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晚礼服结构的历史演变

2020-03-20 03:41李彩云杨树彬
美与时代·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演变结构

李彩云 杨树彬

摘  要:随着社会与人文环境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及审美心理也在不断变更,社会对女性人体的审美观念也有所不同。女性晚礼服在不同历史时期也呈现不同的结构特征,从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到21世纪,女性晚礼服的廓形由追求人工三围曲线美的X、S形,趋于简洁修身的A字形和H形,内部结构越来越丰富精细,人体裸露面积也越来越大,形成了极力塑造女性修长高挑的身高比例、凹凸有致的优美曲线及高贵优雅气质的当代晚礼服形制。

关键词:女性晚礼服;结构;演变

晚礼服也称夜礼服、晚宴服、舞会服,是晚上六点以后,女性在正式聚会、仪式、典礼等交际场合穿的礼仪服装,其形制起源于欧洲,大概到19世纪中期的维多利亚时期,才从日礼服中独立出来,形成特有的服装形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宗教等环境的发展与变迁,人们对女性人体的审美观念也不断改变。作为展现女性身段美的晚礼服,其外部轮廓和内部结构也随之改变,从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到21世纪,女性晚礼服的结构大致经过了传统、过渡及现代化三个阶段的演变。

一、传统阶段女性晚礼服的结构特点

女性晚礼服结构历史发展的传统阶段是从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到20世纪初的“爱德华时期”。这段时期,社会对女性的审美主要是成熟、优雅、端庄的上层社会贵妇人形象。晚礼服在结构上极力塑造女性胸、腰、臀的三围曲线美。从图1到图5可以看出,传统阶段的女性晚礼服款式基本是由“上装+下装+裙袍”的多件套组合成的蓬蓬裙:上装包括衬衣和紧身胸衣,衬衣一般是开得大而深的无领结构和褶皱造型比较大的泡泡袖。无领的设计展现了女性优美的脖子、锁骨和肩部线条,使女性的脖子显得更加颀长秀美。泡泡袖夸张了肩部的设计,配合胸衣的紧致贴身设计及倒三角V形的切割腰线,凸显了胸部的丰满和腰部的纤细;下装由衬裤、衬裙加裙撑或衬垫组成,各种裙撑衬垫的设计显得着装女性的臀部更圆润挺翘,同时也加强了腰部的纤细感;而外罩裙袍的设计也是上紧下松的款式,上半部分衣身在功能性分割线的设计合体修身,下半部分的裙子在分割拼接及褶皱结构的组合设计中进一步增强了裙子的體积感和空间感,使裙子在整体廓形上展现挺胸、蜂腰、翘臀的X形或S形,塑造出非常鲜明的三围曲线,展现出着装女性成熟性感的形体美。雍容大气的蓬蓬裙造型也彰显了着装女性优雅、端庄、高贵的气质。可见,在传统阶段,女性晚礼服主要采用夸张的紧身胸衣和裙撑或衬垫的设计,注重女性的人工三围曲线美及高贵优雅的贵族气质的表达。

二、过渡阶段女性晚礼服的结构特点

20世纪上半叶,国际环境动荡,社会对女性的审美也从传统阶段的上层贵妇形象逐渐向现代化的年轻女性形象过渡。虽然20年代设计师曾为了追求女性的平直修长感出现过压制和淡化女性自然曲线的胸衣;50年代迪奥也重新启用了紧身胸衣和其他的裙子支撑物在“新外观”服装(当时可替代晚礼服)上展现传统阶段上层贵妇的人工曲线美和典雅风格,但这都只是短暂出现。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人们开始追求自然、简洁、贴身、修长的年轻女性形象。传统的紧身胸衣和裙撑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如图6、图7、图8、图9、图10)。自从20年代维奥尼特夫人发明斜裁法,使得女性晚礼服的结构更加贴合、随体、光滑和秀美。晚礼服的基本款式也不再是传统阶段的多件套形式,而是设计风格简约的单件连衣裙。在细部结构上,裙子上身领子通常采用开口大而深的V形、U形、圆形或一字领等。一些衣裙直接采用细小的肩吊带,露出肩部平缓流畅的线条,袖子也变得越来越短,出现了齐肘袖、短袖、披肩袖及无袖结构。无袖吊带式是当时常见的晚礼服款式,礼服的背部出现了几何式裸露结构,腰线紧束,上身的结构设计非常贴合女性的身材曲线;也由于斜裁的出现,裙摆出现自然优美的波浪褶结构,具有多层飘坠的效果,呈A字喇叭形或裙摆参差不齐、前摆短后摆拖长及地的造型。晚礼服整体廓形呈A、H形,塑造着装女性修长高挑的身姿,展现自然清新、纤秀典雅的美感。

在晚礼服结构的过渡阶段,20世纪30年代的露背晚装尤为经典(如图8)。它运用贴身的衣料及斜裁手法,上身采用深开的V形领及无袖结构,背部的U形裸露直开至后腰线。腰、腹,及臀部的省道设计使得裙子腰臀部非常贴体,裙子在臀以下进行切展设计,优美流畅的波浪褶线条自上而下展开。裙摆长垂拖于地面,整款露背晚装没有多余的缀饰,简约自然、合体修身,勾勒出女性玲珑有致、优美性感的身材曲线。露背晚装发展至今,已成为当代最正式的女性晚礼服款式之一。

三、现代阶段女性晚礼服的结构特点

20世纪下半叶,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宗教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倡导身心健康的文化。对女性的理想形象也偏向自然健康、高挑修长、凹凸有致的体形美,晚礼服的结构也在多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转向自由化和现代化,朝着塑造女性健康自然美的方向发展。整体廓形以合体修身的H形和A形为主,细部结构趋于多元化,更加简洁、自由、时尚。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摇摆舞热潮,晚礼服总体以追求自由和现代感的款式为主,为了在舞会上活动自如,晚礼服多为无领、无袖、裙长及膝的款式,同时也出现了系带式连衣裙、喇叭式长裙以及长裤套装的礼服款式;70年代回归自然和传统的潮流兴起,世界服装进入无主流时代,女性以纤细结实的身形为美,晚礼服的结构设计全面自由化、多样化,S型、大蓬裙形、曳地裙、迷你裙等礼服成为纯粹自我的表现手法。既可以是长裤套装也可以是一件针织衫,展现各民族风情。圣·洛朗就曾推出西班牙风格晚礼服,著名的小黑礼服和大白礼服就是出现的经典晚装;80年代上半期,服饰风格表现为中性化或女装男性化,晚礼服以套装为主,肩部的设计宽厚方平,强调男性之美,展现女强人的魅力;80年代下半期的服饰逐渐朝着女性化的方向发展,晚礼服以简洁修身为主,追求自然柔美的女性线条,与30年代晚礼服结构不同的是,这个时期的晚礼服更追求女性的健康体态美,以力感为特征,带着自然的气息,强调女性的诱惑力、占有欲和控制欲;到了90年代,社会上自然、简约、民族、浪漫、复古等各种时装风格层出不穷。晚礼服的结构设计也更加多元化,各种款式、多种廓形并存,但还是以A形、H形为主。在细部结构上,常见的有一字形、V形、抹胸式、吊带式等无领结构、无袖、背部呈U形或V形露背、前裙摆开衩、后摆拖长及地,内部分割线及褶皱结构的设计也顺应人体曲线,展现女性柔和优美的体态。

可见,20世纪下半叶,女性晚礼服的结构整体上向着简约化、自由化、时尚化的方向发展,以无领、无袖、露背、开衩的长裙款式为主。廓形在多种造型中并存,趋于修身的A形和H形,服装裸露人体部位从前胸到背部到腿部,追求健康、修长、性感的柔美曲线(如图11、图12、图13、图14)。

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社会时尚潮流的快速发展及健康文化的普及,人们越发追求自然健康、胸臀丰满、细腰纤腿的身材曲线美。女性晚礼服结构的设计更加前卫开放,裸露人体的无领、无袖、露背、高开衩等结构设计更加精细化和多元化,出现了鸡心领、交叉系带领、不对称的斜领、单肩袖、连身袖以及起到视错觉效果的腰部几何切割镂空等结构,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当代女性柔美性感的身段曲线。在奥斯卡颁奖典礼、戛纳电影节、慈善晚会、音乐会、舞会、晚宴等正式场合中,经常可以看到明星大腕、名媛淑女穿着精致小巧的抹胸齐膝喇叭裙、勾勒出女性精致凹凸曲线的鱼尾裙、A形的坦胸收腰及地长裙、H形的坦胸露背高开衩的修身礼服长裙、X形的宫廷式一字领大蓬蓬裙等经典款晚礼服。既展现年轻女性的清新自然、纤婉秀美,也彰显成熟女性的性感妩媚、优雅端庄,既有名媛闺秀含蓄矜持的淑女气质,也有国际大腕前卫奔放的霸气风范,彰显了着装女性的曼妙身姿和优雅气质(如图15)。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对女性人体审美观念从19世纪追求极致的人工三围曲线美到20世纪上半叶的年轻、自然、清新美再到20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的健康、修长、性感美。晚礼服的廓形也从X、S形向H形再向A、H形转变,款式从多件套变为单件套,内部结构也更加丰富精细,裸露结构设计也越来越多,形成了当代女性晚礼服简洁、修身、性感的整体结构特征,展现了当代女性着装的形式美、形体美及气质美,是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以及文化修养、审美观念的表达。

参考文献:

[1]张乃仁,杨蔼琪.外国服装艺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2]陈莹,编著.服装设计师手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社,2012.

[3]陈东生,甘应进,主编.新编中外服装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郑巨欣.世界服装史[M].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1.

[5]李当岐,编著.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千树典生.图解服装史[M].孙基亮,陆风秋,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7]皮库克.西方服装通史经典图鉴[M].刘瑜,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8]王世娟.西方晚礼服的历史与文化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06.

[9]李彩云.当代女性晚礼服结构美感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7.

作者简介:李彩云,硕士,广东培正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理论。

杨树彬,硕士,廣东工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演变结构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发现“结构一样”,积累“基本图形”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从神话到《诗经》中复仇意识的演变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挖掘对称结构,简化解题过程
半包围结构
汪曾祺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