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药物不良反应1 103 例分析

2020-03-21 12:12王干一夏旭东彭亚丽杨雪陈世伟
安徽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病儿器官年龄

王干一,夏旭东,彭亚丽,杨雪,陈世伟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剂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者是意外的有害反应[1]。药物的使用关系到广大病儿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ADR是国家和医疗界高度重视的一个难点问题[2]。截止到2017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0~14 岁儿童总数23 348 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6.79%。儿童病儿是临床用药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研究显示,由于儿童肝肾等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全,在药动学和药效学方面与成人不同,对药物的耐受度较低[3];其对药物的吸收、代谢、疗效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反应[4],对于一些药物的清除速度与成人相比较慢。儿童临床用药有时候通过观察体重和体表面积换算成人用药,儿童用药规范完善度相对不高,临床上难以准确把握其药物的用法用量[5],用药剂量有时候还不够精确,导致儿童ADR 发生率较高。本研究通过对2018年度河南省1 103 例儿童ADR 报告进行分析,探讨儿童ADR中的特点和规律,以期为儿童安全用药提供依据,规避儿童用药风险,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录了2018年度自愿申报形式上交的儿童ADR原始报告表,对收集儿童ADR 原始报告表进行了整理,总计筛选出1 103份内容完整、符合要求的报告表。

1.2 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 103份报告中儿童病儿的一般项目进行了调查核实,对其中的病儿年龄、性别、涉及药物种类、用药途径、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数据均为定性数据,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所有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病儿性别与年龄分布 在1 103 份报告中,男性698 例,占总数的63.3%;女性405 例,占总数的36.7%;男女比例为1.72∶1,男性多于女性。不同年龄段病儿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儿童药物不良反应1 103例性别与年龄分布

2.2 药品种类分布 对病儿使用的药物进行分类统计,ADR涉及药品以抗微生物药为主,出现315例次,占比28.56。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儿童药物不良反应1 103例涉及的药物种类

2.3 病儿药物剂型频次与构成 病儿所涉及的药物按剂型分类共14 类,其中剂型最多的为注射剂类,出现957例次,占比86.76%。详细情况见表3。

表3 儿童药物不良反应1 103例给药剂型

2.4 病儿所涉及药物给药途径分布 1 103例儿童ADR所涉及的给药途径有11种。引起病儿ADR给药途径出现例次最多的是静脉滴注,出现734例次,占比66.55%。详细情况见表4。

表4 儿童药物不良反应1 103例药物给药途径

2.5 病儿累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 病儿按临床表现和涉及器官系统进行分类统计,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主要累及的系统/器官,频次为613 例次,占比40.79%。其他详细情况见表5。

2.6 病儿转归情况 对1 103例病儿进行对症治疗后,痊愈病儿585 例,占比53.04%。报告类型一般与严重的病儿转归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其他详细情况见表6。

2.7 病儿报告类型情况 1 103 例病儿中,不同年龄段病儿报告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详细情况见表7。

3 讨论

3.1 ADR 与病儿年龄、性别关系的评价 1 103 例病儿报告中,其中男性698 例,女性405 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72∶1,男性多于女性,这与于春玲等[6-7]的研究相似。1岁以下病儿例数最多392例,占总数的35.54%;3~<7 岁病儿有269 例,占总数的24.39%,这与杨智等[8-9]的研究结果相似。这可能是年龄较小的病儿,身体各个部位机能发育还不够成熟,尤其是他们的代谢功能还不完善,药物进入身体后不能有效的及时进行代谢,滞留体内的时间过长,导致ADR的发生。年龄较小的儿童患病概率也相对较大,其中感染性疾病发生率相对较高,用药的概率较大,肾脏等器官排泄功能相对较弱,体内易积蓄药物[10],导致ADR出现。

表5 儿童药物不良反应1 103例累及系统/器官的分类统计

表6 儿童药物不良反应1 103例转归情况/例

表7 儿童药物不良反应1 103例报告类型分布

3.2 ADR与药品种类分布 引起ADR药物以抗微生物药为主,出现315 次,占比28.56%;其次为呼吸系统药物,出现266 次,占比24.12%。这可能是我国儿童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症状后,使用抗微生物药的概率较大,ADR发生较多。也可能是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各种病毒或细菌容易对身体的某些器官进行侵袭[11],使用抗微生物药品的频率较成年人高,ADR随之增长。

3.3 ADR与药物剂型和用药途径 病儿ADR所涉及的药物剂型中,出现最多的为注射剂类,出现741例次,其次为注射液类,出现216 例次,再次为粉针剂类,出现44 例次。病儿ADR 所涉及的给药途径出现例次最多的是静脉滴注,出现734 次,占比66.55%。这与彭评志的研究结果相似[12]。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药物直接进入人体血液,血药浓度在短时间内变化相对较快,易发生ADR。研究显示,因为受相关生产工艺的影响,注射剂中包含有抗氧剂、增溶剂等杂质,这些杂质可以跨过人体的防护系统直接进入体内,这种情况可能诱发ADR[13]。因此,临床医师和药师要与病儿沟通,能口服的药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的药不输液。

3.4 ADR所累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 ADR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所占比例最高,为613例,临床表现为瘙痒、皮疹、风团、红斑疹、皮肤潮红、荨麻疹,这可能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浅,容易早期观察到,这与李沙沙等[14]的研究相似。其次为胃肠系统紊乱,出现频次为320次,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腹胀,这可能是胃肠紊乱的临床表现可以通过观察和自我感知。引起医务人员重视的是,要对不容易发现的一些ADR做到及时发现,及早治疗。

3.5 病儿转归与报告类型程度 1 103 例病儿中,报告类型一般的病儿994 例,对病儿进行对症治疗后,痊愈病儿585 例,好转病儿504 例,痊愈和好转病儿占98.73%,这说明,通过医务人员的及时治疗,多数病儿转归情况较好。0~<7岁病儿有882例,占比79.96%,其中报告类型一般的病儿占比72.26%,严重病儿占比7.70%;7~14 岁病儿有221 例,占比20.04%,报告类型一般的病儿占比17.86%,严重病儿占比2.18%。尽管本研究不同年龄段病儿报告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同样表明年龄较小的病儿出现ADR例次较多,这与周琼艳等[15]的研究结果相似,这与病儿自身器官发育有一定的关系。

不同年龄段病儿性别之间出现AD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高于女性,这与我国男性人口出生率高于女性相一致,然而,年龄较小的病儿所占比例较大,年龄越小,发生ADR概率越大,这就需要重点关注年龄较小的儿童,把握好低龄儿童的用药标准。报告类型一般与严重的病儿转归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报告类型严重的病儿好转和痊愈的概率较低,因此,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要规范用药、合理用药,保障病儿的用药安全的同时,要有效的预防和降低ADR发生率。

猜你喜欢
病儿器官年龄
变小的年龄
类器官
家庭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孤独症中的效果观察:一项随机、对照、开放研究
以大量腹水为首发表现的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诊治分析
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101 例临床疗效分析
Vojta 疗法联合语言认知训练在全面发育落后儿童中的临床应用
ORGANIZED GIVING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年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