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庭院和住宅设计研究

2020-03-21 15:29楼潭杰
鄂州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式庭院住宅

楼潭杰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义乌322000)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文化复兴,中式天人合一、有情有趣的居住审美成为当下的时代浪潮。而建筑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并将其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是设计研究者不可忽视的课题。中国人自古就有房子情结,把房子当成安身立命之所。中国人庭院和住宅的升级是中国式美好生活最显著的标志。

一、中国人庭院和住宅的历史发展

住宅是人类基本生存要件之一,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民族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庭院和住宅建筑形式。这些异彩纷呈的庭院和住宅建筑形式虽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都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人类住宅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一)古代中国人的住宅观

若要用一句话解读古代中国人的住宅观,那便是“安顿诗意与情感的一方天地,植根自然与文脉的舒适居所”。中国传统的庭院和住宅的呈现形式多为院落布局,四合院便是这其中的代表。四合院彰显了中国人传统的居住理念,这种方方正正的建筑形态,一定程度上直接复制到了其他建筑上,“中国最大的四合院是故宫”这样的调侃也就理所当然地得以口口相传。

(二)近代中国人的住宅观

1900—1940 年,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建筑方式,很多民居,尤其是沿海发达城市的民居,开始放弃传统的居住方式,向西式建筑靠拢。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天然地与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生态相关联。上海开埠后的租界区出现了一种中式围合式建筑的变种——石库门——总体布置呈现为欧洲连排式,而单体平面结构又脱胎于传统的三合或四合院。

这段时期出现的许多租界区居民楼开始显露峥嵘,西方宏大且雕砌精美的外观,让民居走在了时尚的前沿。曾经的岭南大学,也就是现今广州中山大学南校区的康乐园,就是较为典型的20世纪初期的西化建筑,再比如天津租界区的西化民宅、广州的东山洋楼、开平的碉楼等。

(三)当代中国人的住宅观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的居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这也是住房的集体化阶段。随着私人产权被消灭,城市的住宅主要是工人新村和社会主义的集体住宅,而农村多以人民公社的形式出现。单位化、集体化的生活居住方式,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筒子楼”和“大杂院”。筒子楼由一条长廊串起多个单间,因形状酷似筒子而得名;大杂院是迫于人口和住房的矛盾而出现的。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住宅风格与苏联类似,这个阶段大概是在1950—1980年之间。1983年,上海市住宅设计展第一次提出了以“厅”为基础的家庭生活居住模式,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心也由私人领域走向公共空间,“客厅”“饭厅”等成为中国人居住小范围里的新中心。有人曾这样总结中国人居住的“厅文化”:六七十年代是“居室式”住宅,80年代流行“小方厅”,90年代是“大厅小卧”唱主角,进入新世纪,“N房N厅”成了房地产市场的高频词。1994年的住房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对房屋和居住的观念。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人们越住越高,人与人却原来越远。现如今,中国家庭在居住理念上,仍讲究文化传承,天伦之乐依然是每个家庭的梦想。梁思成先生早年就曾提出,传统建筑创作要“中而不古,新而不洋”,意思就是,为了追求和反映时代特征,不洋化,从西方高技术中吸取有利于我国传统建筑发展的经验技术,为我国传统特色服务。他的设计精神,为今天与未来的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开辟了道路。[1]

2000年以后,以商品房商业小区为主的民用房遍地开花,庭院和住宅也日渐成为大宗的个人消费商品。“杂居大院”彻底隐退,“现代小区”成为主流。“小区里的生活设施,往往更具有象征意义,是一个符号、一个暗示,告诉生活在这个空间中的所有人,这里很休闲,很生态,也很宜居。从筒子楼、排子房、大杂院、四合院里走出来的城市居民,刚住进高楼林立的小区时会发现,那里不多的绿地、健身器材,还有那假山和池水,都是小区生活必不可少的。但是,要利用这些设施,就必须按照设计者规划的思路去打发自己本来就不多的休闲时光,进入一个不同以往的生活节奏。”

从传统的四方宅院,到集体性的大杂院、筒子楼,再到现代化的庭院和住宅小区,中国人的居住历史,就是一部中国社会变迁史。

二、中国人庭院和住宅的“三观”:自然观、文化观、时代观

筒子楼、排子房和大杂院,显然不是中国人的居住与建筑需求。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居住与建筑文化显得急迫而重要。中式庭院和住宅无论在审美价值、人性尺度,还是中国式邻里关系、家庭关系等生活方式方面,都有值得传承、发扬和珍惜的东西,实现了这种从物理居住,转向精神回归的居住理想。

中国人庭院和住宅的历史蕴涵了中国人住宅谱系的重要“三观”:自然观、文化观、时代价值观。

(一)中国人庭院和住宅的自然观

中国人住宅结合了不同的自然环境、地域文脉,当下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创新。这使得中式庭院和住宅得以开枝散叶的同时,发酵为不同风格的分支,最终发展为完整中式谱系。[2]

中国人对庭院和住宅“天人合一”有着自然崇拜。“天”代表“道”“真理”“法则”,“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自然界和中国的建筑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

中国人庭院和住宅自然观的当代解释是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的旋律交融相和,人与物质、物质与物质极度巧妙完美的结合。

(二)中国人庭院和住宅的文化观

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住宅,就是建筑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这样的住宅建筑受到传统“礼乐”文化影响很深。它似乎想要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作为载体衬托出人类主体的精神文化。

中国人庭院和住宅的文化观,表现在方法论上,就是从规划布局开始,注重对自然和精神的融合,注重对景观园林的营造,整体规划是“因地制宜,筑眼成园”,随后是一个个小空间的“收放开合、奥旷相兼”,其次是“曲折布景,步移景异”,最终以一方庭院,寄情自然山水,充分享受四时晨昏的情境变化。中国人住宅文化观,即溯源千年文脉,截取中国文化最美的时代切面,为住户营造美的中式建筑空间、美好的中式生活天地。[3]

(三)中国人庭院和住宅的时代价值观

中国人住宅的时代观——洞察时代心意,营造属于当代人的东方人居经典。为此,中国人住宅在传统中式庭院和住宅的设计中,融入当代材料、简约形式、自由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材料在性能上不断改善提高,品种越来越丰富,工艺越来越精致,赋予了当代建筑更多的可能性及想象空间。当代建筑师力求通过当代材料,创造当代中式美学范式,例如在北京、深圳和杭州的许多庭院和住宅中,当代建筑都运用钢拉锁、吊挂铝合金木纹转印仿木杆件等,在中式传统美学的设计中,以现代材料形成半透明暖色调的帘幕,体现了产品的精致度与品质感。

同时,当代中国建筑的中式庭院和住宅,顺应时代需求,由繁入简。抓取对中式建筑影响最大的三个要素——屋身、屋顶、屋架,按照一定的原则,对每个元素不断进行抽象简化,探索各个构件当代化的可能性,形成完整的中式庭院和住宅图谱。

三、中国人庭院和住宅的“三要素”

中国人的庭院和住宅对东西方住宅建筑的一些共有的设计理念有着自己的处理手段,而且融合了自己历史、人文、地理特点后,也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独到之处。中国人庭院和住宅最重要的“三要素”是指舒适宜人、诗情画意和小中见大。

(一)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舒适宜人,具有两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自然和舒适。

第一,中国人的庭院和住宅追求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园林以自然的山、水、地貌为基础,但不是简单地利用,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加以改造加工,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住宅景观类型。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中国人住宅的植物种植、亭廊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居的理想环境。私家住宅园林的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

第二,中国人庭院和住宅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追求的也是适宜人居。中国人住宅的精美就在于形体适度,大小得宜。这句话通常用于形容园艺设计的手法高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虽然是人的手中做出来的却好像从天上带来的。“因”是讲房内和园内,即如何利用自然的条件加以改造加工。《园冶》特别强调“借景”“为园林之最者”。“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它的原则是“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方法是布置适当的眺望点,使视线越出园垣,使园之景尽收眼底。如遇晴山耸翠的秀丽景色,古寺凌空的胜景,绿油油的田野之趣,都可通过借景的手法收入园中,为我所用。这样,造园者巧妙地因势布局,随机因借,就能做到得体合宜。

(二)诗情画意的表现方式

中国人的庭院和住宅具有高雅的文化意境。它用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内在的诗情画意。中式庭院和住宅除了凭借山水、花草、建筑所构成的景致传达意境的信息外,还将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形式,如匾额、楹联、碑刻艺术等融入造园之中,深化庭院园林的意境。传统的中国庭院景观,以禅意的花园生活、以空灵的景观意境、以回归自然宁静的栖身之所给人们营造美感。传统中国庭院和住宅文化以建筑的艺术形式,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作为载体衬托出中国人主体的精神文化。

(三)小中见大的建筑意境

中国人的庭院和住宅讲究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中国人的庭院和住宅不拘泥于庭院和住宅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中国古代庭院和住宅及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于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称之为“城市山林”。北方庭院和住宅及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因而风格粗犷,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庭院和住宅及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其特点明媚秀丽、淡雅朴素和曲折幽深。

总之,中国人庭院和住宅的设计倡导“天—地—人”之和谐的理念及结合“儒,释,道”等中国文化底蕴,解决庭院和住宅整体和谐,还庭院和住宅物态于本原,无雕琢之态,无堆砌之繁;路无须直,亭无须大;但水必清,草必茂,石必厚,以取得健康居住空间和生态诗意场所。

猜你喜欢
中式庭院住宅
Jaffa住宅
回到庭院
庭院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庭院中的童年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