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动画作品中,通过人物角色服饰的线条感、色彩感和材质带给人的心理感受,可以间接帮助受众了解角色人物的内心、性格特点,这是一种带有辅助性质的细节设计。随着剧本对“反派角色”性质的重构,单一的服装风格已经不再适应多面性性格的反派角色。动画电影《超人总动员2》寥寥几个镜头将反派角色的性格特点,通过不同的出场服饰的辅助清晰地展示出来,足以说明服饰设计对角色性格视觉化展示的重要性。
关键词:服饰设计;女性反派角色;超人总动员2;性格设定
在动画作品中,反派角色通过与正面角色产生的性格反差,向观众展示另一种世界观。受众通过剧情与角色进行精神交流,以镜观我,从而感知到反派角色带来的思考与反馈等,反派人物的审美价值与重要性这里就不再一一介绍了。在动画作品中,反派角色除了通过台词、动作来展现人物性格外,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服饰侧面描绘人物的生活状态,将动作和台词无法捕捉到的一面进行细节化处理,对角色的性格呈现做了进一步填充。
动画电影中通过角色服饰的设计,以视觉的方式加强受众对于故事时空的心理认定、对角色的职位、社会关系圈等一系列有关人物隐形设计的感知,加快受众沉溺剧情的速度。但是由于反派角色有镜头数量少于正派角色的“先天弱势”,导致反派角色的服装类型设计不被重视,即使有台词的帮助,也渐渐暴露出在展示反派角色魅力方面的弊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服饰设计具有外化人物心境、情绪状态的作用。在动画电影《超人总动员2》中,伊芙琳这一反派角色的塑造,虽镜头数量少,但通过对出场服装的运用,不仅展示了从伪装到暴露她反派性质的过程的明化,更是向受众展示了一个温柔、高智、腹黑的女性形象。可见,对角色服装细节的把控,能强化反派角色性格特点的传达。
一、服饰颜色设计与反派性格设定的关联
在受众观看动画作品时,除去细节部分,银幕上的画面可以看作是色块的组成,静止的色块、移动的色块、拼接的色块等。由于没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动画作品中,色彩心理学的优势可以发挥到极致。服装当然也可以作为色彩的载体,用视觉的形式去描述角色的状态、心理。但是在部分动画电影中,反派角色的服饰设计在色彩上通过对重色、暗色的运用展示出角色的“静态”性格。受众单从服装上看,就已经知道了角色的“反派”性质。如果对反派角色性格的印象,仅仅停留于台词、行为所展示的部分,无疑是对角色与受众的互动压制。
反派角色在不以“一番位”表演时,在影片中多数以“片段”方式出现,每一次出现都有可能是角色状态或心理状态的变化展示。利用不用颜色服装的渲染,将这些“变化”串联起来,不用表现正面角色性格所需要的跟随镜头,对于受众来说,这也是性格呈现的一种隐形传达。
遵照西方宗教信仰延续下来的用色传统,“白色”代表光明、绝对的善良,与光明、善良对立的便是黑暗、邪恶。《圣经》中对于黑色象征含义的描写无处不在:“黑色无可救药地和苦难、死亡、罪孽联系在了一起”[1]。基于这样一种色彩文化,伊芙琳服装用色(如图1)选择“黑”“白”两种,表现她在家庭维度、社交维度等不同空间的生活状态。
电影中,伊芙琳两次穿着白色的服装,一次出现在家里,一次出现在和哥哥独处的工作室里。两个场所都是与家人可能密切独处的地方,白色的运用一方面展示了伊芙琳面对家人的常态;一方面塑造了她性格柔软的一面。在其他有家人出现的公众场合,或者在伊芙琳单独出现的画面里,服装配色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元素——黑色。
从大众性格与情绪的认知中,我们清楚知道,情绪是可以根据不同的心情更迭转换的;而性格则是由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等决定的,经过时间的沉淀不会轻易改变。伊芙琳在除了与家人独处的场合外,服装上出现了一种黑白组合、套色的方式。这种套色设计,在视觉上既保留了角色之前出现过的柔软一面,又加强了角色的心境变化与剧情反转效果。角色的状态变化表露于情绪而回归于性格,在服装用色的明示下,使角色“生活化”。
二、服饰的质地、款式与视觉心理表征
服饰的所谓“质感”,是由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本质属性所显示的一种表面效果,面料的材质在服装审美中也是重要的情感传递符号[2]。服装材料在加工后形成疏密、厚薄等不同质感,根据衣物的穿着经验,带给人涩滑、冷暖、轻重等不同的心理印象和精干、居家、华贵等不同的视觉印象,从而进一步反映出穿戴者的精神面貌。
在动画的服装造型中,有各种各样的面料肌理:平展爽滑的、柔软蓬松的、加厚的等都是表达角色情感、宣扬个性的重要载体。利用服装的面料和款式,可以弥补反派角色因镜头数量少、镜头时间短的不足和对角色性格展示不全面的缺憾,从而尽可能多方面地表现出角色的个性特点。
在动画电影《超人总动员2》中介绍反派角色伊芙琳时,并没有直接点明她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整部影片,从开场时她回到家脱下长款大衣,穿着毛衣照顾哥哥生活的样子;到在自己的工作室中穿着西服领款服装,听从哥哥的工作安排的样子;再到出现在哥哥办公室里,穿着条纹衫的样子;再到出现在宴会时,穿短款礼服裙的样子;再到穿V领长款大衣筹划阴谋的样子;最后到伪装彻底败露,身穿一身紧身服与正派角色周旋的样子。不同场景出场配以不同的服饰穿着。虽然只在最后计划败露时的出场,伊芙琳才有短暂的长镜头和跟随镜头。但整个人物角色的才能领域、社会地位、受教育背景以及人物的行为逻辑,通过服装与台词的包装,都能被大致勾勒出来,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动画作品中,通过服装质地与款式这种无声的语言,表现着装者的行为状态,进而体现出静态角色心理与动态的情绪起伏。根据反派角色的出场环境,以不同的服装款式进行搭配,即使在一扫而过的镜头中,也可以将相关角色的隐形设计传达给受众,从而使其在这些细节设计中感受角色在生活中的不同状态。
三、人本主义对性格与服饰设计的影响
依照人本主义思想来看,人的本性应该完整地作为哲学研究的基础。人本主义坚持要包括个人心灵的全部东西,而不是把它们全部压缩为一个单一类型的“心灵”[3]。由此看来,人本主义理论不同意割裂和删除人的本性,那么动画电影对反派角色从状态到服饰“单一化”“脸谱化”的“空壳”塑造,是否是陷入伪完美主义歧途的表现?
近年来,受影视作品对反派塑造态度的变化,使受众对各式各色性格包括反派角色的接纳度越来越高,这股风潮也悄无声息地席卷至动画领域。自2000年以来,以美国动画电影作为带动,各国动画影片对反派人物的性格塑造,呈现复杂化趋势。上帝视角叙事风格使得一部分动画影片中有关“反派”性质的界定越来越模糊,对角色性格的立体塑造也不再仅限于主角,反派角色的性格塑造与表现也渐渐被关注。受众对于人性复杂观念的接纳是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之一,更是对人本主义研究理论的认同。
反派角色的服装颜色、款式和质地作为一种影视视觉语言,当角色处于不同的场合、情境时都可以作为角色状态的侧写,是角色性格的表露。不妨从人本主义研究角度出发,以多样的服装体现出角色于镜头外的状态。
四、结语
对于有些动画电影来说,反派角色的服饰设计作用仅仅停留在突出人物的主要特征,这个特征或是身材、或是角色本身的“反派”性,整部电影仅用一套服饰带过。因为镜头与台词都少于正面角色,这样“出镜率高”的服饰设计,在视觉上能保證反派形象有很大的辨识度。但是具体细节缺乏生活感,这种细腻感的欠缺仍然会造成角色与受众的距离感,受众自发挖掘反派人物本身审美价值的可能性很低,因此角色呈现的仍然是一种“空壳”状态。
对于《超人总动员2》中伊芙琳多样的出场服装,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只是一种花哨的装饰。但不可否认的是,受众从这些日常的服装细节中,能勾勒出台词与镜头没有提及到的角色的状态,感受到了伊芙琳所具有的“亲近感”。人物角色只有“落地”,尽可能减少与受众的距离感,受众才会挖掘与体会角色带给他的思考,反派角色亦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帕斯图鲁,等.善变的颜色:颜色的小史[M].李春姣,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126.
[2]张海波.服装情感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65.
[3]席勒.人本主义研究[M].麻乔志,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3.
作者简介:薛金莉,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艺术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