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新时代思政课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2020-03-21 15:29孙晓艳
鄂州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政思想

孙晓艳

(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思政课最重要的参与者,也是影响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是讲好新时代思政课的应有之义。

一、讲好新时代思政课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1]进入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具有责任感的时代新人,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上,思政课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实施者,其关键地位必须得到重视和体现。

(一)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和传播者

信仰是做人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担负着培育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育人先育己,思政课教师作为传道者,他们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丰富和充实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2]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角色,要有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以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为己任,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培育出一批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新人。

(二)思政课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示范者

思政课教师担负着重要的引导职能,是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思想政治教育特别强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但这并不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具有着同等的地位和责任。事实上,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有责任将人类社会的思想品德经验和自身的道德体验提供给学生,使其正确认知和内化这些经验和体验,以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的水平。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优良的品行素养是一种强大的育人力量,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群体,他们是有思想、有感情,极具个性的现实的人,容易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做出相应的反应。学生与教师联系密切,他们不仅能在课堂上学习到教师讲授的知识,教师的言行举止也会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在人格和操守方面成为“可靠”的人,这是讲好新时代思政课的关键所在。

(三)思政课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和创新者

二十世纪后期,“教师即研究者”这一概念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思维和价值观念也在日益发生着变化,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也应与时俱进。不可否认,思想政治工作的更新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但规律不会主动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它需要通过教师在不断的研究中逐渐发现和归纳总结,以此来掌握和运用规律,顺利解决思政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不断成熟的人生阶段,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对接触到的事物做出好与坏的判断。对于思政课,他们其实并不会因其本身具有的政治色彩或意识形态特征而产生抗拒心理,但教学过程若只是单方面地灌输和一味地说教,学生会产生消极情绪,形成课堂“低头族”现象。因此,思政课要真正讲出水平,被学生所接受,关键在于教师的授课内容和形式是否新颖,思政课教师要把创新观念秉承于心,要能够通过创新让思政课讲出趣味性来,因为有兴趣才能产生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深刻领悟与理解,才能使学生将理论和知识内化于心。

二、讲好新时代思政课要科学认识学生主体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学生主体性地位是否突出,关系思政课教学的成效,关系到时代新人的素质养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摆在重要位置,真正做到尊重和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一)学生主体性体现对教育对象的尊重

新时代倡导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相互尊重是基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要求。而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的思政课教师,更应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尊,把他们当作富有主动性的个体,相信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和处事的能力。思政课教师要切实做到把学生的利益放在心上,如果在课堂上忽视学生的存在,只顾唱独角戏,进行单向灌输,所讲述的内容必然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就无法令他们将理论知识真正接受并内化于心。思政课教师真正做到尊重了学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学才有可能成功,才会达到满意的效果。

(二)学生主体性由思政课的培养目标决定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3]另外,《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天下为己任,拥有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全球视野的卓越人才。”[4]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时不仅应着眼于社会需求,还要从学生本位出发,培养出有思想的、有创造性的、自由独立的高素质人才。学生的主体性在授课过程中得到了彰显,就会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主动延伸思考、积极拓展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为我所用,提升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将来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三)学生主体性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内化外化规律是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的重要规律,具体表现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内化过程,指学生通过学习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道德认识,从而在人的思想观念中形成起支配作用的内在品质的过程;第二阶段是外化过程,指学生用已经形成的道德观念指导自己进行实践活动,进而形成终生行为习惯的过程。因此,在内化外化规律指引下,在互动活动中,思政课教师必须尊重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既定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从而实现由知到行的一次重要飞跃。

三、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深刻认识到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把二者统一起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同时把教学出发点真正转向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一)重视提高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关键也在教师。思政课教师应该立足于新时代,着眼于当前实际,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

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具备深厚基础。一是思政课教师必须树立起牢不可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为国育才的崇高理想,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贡献力量。二是思政课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掌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知识和时政知识,并将其综合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三是思政课教师必须有突出的教学能力,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增强主导本领,包括观察、研究、组织和指导的能力等等。教师只有具备并不断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才能胜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断提高其水平。

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真诚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施行的重要支撑。可以说,没有感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冷冰冰的,吸引不到学生的关注,也不可能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学生得到老师的关爱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才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成长成才。所以,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时刻关注并满足于学生的主体需求;另一方面,当学生遇到艰难挫折,产生不良情绪时,思政课教师要及时地帮助,给予他们开导和鼓励。

再次,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乐于投入付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工作重心在课堂,“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也主要在课堂上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多下功夫,不仅要刻苦钻研教材,学习前辈的优秀教学经验,更要懂得发挥其本身的创造性,创新教学内容使其符合时代特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打造出一堂生动有趣、卓有成效的思政课。

(二)切实增强大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主体参与意识感强的学生会积极地寻找和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加强学习,逐步实现自身发展目标。为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教师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一方面,要改进教学方式。摒弃以往单方面灌输、说教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要着眼于学生的需求,因人而异,因时制宜。现如今,网络新媒体在学生群体中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教师要妥善运用多媒体新技术,加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思考、提问、讨论的时间,营造出隐性教育的氛围,提高他们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自己的求知历程,从而发挥出主体性。另外,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也要避免“唯有趣论”,如果一味追求新奇,甚至采取奇特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趣味性来吸引学生,这种忘记思政课使命的做法,最终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另一方面,要丰富教学环节。思政课教师要重视情感体验、问题探讨、内心感悟、价值实践等环节在学生素质提高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讨自己的人生价值课题,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思修课”的课程目标是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围绕这一目标,“思修课”可以在课前开展5到10分钟的“热点讨论”,学生自愿报名,就近期发生的校园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表现形式不限,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将社会考察实践引入课堂,通过讲述自己的切身体验来感染身边的学生,让学生接触现实,联系现实,增强其社会主人翁意识。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我们要深刻领会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教师队伍。推动课堂教学由局限于关注教学内容和方式转而向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情感和态度方向转变,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以此来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形成教与学的同质合力,打造出精品思政课。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