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学院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2020-03-20 09:59张静漪
关键词:特教培养目标学期

张静漪

摘 要:通过对内蒙古赤峰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开设以来培养方案的回顾反思,结合师生访谈,梳理出赤峰学院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构建出一个更加完善的适合本校的课程体系提供一些支持,促进我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为培养更优秀的特殊教育教师贡献微薄力量。

关键词: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G7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2-0114-04

一、学校介绍

赤峰学院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的前身是内蒙古幼儿师范学校,于1995年设置特殊教育专业,并开始招收第一批培智专业方向的中师生,1996年招收了听力残疾教育方向的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直至2000年特殊教育专业共招6届学生,为内蒙古自治区特殊教育学校等特教机构输送了近200名师资。我院特殊教育专业是2013年教育部批准开办的本科专业.截至2019年面向全国共招收七届247名学生。“内蒙古特殊教育研究中心”于2015年8月落户赤峰学院教育学院,后来更名为师范学院,2018年,又更名为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特殊教育专业的特殊性有一点就体现在特殊教育教师除了掌握一般的教育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学习大量特殊课程。赤峰学院作为内蒙古地区第一所拥有本科特殊教育专业的院校,怎样根据本地特殊教育学校的需求设置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课程的设置应结合培养目标、特殊教育发展趋势、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需求来制定。本文就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从而优化赤峰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提高赤峰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培养出更专业的特殊教育人才提供保障。

二、课程设置情况

2013年成立特殊教育专业,我们在没有很强的师资支持和经验获得情况下,撰写培养方案,然后不断改进。修订培养方案,重新制定教学大纲。2013年,我们培养的师资目标是培养双师型教师,这种双师的含义是毕业后既能当普通学校的教师又能做特殊学校的教师,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教师基本技能的课程占据了多半面江山。

2015年,了解到就业单位的需求,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并没有优势,特教专业学生没有得到详细学科的培训,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分科教育。而特教学校尤其是以视力问题和听力问题作为主要教授对象的特教学校在挑选教师人才上更偏向选择语文,数学,生活等接受过详细学科划分的专业的毕业生,在学科需求的专业毕业生和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二者中挑选,就业单位更侧重学科性的师范毕业生,因为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教育方法,甚至手语盲文等技能都是职后和学生接触过程中很容易习得的,而学科知识的文化底蕴却不是职后可以培养的,所以我们的课程设置又开始侧重知识性。

2016年,特殊教育界刮起了教育康复的热潮,我们也引进了心语教室,倡导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培养方案又调整为介于特殊教育与教育康复专业之间的综合性与过渡性的课程设置,为未来申请教育康复打下基础。

从2017年开始,我们的学时也发生变化,学期设置由每学年两学期变为三学期,即由原来的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变为实践学期、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实际上就是抽出一些理论课程的时间来增设实践学期。实践学期为期四周。第一年的实践学期,大二同学主要在校内做一些有关特殊教育专业的宣传活动,并成立“爱无碍”社团,同时在自闭症康复中心、脑瘫儿童康复中心、心智障碍家长互助中心等机构进行实践;大三同学则是通过发放问卷、实地调研、完成调研报告的方式,增加實践经验,也为大四论文的选题及撰写打下基础。

2018年,教育部下发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里面非常明确的分别列出了特殊教育专业和教育康复专业的标准,而我们原有的居于的所谓特殊教育向教育康复转型过渡的培养方案就成了不符合国标的两不像,于是依照国标再次修订。

2019年10月,教育部又印发了《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三级五类的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体系在特殊教育专业中也正式建立,于是,我们又不得不陷入新的思考中……

赤峰学院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变化是随培养目标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殊教育专业处在一个转型上升的空间,课程的设置由既能服务于普通学校又能服务于特殊教育学校的阶段,发展为教育、康复和学生就业相融合的阶段。特殊教育专业的任课教师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学习,来寻求最佳培养方案,一直为我校特殊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专业型人才而不断努力。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老师们不断地探索和学习,但前进的路上难免有曲折和困难,我们的课程设置还存在较多问题。

(一)缺乏培养目标的落实

虽然我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断变化,而且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还是存在较大差距。我们的课程设置中有教育学、心理学、康复学和各类特殊儿童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但培养方向不明确。虽然每类特殊儿童都能教,但任教时却出现教的不精、不够专业的问题,也没有体现出培养目标中所说的专业特长,现实情况与培养目标有所差异。

从2016级开始,我校特殊教育专业班级增加到了两个,但是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尽管可以面向全国就业,但一来区外不是十分认可,二来大多数学生还是不愿离开家乡太远,不愿去往特殊教育发展较好的南方城市。所以,尽管特殊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特殊教育发展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未来不大可能会增加更多的特殊教育班级。所以这两个班级虽然因为人数分为两个班,但我们的师资和教室等硬件条件都不足以划分成两个专业方向。

(二)缺乏一线基础学科的知识

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缺少一线基本学科知识的教育,除了学习过两年的大学英语,诸如语文、数学等基本学科知识却被忽略。在大学中,特教专业的学生更多的学习关于理论综合和基础问题,而缺少了专业内部化内容,及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在大学四年的特教综合理论学习中,可以为特教学生打下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石,加强学生对特教整体的了解,而专业化学科内容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的教学更是特教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常用到的教学的学科。在教师培养这一环节上,特教专业也显得稍微薄弱,尤其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这三方面尤为突出。所以,那些特教学校尤其是以视力问题和听力问题作为主要教授对象的特教学校在挑选教师人才上更偏向选择语文,数学,生活等接受过详细学科划分的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学生对学科的系统专业知识淡忘,我校特殊教育专业中也没有相应的学科知识课程支撑,所以不能满足智力正常的其它类别的特殊儿童对学科专业知识的需求,也造成了毕业生毕业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之一。

(三)缺乏实践实操的实效性

首先,我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侧重于理论知识课程,理论知识从大一贯穿大三,而实践实操部分薄弱,期间虽然有到特校观摩过,但由于每次仅有半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去了解实际情况,观摩效果不显著;虽然增加了实践学期,但实践学期的具体效果并不明显,表现在以下几点:

1.实践时间不合理

实践学期为每学年开学的第一个月,由于我校开学时间早,特殊教育学校开学时间晚,导致大二大三学生只能去一些私立的康复机构进行短暂见习性实践。

2.私立机构存在的问题

不能去公立学校,就只能去私立机构,私立机构的特殊儿童与特殊教育学校的儿童相比人数少,我校特教专业的学生不能充分了解各类特殊儿童;私立机构的老师和家长不允许我校特教专业的学生对特殊儿童进行一些课程教学或康复训练;私立机构出于自身原因,不会无保留的将一些经验传授于我校特教专业的学生,因此,同学们的实践由“帮”变成了“看”,实践实操效果大打折扣。

3.现实因素的限制

据访谈了解,我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师生有过“送教上门”的计划,但由于路途远,特殊学生家长不配合等现实因素,最终变成为社区打扫卫生,陪伴孤寡老人等活动。

其次,学生见习、实习时间过短。

实践学期时间太短,一学年一次,而且仅为期四周,学生的体验和领悟少。大四学生之前的集中见习时间也仅短短5天;第七学期所有理论课基本结束后,是大四学生的实习阶段,实习时间也仅仅3个月,去年开始改为一学期。而这两次较为集中的实践,给大四学生的真实感受是,刚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建立起相处模式、抓住每个孩子的特征,即将要深入的时候就已经不得不离开,虽然有一些体会,但很遗憾没能深入研究。另外,通过对特殊教育学校任课教师的访谈了解到,我校特教专业的实习生专业能力不是很强,教育实践能力也并不高。

以上内容表现出我校特殊教育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从而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实践过程中不会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等问题。

(四)缺乏与一线需求的匹配

通过访谈了解到,我校特殊教育专业的一些课程对特殊教育学校的作用不大,实用性不强。比如我们曾经开设的素描、乐理等,在特殊教育学校根本无“用武之地”。《特殊教育史》《比较特殊教育》等课程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评价也不高,因为这些课程在教育特殊儿童的过程中没有对特殊儿童起到直接作用,所以真的实践起来这些课程的作用大打折扣。相反,学习手语、盲文、感觉统合训练等课程的时间较短,学生学习时也感到时间过于紧迫,不能完全掌握,而这几门实践性质的课程恰恰在特殊教育学校的评价非常高,对特殊儿童的作用和意义更重大。

四、建议

(一)调整培养目标,适应时代发展

我校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建议缩小培养目标的范围,明确课程设置的方向,制定出相应的课程。可根据需求量最大的特殊群体来制定课程,比如可重点突出自闭症相关课程、智力障碍相关课程及相应的康复课程并增加重点课程的课时。

根据内蒙古地区特殊教育发展需要和特殊儿童的类型,设置重点课程,重点培养针对某种类型特殊儿童的专业人才,开设一些综合性的康复课程。面对新的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下发,我们正在重新制定培养方案,调整培养目标,适应时代发展,对应人才需求。

(二)加强一线基础学科的理论教学

专业化学科内容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的教学更是特教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常用到的教学的学科。我们没有办法开设这么多课程,那就多给学生这种锻炼机会,由学生扮演评委和特教学校孩子,老师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去指导学生应如何去上好某一学科的一节课,让学生在还没进入到特教学校工作前就有一個这样的适应过程,从而提高特教毕业生的专业素养。

建议我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适当加入一些一线基础学科知识的传授,如实用的数学课、适量的文学课,增强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对特殊儿童学科知识的传授能力,以便满足特殊儿童对基础学科知识的需求。此外,也需加入教师积极心理教育的课程,提高学生对特殊教育专业的自我认可感,缓解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教学压力。

(三)优化实践实操过程

首先,建议我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能科学合理地安排理论与实践比例,适当缩短理论课程的时间,增加实践实操环节课时,最好每学完一阶段理论知识就能够进行一阶段的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优化实践实操过程。建议调整实践学期的时间,使之与特殊教育学校的开学时间相符,以便与特殊教育学校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特殊教育学校的儿童人数较多,我校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可充分了解各类特殊儿童,也避免了去私立机构遇到的种种问题;建议选择距离我校较近的实践地点,可避免远距离路途对学习时间的浪费,方便“送教上门”计划真正落实,提高我校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四)对接一线实际需求

建议我校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考虑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需求,将实用性不高的课程进行改造或取缔,整合相似课程,增加手语、盲文、感觉统合等实用性高、需求量大的课程。

赤峰学院特殊教育专业自2013年成立至今,虽然时间不长,但在这一专业中的每位老师都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为培养出专业的特殊教育人才而不懈努力。从2013级至今,从不断变化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中不难看出,我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在培养专业型特殊教育教师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因此,希望本文能为我校特殊教育课程设置往更精细、更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希望我校特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好,为特殊教育的发展增添新的血液!

参考文献:

〔1〕陆艳,邢明明,王霞.模块化教学背景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以铜仁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59-60.

〔2〕王雁,李欢,莫春梅,张瑶.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其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3,25(01):28-34.

〔3〕杜芬娥,赵玉.台湾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6(04):53-58.

〔4〕鲁晓泉.完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策略的调研[J].绥化学院学报,2014,34(07):120-125.

〔5〕鲁晓泉.社会适应视域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完善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01):74-79.

〔6〕王文艳.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研究综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2):138-139.

〔6〕王国玲.关于高校师范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9,(11):15-16.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特教培养目标学期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