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俊杰
(太原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日趋成熟完善,混凝土已作为我国建筑业的最主要结构材料,在各种工程建设中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使用,其质量的优劣已直接影响到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进程。而混凝土是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水及外加剂或外掺料经拌和凝结而成的。为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其安全性,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混凝土建筑物中,由于各个部位所处的环境不同,工作条件也不相同,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也不一样,故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性能的混凝土,达到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经济效益显著的目的。新拌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具有施工所要求的工作性,硬化后的混凝土要能满足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是混凝土的一项综合技术性质。是指混凝土拌和物易于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密实等施工操作,使其不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它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个方面内容。
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在自重或机械振动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流动性的大小反应拌和物的稠稀,它影响施工难易及混凝土质量。
粘聚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中各种组成材料之间有较好的粘聚能力,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不致产生分层离析,使混凝土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能。粘聚性差的拌和物中水泥浆或砂浆与石子易分离,混凝土硬化后会出现蜂窝、麻面、空洞等不密实现象。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保水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保持水分,不易产生泌水的性能。保水性差的拌和物在浇筑过程中,由于部分水分从混凝土内析出,形成渗水通道;浮在表面的水分,使上、下两混凝土浇筑层之间形成薄弱的夹层;部分水分还会停留在石子及钢筋的下面形成水囊或水膜,降低水泥浆与石子及钢筋的胶结力。这些都将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由此可见,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有其各自的内容,但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因此,所谓工作性就是这三个方面性质在某种具体条件下的统一。
工作性的测定通常采用测定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的同时,以直观经验评定粘聚性和保水性,来评价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不同,其工作性的评定方法也不同。流动性大的可采用坍落度法;流动性小的可采用维勃度法。
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用坍落筒来测定,将混凝土拌和料分三次装入坍落度筒中,每次装料约1/3筒高,有捣棒捣插25下,刮平后,将筒垂直提起,测定拌和物由于自重产生坍落的毫米数,称为坍落度。坍落度越大,表示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越大。而粘聚性和保水性的测定是在提起坍落度筒后,轻拍混凝土侧面,不是均匀下宙,而是突然倒塌或部分崩溃、石子掉落,则为混凝土拌和物的粘聚性不良。如果有水析出,说明保水性较差。
坍落度筒测定流动性的方法,只适用于粗骨料粒径小于40mm,坍落度值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和物。
根据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的大小可将混凝土分为以下几种,见表1。
表1
将混凝土拌和物按规定方法装入维勃稠度仪截头圆锥筒中,然后提起锥筒,并将一定质量的透明圆盘放在混凝土顶面上,开动振动台,拌和物在维勃稠度仪的窗口内被振动摊平,使圆盘与混凝土完全接触所需的时间(以秒计),称为维勃稠度。维勃稠度值越大,表示混凝土拌和物越干稠。此法适用于粗骨料最大粒径小于40mm,维勃稠度值在5~30s之间的混凝土拌和物。
影响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水泥浆用量、水灰比、砂率、水泥品种与性质、骨料的种类与特征、外加剂、施工时的温度和时间等。
在混凝土拌和物中,骨料本身是干涩而无流动性的。拌合物的流动性和可塑性来源于水泥浆,水泥浆填充骨料颗粒之间的空隙,并包裹骨料,在骨料颗粒表面形成浆层。这种浆层的厚度越大,骨料颗粒相对移动的阻力就越小,因此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泥浆含量越多,其流动性越大。但若水泥浆过多,超过骨料表面的包裹限度,就会出现流浆现象,这既浪费水泥又降低混凝土的性能;如水泥浆过少,达不到包裹骨料表面和填充空隙的目的,就会产生崩塌现象,使粘聚性变差,流动性降低,还会使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泥浆的数量以满足流动性要求为宜。
水泥浆的稀稠取决于用水量与水泥用量的重量比(水灰比)。在水泥浆稀稠程度不变,即水灰比一定时,增加水泥浆含量,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增大。若水灰比小,水泥浆较稠,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就小,粘聚性和保水性均较好。若水灰比过小,水泥浆太稠,拌和物流动性过低,用一般的施工方法,则很难成型密实。若水灰比过大,水泥浆太稀,则混凝土拌和物粘聚及保水性变差。为了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性能,所采用的水灰比不能过大或过小。在实际工程中,要注意必须保持水灰比不变,在增加用水量的同时,相应增加水泥用量,否则将降低混凝土的质量。故应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合理选用水灰比。
砂率是指砂的用量占砂石总用量的百分率。在混合料中,砂是用来填充石子的空隙。在水泥浆一定的条件下,若砂大,则骨料的总表面及空隙率增大,混凝土拌和物就显得干稠,流动性小。如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则要多加水泥浆,增大水泥用量。若砂率过小,砂浆量不足,不能在粗骨料的周围形成足够的砂浆层起润滑和填充作用,也会降低混合物的流动性,同时会使粘聚性和保水性变差,使混凝土混合物显得粗涩,粗骨料离析,水泥浆流失,甚至出现溃散现象。因此,砂率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应通过计算,查表或试验找出最佳砂率。
在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情况下,使用表面粗糙且多棱角的砂、石时,拌和物的和易性较差。因此,采用多棱角的碎石时,应增大砂率和相应的水泥浆用量(用水量)。采用级配不好的砂石,其空隙率大,在同样配合比的情况下,混凝土拌和物易产生离析,粘聚性及保水性能均较差。因此尽量采用表面光滑、颗粒近似圆形,级配良好的骨料(卵石)拌制混凝土。
除上述影响因素外,水泥品种、施工时的温度和时间、外加剂等,都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有一定影响。硅酸盐水泥及普通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其流动性较大,粘聚性及保水性较好;矿渣水泥拌的混凝土拌和物,其粘聚性的保水性较差。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引气剂或减水剂同,可以减少拌和物的离析和泌水,从而提高粘聚性和保水性,并显著提高流动性,大大地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
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还与施工时的温度和时间有关。拌和物拌制后,随时间延长,流动性减小;温度越高,水分丢失越快,坍落度损失越大。尤其是掺减水剂的混凝土,要注意混合物的坍落度损失。
(1)尽可能降低砂率,通过试验,采用合理砂率。
(2)改善砂、石的级配,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节约水泥。
(3)尽量采用较粗的砂石。
综上所述,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是否良好,是混凝土成品保证达到设计的强度、抗冻、抗渗等质量指标的前提,也是便于施工,获得良好的浇灌质量的重要手段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