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就势,林水环绕

2020-03-20 21:23李楚智
美与时代·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村落空间建筑

摘  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家园与地域环境进行一体化空间格局规划的设计思想。即便是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时期,劳动人民在居所选址和家园建设上都会考虑与地形相结合依山就势的村落布局,与气候、日照、风雨相协调的建筑空间构造,与林木水源共命运的生产生活方式。现当代山地建筑主要是研究建筑如何适应不同的地面,从而出现不同的接地形式和独特形体、空间表现。如何运用山地、建设山地、研究山地城市和建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湖南西南地区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瑶汉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与地域环境关系极大,表达了人与自然“天地人和万物兴”的人居空间环境和谐思想。

关键词:江华瑶族;传统村落;地域环境;依山就势;林水环绕

一、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民居文化溯源

江华瑶族自治县隶属湖南永州,与广西贺州、广东连州交界,是一个多民族交会的区域,尤以瑶族聚居为最多,是我国瑶族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瑶族自治县。虽瑶族聚居较多,但在民族交融的几百上千年里,特别是在解放后的几十年的过程中,瑶族文化习俗已基本被汉化,所以江华瑶汉传统民居村落大多属于湘南民居体系。湘南居民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多数从中原和皖赣闽地区迁徙而来,民居体系又延续了徽州民居和客家民居,故整体的村落文化和空间格局大致与中华传统的中原汉族文化思想一脉相承。我们这次考察的大圩宝镜村和大石桥井头湾村,都属于典型的汉民居聚族村落,但从整体建筑风格来看,又表现出了一定的瑶族居住建筑特征。

二、建立在中国风水学

思想指导下的传统村落选址与布局

古人根據居住的习惯和舒适程度,总结出一套与居住及行为相关的风水学说理论,它包含系统全面的一体化设计思想,综合了我国古代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美学等方面的众多智慧,是探索人与生存环境的辨证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很好地把居住建筑、景观环境、人文艺术通过场所空间的营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达到人与自然相生相补,建筑空间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讲求自然美和人文美的和谐统一,体现出了现代社会所提倡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初始状态。

中国风水理论首重自然环境优选。根据日月山川气候等物质环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风水效应和追求取向。在中国南方地区以壬山丙向(南偏东)为吉向,避开热轴的东南朝向,以利于通风、采光。重选向之外还重选势,优选地势地气,包括地区小气候,以便争取最佳的风水效应。生物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梨山有铁,金龟子山含金,向阳处多花,水肥处多鱼,避风处多鸟巢,场气感应使然。风水学认为“山主人,水主财”,谚语云“山青水秀出才子,穷山恶水出刁民”。也是对天地人感应的观察统计结语[1]。

江华地域的传统村落,由于山多平地少,人们在规划村落布局时,有些村落并没有根据中华传统风水学中的朝东南为吉向的方式,而是充分利用地形资源、依山就势进行布局。大多都是在有四面高山围合的盆地区域类进行村落的建设,有些村落朝东,有些朝南,也出现了很多朝向为西为北的村落,这次考察的宝镜古村朝西,井头湾村朝北,仕林村朝南,山瑶村朝东。所有的村落不管是朝何方向,它们都有一个原则,背靠青山,村前开阔平坦,后高前低,远远的前方周围都有山体护翼(如图1)。

三、建筑空间与地域环境

相一体的江华瑶汉传统村落

(一)“固山育水,顺应自然”的环境保护意识

江华的大圩宝镜古村和大石桥井头湾古村都有着对村落周边进行保护的思想。两个古村的后山相比较周边的其他山体,林木繁茂,都有一潭清澈的泉水从村落的左侧后山中流出,几百年来从未间断过(如图2)。村中族人都有一种思想和规范,或是用迷信教化的方式传育后代,或是用村规家法的方式制约子孙,那就是风水山决不能破坏。“固山育水,顺应自然”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世代村民心中根深蒂固。今天的百年老树成林成片、清澈泉水滋润甘甜,得益于人们对自然的尊重。自然回报给人们的是清爽的空气和纯净的泉水。有了良好的空气和水源,人们才能健康生活繁育健康的后代,对环境的友好,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善待。

(二)“就地取材”的传统建造方式

中国西南特有的喀斯特地貌为江华地域提供了良好的建造石材。石灰岩,当地又叫青石。质地坚硬,青色中掺杂着白色条纹,开采凿琢后用作建筑的基础、支柱、门槛石等,也用于道路的铺设。一些建筑构建处在重要位子的还雕琢着精美的吉祥类型人物、动物、花卉浮雕(如图3)。青石板路和青石坐凳经过几代人的自然使用抛光后青色加深白纹更加突出,青石的整体效果油光发亮,承载着岁月的痕迹。石灰岩高温窑烧后变白,并蓬松起来,重量变轻,浇水后化成白色粉末,称之为石灰粉,是一种非常好的建材,常与其他粘合材料一起用于粉墙和砌砖。

在江华地域,红壤是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并且应用很广泛。1.夯土为墙。红壤掺杂一些细小卵石、稻草谷壳等纤维植物,加适量的水充分搅合后,倒入预制好的的模板槽内,用木棍和重物夯实,根据墙体的高度情况,可以分层夯土,等土壤混合物凝固干燥后拆去模板,一个整体的土墙就形成了。2.泥砖砌块。选取带黄白色粘性极高的红壤,掺杂一些细碎的稻草谷壳等纤维植物,加入适量的水,用人力或耕牛反复翻转踩和,使红壤达到了一定的韧性和粘稠度后,用模具打成砖块形状,垒搭晾干,就可以直接用于砌筑墙体了(如图4)。3.烧制红砖或青砖。红砖选用红壤就行,青砖用土一般选黄白土或黄褐土,只要粘性适中,不带沙粒和碎石即可。砖坯经过和泥、铲泥、挖泥、揉搓、装斗、铲斗、割切、扣斗、抽坯、端坯、拾坯、运坯、上架等十几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窑中煅烧。烧窑是使砖瓦坯变为青砖蓝瓦的重要和关键的技术环节,烧窑技术的成熟与否,直接关系到砖瓦产品的质量。

丰富的山林木材为传统的木构建筑提供了优质的建造原料。很多传统老建筑中的主要承重构架,如支柱和横梁都是直接从山林中采伐高大硬木直接加工而成,室内空间的很多隔墙也是用木材进行架构的,只有建筑的外墙和屋顶是运用砖砌围合和青瓦覆盖而成(如图5)。而深山中最原始的瑶民居建筑则全部是用木材构架而成(如图6)。

(三)“依山就势”的建筑布局与朝向

“依山就势”的建筑布局是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人们根据生产生活经验创造和总结出来的一套建设家园的方法。山体作为村落的依托,后有靠山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固山育林保证了山体的稳定性,人们生活在有靠山的环境里有一种安全感。山势和走向,决定了气流运动和阳光投射的面积。人们可以根据山势和走向确定建筑群落的布局和朝向,以接受良好的通风和日照。江华的宝镜村和井弯头村,都采用了依山就势的村落布局方式。一排排的建筑组团,随着地势的增高,从平地向山腰层次递增,建筑的主立面都朝向阳光充裕和视线开阔的方向。组团与组团之间用街巷隔开,沿着山体的轮廓延伸。如此一来,每一个建筑组团都有了很好的活动空间,通风日照良好,景观视域也比较透远。

(四)“棋盘围合式”的村落防御和路网交通规划

在湘南地区,大部分都是由外地迁徙而来的宗族群落。形成村落的目的,除了聚族而居,更重要的是刚来到异乡的家族要互助生产和共同防御外族的侵扰,而“棋盘围合式”的村落防御和交通就很好地满足了这些基本的需求(如图7)。棋盘式的交通路网在村落内部四通八达,利于村民之间的走动。村落的外围相对比较封闭,都设有独立的村大门和几个辅助出入口,其他地方都是用建筑或是墙体围合。湘南地域异族杂居,民风彪悍,村与村之间的械斗经常发生,井弯头村和宝镜村在村口或是在村落的高处都设有专门的炮塔楼,用于瞭望和防御。宝镜村的八字村门围墙上还专门设计了枪眼,用于防御来侵扰的外族人。

(五)汉民族传统建筑与瑶民族地域性建筑风格的融合

江华县境内多高山和溪水,瑶汉民族混杂而居。历史上瑶汉族群之间既有融合也有冲突,汉民族势力比较强大,往往比较好的盆地良田和丘陵都被汉族村落占有,而瑤族村落大多建在深山老林。传统的汉民居建筑适宜建在缓和的丘陵和盆地地貌上,建造的方式从中原沿袭而来,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建筑安全耐用。瑶族建筑建于山林之中,地形和气候环境决定建筑的建造方式,主要是以干阑式和穿斗式木构吊脚建筑为主(如图8)。如此一来,居民们在山林里取材和建造都比较便利,但建造的房子比较简陋,使用年限较短,附着在建筑上的装饰文化也较少。由于瑶汉民族的混杂而居现象,生活习俗和生活环境都互相有了渗透,汉民族建筑有了干阑式悬挑或是吊脚的阳光走廊(如图9),瑶民族建筑也有了台地穿斗式建筑的泥墙(如图10)。

四、传统村落与现当代

建筑空间环境一体化设计的相关思想

万物生灵,相辅相成。山体地势构成了地表的形体,使空间有了层次和错落的基础。林木植被覆于山地之间,使大地山川有了四季的色彩变化。构筑于山林之间的村落,赋予了自然人文的气息。水是孕育万物的源泉,让一切生灵生生不息。村落与建筑作为人居环境的核心,建造原料就地取材,构筑形体错落有致,与山林相协调统一、与水系呼应,使环境各要素之间形成了有机的整体。传统人居环境中“山水林屋”各空间建构要素的组合建设,充分体现出建筑空间与地域环境一体化空间格局设计思想。尊重自然环境和地域特点的传统建筑设计和建造思想,对现当代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现当代山地建筑主要是研究建筑如何适应不同的地面,从而出现不同的接地形式和独特形体、空间表现。山地建筑的空间组织方式和规律,不但适用于起伏地形的建筑与城市设计,对于平地的建设也很受用。当前在城市的立体化发展、地下公共空间建设及地形重塑等方面,运用与借鉴山地空间组织方式会获得独特的空间景观效果。在我国平地建设的资源越来越少,特别在南方山地居多的情况下,如何运用山地、建设山地、研究山地城市和建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随着生态观念的进一步深入人心,人们对山地建设显得格外谨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城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是摆在城市与建筑设计者前面的重要任务[2]。

参考文献:

[1]陈怡魁.城市风水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2]卢济威,王海松.山地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李楚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乡村规划。

猜你喜欢
村落空间建筑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油画《村落》
引发海啸(下)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