浅析高技派的发展及美学理论

2020-03-22 13:34汪玮翰
建材与装饰 2020年5期
关键词:异化机器美学

汪玮翰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成都 611756)

1 总述

“高技派”作为一种独立的流派,发展了通过质感构造,动态流程,形式解构为内容的独特表现手法,并且舍弃了现代建筑思潮中义功能为主体,由内而外的单一形式。发展至今,“高技派”也不再仅仅停留于技术方面,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当代高技的主流。

从本质上来说,高技派作为一种单独的流派,其建筑指的是建筑中科学和理性的代表,这是高技派建筑最大的特征。从表现形式上来说,高技派建筑则擅长于表现和运用高新技术来展现自己的建筑理念。从时间上来说,高技派建筑在20世纪50-60年代,集中在创造性地采用预制化,标准化,装配化的构件,这是早期的高技派;在20世纪70-80年代,高技派开始表现并且强调工业技术;20世纪90年代,高技派开始蜕变,并且走上多元化的道路。[1]

2 求本溯源——近现代建筑发展中的高新技术及美学影响

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是社会发展的阶梯,同时也是建筑发展的阶梯。从古至今,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技术都是影响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拱券技术使得古罗马建筑能够摆脱封闭的承重墙的桎梏,从而修建出宏伟而美丽庙宇和教堂;而斗拱技术则使得中国古代能够把木结构发扬光大,能修建出雄浑大气的殿试建筑。所以可以说技术手段的变革,是超过流派风格等等文化因素,对建筑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因素,并且能够让建筑本身的创作观念和设计方法也产生巨大的变化。[2]

早在19世纪末的折中主义时期,许多建筑师已经开始采用在当时最新的结构技术,比如铁结构,钢结构。但是美学的局限使得建筑师们往往给这些新的结构套上古典的外套,可以说当时虽然技术有进步,但是在美学上,并没有形式对新技术的审美取向。

2.1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下半叶

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的发展和出现,为建筑思潮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并且促进了建筑中新的表现形势的探索。不仅仅为高技派的发展,也为近代建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新的前景。

2.2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

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世界急速发展),人工材料(如混凝土、玻璃、钢铁等)替代了木材、石材、转等自然材料。材料的进步也促进了建筑形式的进步,出现了钢结构、充气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以悬挂、张拉等等新技术使得建筑的跨度更大,造型也更加自由。

在这个背景下,古典主义仍然是审美主流。但是急速发展的技术,日新月异的材料,大众的审美正在悄悄从古典主义进行改变,这为后来高技派的出来,以及审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高技派更多的带有表现主义的色彩。[3]

3 高技派的诞生、美学观的发展

通常来说,高技派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阿基格拉姆(Archigram)学派的结构美学和机械美学思想,并且同时受到了粗野主义、构成主义、未来主义、产品主义等等建筑理论的影响。

3.1 现代主义的美学观——第一代机器美学

“第一机器美学”起源于20世纪29年代。在现代建筑的发展思潮中,人们逐渐接受了经济和适用。出于这种目的,人们试图在建筑中运用最新的工业技术,从而适应一战之后人们对于住宅房屋的大量需求。所以这个时期的建筑师追求的是效率、便捷的功能和更多的机器般的造型。在这个阶段,机器美学的表现为理性主义美学。在理性功能至上主义的大环境下,住宅中的机器美学特征表现为强调物质功能、符合逻辑的审美追求,而这样的美学人们称之为“硬美学”

第一代机器美学的原则和美学特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轻个体,重普遍:否定特殊性和个性,强调规律和共性。

(2)轻主观,重客观:强调建筑内外的统一。

(3)轻短暂,重永恒:强调纯造型化和高度抽象的艺术手法。

(4)轻多样,重统一:所有事物都走向同一个目标。

现代主义发展到这个时间,奉行的是第一代机器美学。但是高技派却是采用的在第一代基础之上演变而来的第二代机器美学。

图1 透平机车间——贝伦斯

3.2 异化——第二机器美学

高技派建筑的发展不是直线型的,而且是像真理发展一样带有螺旋形趋势的发展轨迹。具体落实下来,高技派的发展历程是从本原到异化,软化再复归的历史。

而异化的背景则是,高技派建筑师毫无保留的沿袭了现代主义大师勒·柯布西耶的建筑理论和思想,认为“房屋是居住的机器”,充分展现的主体是“建筑机器”,统一模式的客体是人本身。异化的具体表现则在功能、技术、装配化城市的重要性远远不如形式美学。甚至可以牺牲技术的合理性去追求形式美。

第二代机器美学(极端理性主义美学)的美学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简单和复杂的结合。

(2)极端同一表变。

(3)极端的重复。

3.3 软化——第三代机器美学

因为高技派建筑的异化是出于对建筑技术的不全面认知,并且纯粹理性被质疑,以异化为指导理念也遭到了质疑,同时漠视文化,排斥自然的传统价值观也产生了动摇,受到了冲击。这一切因素叠加起来,最终使得高技派建筑走向了软化的道路。

第三代机器美学(软化的理性主义美学)的美学特征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仍然保持了对于科学技术的自信和乐观。

(2)走向了非和谐的形式美与和谐的形式美的融合。

(3)走向了非理性和理性主义的融合。

(4)走向了历史文脉、场所精神并且与自然环境融合。

3.4 复归

如果我们说第一次技术革命是以机械化的蒸汽动力技术群的发展和形成,那么第二次技术革命则是以电力技术为核心,以电气化为主要核心的电力技术群的发展和形成,而第三次技术革命,就是以数字化,信息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群的发展和形成。

而复归的目的,是因为当今社会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技术的发展带给人们无数的便捷但是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建筑是人类永恒不变的发展主题,当然也要紧跟历史发展的潮流,所以生态化和数字化在一方面契合了“信息技术全球化”的时代主题,一方面也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4]

猜你喜欢
异化机器美学
机器狗
盘中的意式美学
机器狗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外婆的美学
未来机器城
纯白美学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