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复元膏治疗脾虚证术后疲劳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20-03-20 04:16:02邬素珍许焕英曾志强陈玉朱巧玲谭敏华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方组膏方汤剂

邬素珍许焕英曾志强陈玉朱巧玲谭敏华

(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中医妇科,广东 佛山528200)

术后疲劳综合征(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POFS)是指患者在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乏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紧张、焦虑等一系列证候群[1],常以疲惫不堪、虚弱无力或者萎靡不振一类的感觉作为症状,亦有情绪异常的表现,可持续术后数周至数月甚至更长,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生存质量降低、不能尽早恢复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快速康复理念在围手术期治疗中的普及,POFS 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西医对POFS 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常采用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和健脾益气法中药汤剂口服治疗,而因患者出院后POFS 症状持续存在,继续静脉滴注中药制剂给患者带来不便,中药汤剂因存在煎液体积较大、外出携带不便、不能久贮等的不足,不能满足现代年轻患者因工作繁忙、经常外出工作对药物简便、疗效持久的要求,不便于患者POFS 的治疗。近年来,因中药膏方具有药物浓度高、疗效持久、体积小、剂型稳定、服用方便、口感良好等优点,深受人民群众的青睐。 中药膏方在术后病人调护上突显优势,术后患者大伤元气,身体虚弱,通过膏方调治,可以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有助于患者恢复[2]。 经过多年实践和研究表明膏方在外科手术后、肿瘤放化疗后广泛应用,临床疗效佳[3-4]。 本研究使用我院自主研发的术后复元膏对脾虚证术后疲劳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病例来源于2017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在我院乳腺外科、妇科进行手术的脾虚证POFS 患者120例,通过SPSS 22.0 软件获取随机数字表,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汤剂组和膏方组,各组60 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POFS 的诊断标准参照1994 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Fukada 等修订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患者术后,同时具备下列症状4 条或4条以上:①体力或心理负荷过重引起不易解除的疲劳;②没有明确原因的肌肉无力;③失眠症状普遍存在,或有多梦和早醒;④头胀、头昏或头痛;⑤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⑥食欲不振;肩部不适、胸部紧缩感、或有腰背痛,不定位的肌痛或关节痛,无明确的风湿或外伤史;⑦兴趣压抑,焦虑或紧张,恐惧;⑧兴趣减退或丧失;性功能减退;⑨低热,咽干、咽痛或喉部有紧缩感。[5]

1.2.2 脾虚证的中医证型标准参照2008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诊断分会发表的“中医常见证诊断标准”制定。 常见证候及计量值:久不欲食或长期食少=4;食后痞胀=2;腹胀=3;腹痛=2;隐痛=2;经常腹泄或经常便溏=4;神疲=2;倦怠乏力=2;气短=2;懒言=2;嗜睡=2;经常畏冷=2;水肿=2; 形体消瘦或形体肥胖=2; 面色淡白或面色白光白或面色萎黄=2;舌淡或舌淡胖=2;舌边齿印=2;舌苔薄白或舌苔白=2;脉缓或脉虚=2。 注:使用时,首先将患者的每一症状、体征等病情资料,按提示的证型分别进行加权求和(症状轻重的计量: 主诉症或症状重,计量值×1.5;症状中等,计量值×1;症状轻,计量值×0.7),然后对证型作出判断,证型判断以20 作为通用阈值。[6]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 ~65 岁,女性,在我院乳腺外科、妇科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良性疾病患者;②术前心、肝、肺、肾功能正常;③符合上述POFS 西医诊断和中医证型诊断标准;④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文化程度低或智力等因素无法理解量表文字含义者;②依从性差者,拒绝参与试验者;③有精神疾病者;有严重脏器疾病者;④恶性肿瘤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膏方组组方如下: 木香10 g(后下),砂仁5 g(后下),白术10 g,制佛手15 g,蒸陈皮10 g,熟党参10 g,茯苓10 g,炙甘草5 g,姜半夏5 g,丹参10 g,生晒参6 g(另煎),薏苡仁15 g,鸡血藤15 g,大枣15 g,绵茵陈10 g,鸡内金10 g,续断10 g。 膏方制作:采用同一供货公司生产的中药饮片,按照我院膏方制备工艺流程,统一在我院膏方制作室进行制作。 服用方法:每天服用1 次,每次30 mL,早餐后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1 个月。

1.5.2 汤剂组组方和用量同膏方组,汤剂统一在我院煎药室使用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效公司生产的煎药机进行中药饮片代煎,每一剂药浓缩成150 mL/剂,药液包装机真空包装成1 小包。 服用方法:每天1 剂,早餐后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1 个月。

1.6 观察指标

①VAS 视觉模拟疲劳程度评价量表:该目视模拟疲劳尺度从左至右分为10 等分,即表示疲劳评分0 ~10(每个等级均不包括评分的下限),分数越高代表疲劳程度越严重。

②脾虚证候积分表。

③CD4、CD8、CD4+/CD8+水平:于术后第1 天、术后第14 天、术后第30 天进行观察及检测:所有实验对象抽取静脉血2 mL,EDTA 抗凝,应用荧光直接标记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总T 淋巴细胞);CD3+CD4+(辅助/诱导T 细胞);CD3+CD8+(抑制/杀伤T 细胞),取不同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各20 μL,分别加人100 μL EDTA抗凝的外周血,室温下孵育20 min,加入红细胞裂解液,室温避光20 min,PBS 洗涤2 次,再加入500 μL的PBS 混匀待检,用流式细胞仪(BD 公司,FACS Canto)检测,FCS EXPERSS 软件分析数据,记录阳性细胞百分率,减去非特异对照值。

1.7 临床疗效

参照2002 年郑筱萸主编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判定标准进行本研究的疗效判定。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共120 例均为我院乳腺外科、妇科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良性疾病患者,年龄最大65 岁,最小18 岁,其中妇科腹部手术70 例,乳腺外科手术50 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 组,膏方组60 例,汤剂组60 例。两组年龄、手术类型、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说明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详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of two groups [n(%)]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膏方组总有效率(95. 00%) 高于汤剂组(91.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说明两组的疗效相当。 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VAS 视觉模拟疲劳程度评分比较

两组病例术后第1 天(治疗前)VAS 视觉模拟疲劳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说明治疗前两组VAS 视觉模拟疲劳程度评分具有可比性。 两组间比较发现,术后第14 天VAS 视觉模拟疲劳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30 天VAS 视觉模拟疲劳程度评分,膏方组显著低于汤剂组(P<0.05)。 治疗前后比较发现,膏方组、汤剂组术后第14 天和术后第30 天的VAS 视觉模拟疲劳程度评分均较术后第1 天显著降低(P<0.05);膏方组、汤剂组术后第30 天的VAS 视觉模拟疲劳程度评分均较术后第14 天显著降低(P<0.05)。 即说明两组在术后第14 天、术后第30 天均能改善术后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疲劳程度,而两组在术后第14 天改善术后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疲劳程度的疗效相当,在术后第30 天膏方组改善术后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疲劳程度的疗效优于汤剂组。 见表3。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s of two groups [n(%)]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 视觉模拟疲劳程度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VAS fatigue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 视觉模拟疲劳程度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VAS fatigue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与本组术后第1 天比较:①P<0.05;与本组术后第14 天比较:②P<0.05;与汤剂组术后第30 天比较:③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第1 天(治疗前) 术后第14 天 术后第30 天膏方组 60 8.63±0.83 6.53±1.02① 1.82±0.78①②汤剂组 60 8.57±0.87 6.36±1.05① 4.10±1.23①②③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脾虚证候积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脾虚证候积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与本组术后第1 天比较:①P<0.05;与本组术后第14 天比较:②P<0.05;与汤剂组术后第30 天比较:③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第1 天(治疗前)术后第14 天术后第30 天膏方组 60 43.67±5.63 25.12±3.52① 14.32±3.78①②汤剂组 60 44.78±4.21 24.46±4.56① 20.78±3.43①②③

2.4 两组治疗前后脾虚证侯积分比较

两组病例术后第1 天(治疗前)脾虚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说明治疗前两组脾虚证候积分具有可比性。 两组间比较发现,术后第14 天脾虚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30 天脾虚证候积分,膏方组显著低于汤剂组(P<0.05)。 治疗前后比较发现,膏方组、汤剂组术后第14 天和术后第30 天的脾虚证候积分均较术后第1 天显著降低(P<0.05);膏方组、汤剂组术后第30 天的脾虚证候积分均较术后第14 天显著降低(P<0.05)。 即说明两组在术后第14 天、术后第30 天均能改善术后疲劳综合征患者的脾虚证,而两组在术后第14 天改善术后疲劳综合征患者的脾虚证的疗效相当,在术后第30 天膏方组改善术后疲劳综合征患者的脾虚证的疗效优于汤剂组。 见表4。

2.5 两组治疗前后T 淋巴细胞比较

两组CD3+、CD4+、CD4+/CD8+水平术后第1 天(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说明治疗前两组T 淋巴细胞具有可比性。 两组间比较发现,术后第14 天CD3+、CD4+、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30 天膏方组显著高于汤剂组(P<0.05)。 治疗前后比较发现,膏方组、汤剂组术后第14 天和术后第30 天的CD3+、CD4+、 CD4+/CD8+水平均较术后第1 天显著增高(P<0.05);膏方组、汤剂组术后第30 天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术后第14 天显著增高(P<0.05)。 即说明两组在术后第14 天、术后第30 天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而两组在第14 天提高患者CD3+、CD4+、CD4+/CD8+水平的疗效相当,在术后第30 天膏方组提高患者CD3+、CD4+、CD4+/CD8+水平的疗效优于汤剂组。见表5。

3 讨论

POFS 是手术治疗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明显的疲劳、疼痛不适、情绪抑郁、食欲减退、免疫功能低下等[7]。POFS 是外科术后常见和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涉及因素众多,机制复杂。 有研究指出,POFS 与患者术前营养摄入不足、睡眠紊乱、手术创伤、术后疼痛、心理应激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可加剧患者急性炎症反应,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导致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缓慢,甚至引起多种严重的不良反应[8-9]。 也有学者认为,POFS 是源于机体对手术创伤应激带来的情绪和动机的改变,这种改变的目的在于维护机体重要系统的内稳态,以应对手术创伤对机体的危险[10]。因此,如何有效地减轻POFS 具有重要意义。

表5 两组治疗前后T 淋巴细胞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T lymphocyt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T 淋巴细胞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T lymphocyt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与本组术后第1 天比较:①P<0.05;与本组术后第14 天比较:②P<0.05;与汤剂组术后第30 天比较:③P<0.05。

组别 CD3+术后第1 天 术后第14 天 术后第30 天CD4+术后第1 天 术后第14 天 术后第30 天CD4+/CD8+术后第1 天 术后第14 天 术后第30 天膏方组 45.76±4.40 53.69±4.37① 71.32±5.68①② 24.79±4.15 32.43±3.79 56.22±4.18①② 1.17±0.29 1.36±0.35① 1.85±0.31①②汤剂组 46.07±3.31 52.78±4.86① 60.78±5.73①②③25.03±4.08 31.51±3.56①43.45±3.98①②③1.12±0.30 1.34±0.45① 1.47±0.21①②③

但目前POFS 具体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因此临床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 目前西医给予主要为肠外和/或肠营养支持、补充水电解质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很难在短期内缓解患者的症状,效果差强人意[10]。 中医对于POFS 有独特的认识和辨证治疗用药优势[11]。 术后疲劳综合征属中医“虚劳”范畴,认为术后病人机体处于亏损状态,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功能失调。 治当健脾益气为主,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辨证用中药对改善术后疲劳综合征疗效明确[12-13]。

但目前文献多报道中药制剂治疗POFS,如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静脉注射制剂[14-15],而因手术患者住院期间较长时间的静脉滴注(如静脉使用抗生素、补充能量剂、对症处理药物等),往往不愿过多使用静滴中药制剂治疗,尤其是病人出院后,其POFS 症状持续存在,再使用静滴中药制剂给患者带来不便。 另外,也有较多文献报道中药汤剂治疗POFS 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常采用健脾益气法治疗,如补中益气汤加减、八珍汤加减[16-17];但是由于中药汤剂存在煎液体积较大、味苦、口感差、外出携带不便、不能久贮等的不足,加上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部分患者在术后2 周左右即回归工作岗位,特别是现代年轻患者工作繁忙、经常外出工作,中药汤剂往往不能满足现代患者对药物简便的要求,不便于患者术后继续服药治疗本病。

近年来,因中药膏方具有药物浓度高、疗效持久、体积小、剂型稳定、服用方便、口感良好等优点,深受人民群众的青睐。 膏方,又称膏剂、膏滋、煎膏剂,中医传统的丸、散、膏、丹、酒、露、汤、锭8 种剂型之一,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由中药材、滋补品或食品组成的,经过药物浸泡、煎煮、浓缩、收膏等工序制作而成的半流体制剂。 研究报道[18-19],膏方在调节机体的激素水平、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及调节机体的免疫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并有滋补强身、抗衰延年、防病调理的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治未病等多个临床学科。 然而,目前少见有采中药膏方治疗POFS 的临床报道。

“术后复元膏”是由广东省首批百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邬素珍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临床研究结论总结得出的治疗脾虚证术后疲劳综合征的有效组方。 “术后复元膏”是由“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组成,方中以熟党参、生晒参益气健脾,补中养胃为君;臣以白术健脾燥湿;佐以茯苓、薏苡仁渗湿健脾;蒸陈皮、木香芳香醒脾,理气止痛;蒸陈皮、姜半夏化痰湿,砂仁、木香健脾和胃,理气。 鸡内金健脾和胃消中,丹参、鸡血藤活血行血中之滞,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扶脾治本,益气健脾,补中养胃,兼化痰湿,和胃消中,标本兼顾。

本文观察结果表明,“术后复元膏”治疗脾虚证术后疲劳综合征的总有效率(95.00%)与汤剂组(91.6%)疗效相当,均能改善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两者在术后第14 天、术后第30 天均能改善术后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疲劳程度和脾虚证候积,且在术后第14 天改善术后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疲劳程度和脾虚证的疗效相当,而在术后第30 天“术后复元膏”改善术后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疲劳程度和脾虚证的疗效优于汤剂。

T 细胞亚群为人体内关键免疫细胞,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可让人体受损组织与器官进行修复,促进其功能的恢复。 研究显示,在患者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和应激反应的影响,导致机体的免疫处于抑制状态,表现为T 细胞亚群水平降低[20]。 因此,调节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状态是治疗POFS 的关键。 本研究研究显示,“术后复元膏”和汤剂在术后第14 天、术后第30 天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且在第14 天提高患者CD3+、CD4+、CD4+/CD8+水平的疗效相当,而在术后第30 天“术后复元膏”提高患者CD3+、CD4+、CD4+/CD8+水平的疗效优于汤剂。

综上所述,“术后复元膏”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的疲劳症状、脾虚证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状态有关。

猜你喜欢
方组膏方汤剂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基层中医药(2022年5期)2022-10-24 01:27:40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伤寒论》对于现代中药汤剂制作的启示
门纯德临证思维浅析——从时间医学角度探究“联合方组”作用机制
名医膏方补气血
特别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24
冬令进补有膏方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30:12
祛痰、化瘀和祛痰化瘀方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凋亡功能的影响❋
有一种膏方叫“量身定制”
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 08:22:50
活血益气方及其拆方对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Spred1及血管新生的影响
补肾解毒方对辐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及脾脏NF-κBp65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