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水行处青山缆,花间瑶舍话农桑

2020-03-21 09:06朱津禹陈心妍韦诗誉通讯作者
人类居住 2020年4期
关键词:周家村寨梯田

文|朱津禹 陈心妍 韦诗誉(通讯作者)

Exploring a Yao Village in the Deep Green Mountain

1. 青山之中的周家村寨图|朱绍才 摄

湘桂之界,越城岭西,公路与浔江并驱,向重峦深处逶迤。忽峰回路开,长缆与青山齐飞,带领来客抵达梯田高处的泗水周家。缆车向上,青山间红瑶民居散落而聚。梯田里,周家村的故事正在上演。

景 ·行

沿着一湾浅浅的浔江(上游也称桑江),靠招呼停车的乡村巴士到站泗水周家。偶有车辆驶过的过境公路两侧,村委会、小商店、小餐馆安静地充当着大门,守护着身后隐居在梯田云雾中的周家村寨。整个村分为了四个寨子,李家、岩洲、毛寨由低向高坐落青山,眺望人间;白面寨则更神秘地隐匿在了山的另一头,望不见踪影。

多云天,山黛间雾霭缭绕,深棕色的古寨若隐若现。踏上缆车,一探究竟,斜缆穿行在缭袅间,花一刻钟可将人送至海拔最高的毛寨。缆车是为游人所建,村民平时难得一用,他们通常走梯田间修建的上山小路,或是驱车沿着窄窄的盘山公路回到村中。

风暖烟淡,周家村的全貌便清晰了起来。暖阳洒在层层叠叠的梯田边缘上,自然的鬼斧与人工的巧思赋予村寨瑰丽与壮阔的记忆。缆车之上,眼下风光似指尖的模型:田间劳作的小人挥汗如雨,路边歇坐的茶亭独立于梯田横波间,山间清泉不见来路,也不知其归处......寨子不大,我们行在古朴沉稳的建筑间,走在历经岁月冲刷的石板路上,看古寨生灵时而慵懒,时而朝气蓬勃地向路人叫嚣。

大山孕育了山泉,山泉也灌溉了农田,养活了世世代代的周家人,在沧海桑田的变换中,默默守护着寨子。山泉潺潺淙淙,流经毛寨之时却突变汹涌,飞流直下,诞生了波澜壮阔的加乌瀑布。瀑布在山间穿林击石,在默默无言的人间烟火中增添了一道自然放纵的声响。

人·物

青山绵延,蜿蜒曲折的梯田中云雾氤氲,朦胧的水雾笼罩着这片绿色的田野,安详而静谧。水雾散去,太阳从山间缓缓升起,照亮了古老的村寨,周家村的一天要开始了。

旅游业的发展使村民们从无尽的稻谷耕植中解脱,家中只有少许农田或无花果林需要打理。在炎热的日头里,村民大都喜欢呆在家中窗边乘凉;有时会约上三五好友,围坐一团打牌,闲谈生活琐事。古寨的生活彷佛被按下了“慢速”键,慵懒而惬意。

闲居的日常里,红瑶村民们的一大爱好就是对唱山歌。兴起之时,村民们甚至会在家门口、微信群里飙起歌来。当我们或徐徐地行走在田里,或悠悠地驻足在山间,便能听到远处传来嘹亮悠扬的瑶族山歌。虽无法解读歌词的含义,但曲调很美,回荡在花田中,任花与稻谷在这美妙的歌声中自由生长。

我们拾阶而上,跨进村里一间间充满着历史厚重感的古屋,总能感受到村民们的热情与好客。尽管有时言语不通,但他们总是带着温暖淳朴的笑容,向我们讲述他们的生活与故事。聆听之时,房屋的主人还会端上来一杯杯油茶,招呼我们:“来来来,尝一尝”。

油茶是当地瑶家人家中常备的“饮品”。刚端上来的油茶上方飘着一丝水雾,弥漫着清新的茶香。喝第一口,一股糯米的香气冲入口中,细细地品味,便会品出其中夹杂的茶叶淡香和山泉的甘甜。糯米是制作油茶的必备材料,瑶家人先把糯米蒸熟,然后在阳光下晾晒。静待一段时间后,村民会把晒好的糯米用油反复的翻炒,直到一粒粒米变成金黄色。油茶之“茶”也不是一般的茶,并非人工种植而是山间自然生长出来的。每到二三月,村民就会到山里去修剪茶叶,他们采下刚冒出尖的芽,回家将其炒熟,用火烘干,作为制作油茶的原料。最后,瑶家人用山间的清泉煮茶,再混入炒好的糯米做出香气扑鼻的油茶,存放在茶壶之中。

筑 ·居

“建筑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克服自然,改变自然的斗争纪录。”村里的半干栏式建筑无疑是梁思成先生这句话的一个最好证明。

2. 家中乘凉的孩童 图|朱绍才 摄

村民们建造房屋分外考究,既要择地,也要择时。建造之前,先将风水先生请来,为新房的选址把关。在瑶家人眼中,择一风水宝地来建造房屋,不仅能住得舒适,也能为生活带来好运。

择地完成后,就该请木匠师傅了。木匠用世代相传的手艺为房主进行设计,房屋总是大同小异,但木匠却并不能总依着传下来的规矩如法炮制,不同的面积、多样化的房屋装饰、房主的特殊需求都是他们需独具匠心之处。

建造房屋时,村民们习惯就地取材,用的必须得是山上十五年以上的杉木,且须在冬天砍伐,这样杉木才会少虫、干燥。砍下之后,木匠便开始对木材进行加工处理,最后将木材处理成不同的长短,并做上标记。

房屋的主人会请来村里有过建房经验的男人们,大家齐心协力,按照木匠在木头上的标记,将房屋搭建起来。房屋的构件之间,是用传统的榫卯连接的,不需一钉一钻。屋顶也是独特的,他们将歇山与悬山巧妙地融合,既保证了室内的通风,也避免了挂在屋顶上的瓦片由于坡度太大而掉落。

建筑一般为三层。一层用以防潮与堆放杂物,二层是主要的生活空间,有客厅、厨房、卧房等。从客厅旁的窗口眺望,上可览群山青空,下可俯花田桑江。三层层高仅有1.8-2.0米,主要用以储物,来客之时也可用作客房。

3. 瑶寨民居 图︱杨若凡 摄

4.河边玩耍的孩童 图︱卢雅馨 摄

随着时代的发展,村子里许多经济条件好一些的人家选择在原本的干栏式房屋一侧加盖一小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然后将火塘、厨房、厕所这些在木结构建筑中容易发生安全隐患或是不够便利的空间挪到了旁边的小房子当中。有的人家甚至已经完全使用砖、钢筋混凝土来建造房屋了。尽管这种形式的房子出现,对村寨整体的传统风貌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它确实为村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广受村民们的青睐。

业 ·事

在过去漫长的百年中,周家村村民向来以种田为业,但由于周家村位于山的北坡,且土壤中多岩石,因此粮食的收成并不尽如人意。进入新世纪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往大城市打工挣钱,村中人口老龄化和农业劳动力“女性化”的现象愈发严重。

近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给这个传统村寨送来了希望。当地政府与企业合作,希望在原本就不太适合种植粮食的土地上种植花卉,形成一个主打“梯田花海”的旅游风景区。

在旅游开发之初的2017年,“花海”选种了鸡冠花。待到花开的季节,漫山遍野都是明艳绽放的花朵。村民们开民宿、开小餐馆、当导游,或是在旅游公司的统一组织下,为游客演唱山歌、跳瑶族舞蹈,收入都极为可观。

“整个村的人每天都特别忙,赚的也多,大家都特别开心。像是我们家,一个月就有上万的收入。”住在村口的阿婆回想起当时的光景,述说时脸上都是喜悦与感慨。“那一年,我家男人也没有出去打工,毕竟如果在家里就能赚钱,谁想去外面啊。”留在村子照看家里孩子和老人的阿姨说道。

只可惜好景不长,第二年选种的花卉并不适合在这片土地生长。没有了花海,游客数量骤减。紧接着的第三年,当地谨慎选种、试种,谁料春时一场连绵大雨,又将所有美好的希冀击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村寨的振兴同样遵照这一原则。过去的成功意味着可行,今日的失败意味着经验的缺乏,或许振兴之途并不是一路顺遂的。

但所幸,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两年的失败也为当地花卉种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当地的旅游事业也在磨难中艰难前行。景区开始请专业的人士为当地进行花卉选种、试种,花卉培养也愈发成熟和专业,同时村民在种植之前也学会了向当地气象局咨询气象信息,规避风险。

5.周家村的夜空 图︱杨玉成 摄

6. 村民家中闲聊 图︱朱绍才 摄

离开之时,我们带着感慨与思索。传统与现代的转角,振兴与衰败的毫厘,周家村像是无数当代传统聚落的一个真实写照。未来的周家村又将走向何方?村寨传统的风貌能否得到延续?这些都是需要思考与实践行动的。尽管力量微薄,但我们仍希望以所知所学、以赤诚之心,为传统聚落的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春去秋来,水流花开。一年过后,我们怀着憧憬与期待再度返回到了这片土地,满目已是漫山遍野的醉蝶花。姹紫嫣红间,云烟氤氲,花香弥漫。山歌起,油茶饮,且听瑶家人诉说花间的故事......

7. 油茶 图︱杨若凡 摄

8. 醉蝶花海 图︱布尼梯田景区

猜你喜欢
周家村寨梯田
甘肃梯田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杵坨
周家生
《晨云soho》《初晨soho》《漫漫云峰》《日出梯田》
周家生
龙脊梯田
锅巴粥
葡萄牙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