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淑莲
【摘 要】 小学数学教材比较重视估算教学这一内容,为此,教师要深入领会新课程在估算教学中的编写意图,充分认识估算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估算教学情境,重点突出估算教学的情境化;同时还要及时归纳估算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估算水平。
【关键词】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重要性;有效教学;方法举隅
小学数学传统教学中的估算仅设置为选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内容安排少,并且分布零散。而新课程改革强化了估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比重明显加大,其重要性在新教材中也更为突出。为此,教师不仅要深入领会新课程在估算教学中的编写意图,而且要探索、总结估算教学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估算意识,加强学生估算能力。
一、深入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充分认识估算教学的重要性
从编写意图上分析,新教材之所以强化估算教学这一内容,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用到估算。例如目测甲点到乙点的距离、墙体的高度、水渠的宽度等等,尤其在无法利用一定的工具、手段或足够的时间进行准确计算,或者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的情况下,我们都需要运用估算。再加上新课程突出了知识与生活的接轨与融合,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了“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的思想,同时还提出了“重视口算,加强估算”的具体教学建议。这样,估算就成为教材中、课堂上必须把握的教学内容之一。为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就要吃透教材编写意图,领会新课程改革理念或精神,充分认识估算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运用有效且重要的数学思想与计算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估算。可以说,重视且不断研究估算的教学方法,也是持续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内在要求。
二、精心设计估算教学情境,重点突出估算教学的情境化
新课标之下的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对接和联系,使得课堂教学生活化趋势越来越显著。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估算教学情境,把教材中的估算问题置于生活情境中,紧密地和社会生活联系。例如教授数学加法的估算这一内容,我们就要进行精心的生活化、情境式设计。“爷爷过60岁寿辰时,爸爸的任务是为爷爷写祝寿联,妈妈的任务是为寿宴点菜,小玲的任务是估算妈妈点的菜需要多少元钱。”情境化过程中,爸爸、妈妈的活动都是为了活跃气氛,而小玲的任务才是学习的重点。妈妈点的菜:猪蹄66元,干煸鳊鱼36元,回锅肉28元,肉丝青椒16元,千叶豆腐11元,娃娃泡菜6元。小玲依据菜价进行估算。像这样,教师按照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估算教学情境,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情境或场景,不仅能够通过突出估算教学的情境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度,而且能够养成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快速估算和反应能力。
三、及时归纳估算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估算水平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估算教学也是如此,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教给学生各种估算方法和实用技巧,并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往往能够有效提高估算教学水平。例如以下方法,如果能够在估算教学中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凑整估算法。这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一种方法,也是小学生数学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中的基础,其基本的思路就是把数量看成整十、整百、整千而忽略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进行快速估算的一种方法,具体可细分为凑十法、去尾法。例如,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中的例题“西瓜每箱48元,张大叔带了200元钱,买4箱西瓜够不够”时,用凑整估算法,启发学生把“每箱48元”凑成“50元”的整数,一下子就用乘法口诀解决了问题,“四五二十”,4×50=200,200元钱可以买4箱西瓜。因为48<50,因此,4×48<4×50。再如组合法,即先观察需要估算的数,然后把凑起来接近10的相关的数组合起来相加。例如8、17、12、24这四个数,要估算它们的总数,先观察一下能凑十的数和接近或刚超十的数,即组合8和12、17和24,估算过程可呈现为:(8+12)+(17+24)≈20+40=60。去尾法就是根据尾数进行估算,即把每个数的尾数去掉,取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圣容旅行社“十一”期间组织了几个旅游团,情况是:西安523人,三亚209人,黄山601人,丽江311人,峨眉山218人,估算一下该旅行社“十一”期间的接待人数。把尾数去掉,取整百数相加,得到523+209+601+311+218≈500+200+600+300+200=1800(人)。尤其在连加或连减估算时,教师把这种方法作为常用的方法,让学生形成强烈的估算意识,在计算检查时特别有效。例如:125-35-22=59。像这道题,学生们只要计算个位数:5-5=0,10-2=8,马上就可以检查出得数的错误。
2.四舍五入法。即把尾数小于或等于4的数舍去、把等于或大于5的数向前一位进一的一种方法,以此取整十或整百数进行计算。例如:29+16+12+24≈30+20+10+20=80。再如“橘子每千克4.30元,1.7千克橘子应付多少元?”先把4.30元按四舍五入法估算为4元,把1.7千克估算为2千克,相乘则8元,即4.3×1.7≈4×2=8(元)。
3.生活经验估算法。生活中无不充满着数学问题,而且数学也是从生活中不断总结衍生出来的。为此,估算问题往往可以利用生活经验来解决。例如在考试后估算成绩的合格率,在上课时估算学生的到课率,在养殖中估算动物的成活率等。这些估算问题,都需要借助生活经验来解决。如果我们的估算结果超过100%时,按照生活经验来判断,这一估算结果一定是错误的。像这样的问题:小军去超市买5箱葡萄,一箱葡萄56元,他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同学们列出算式“56×5”并尝试进行估算,很多同学会发现把56估成50偏小了,按“60×5”估算,则带的钱肯定够用。像这样的估算,就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4.乘法口诀估算法。即在估算时采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的一种方法。例如359÷6可以想口诀“六六三十六”,所以将359看成360,即359÷6≈360÷6=60。而当遇到359÷5时又可以想口诀五七三十五,即359÷5≈350÷5=70。在遇到不同的题目时,为了计算简便,学生可以根据口诀灵活处理。又如当我们遇到450÷6时,可以根据口诀“六七四十二”,将450看成420,即450÷6≈420÷6=70;也可以根据口诀“六八四十八”,将450看成480,即450÷6≈480÷6=80。由于450-420=480-450=30,所以这两种估算结果与精确值的误差一样,故估算结果均可取。因此,学生在估算时,要善于观察数字,然后根据乘法口诀灵活应用。
5.观察估算法。在准确计算之后进行估算,能帮助学生检验结果。因此,学生需要根据算式、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数字的尾数进行估算,如426×19=8095,只需要算一下6×9=54,就可知道个位应该是4,所以结果肯定错误。又如237+589-321=506,只需要算一下个位7+9-1=15,就能发现结果不对。二是根据位数进行估算,例如在计算5562÷18=36时,学生只需要观察被除数前两位55比除数18大,故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得數肯定是三位数,从而很快判断得数36有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的估算水平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王丽娟.要让估算走进学生的数学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