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贤
虽然这个困难的阶段也许还有很多人力成本,但你不要把员工当作负担,而当作战友。
在经历漫长的隔离以后,人们渴望以工作的方式回归日常,跟人建立联结。最难的问题,可能还是焦虑。面对疫情和死亡,员工出现“安于当下,享受生活”的人生心态,对于追求效率的组织来讲,该怎么办?疫情和死亡给了大家一次重新审视生命的机会,让大家重新思考什么东西对自己来讲是重要的,什么东西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如果大家审视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不要这么拼,不要每天加班,家人才是最重要的”,从生活的角度来讲,这也没有错。但这个不是绝对的,也会有人在审视之后认为“生命有限,所以要做有价值的事,让自己的生命留下痕迹”,这其实是会激发员工的活力和创造力的。我认为,就算大家的心态因为疫情有了倦怠,这种变化也不是永久的。它更多是一种当下的心态。我们应该更宽容,给大家时间。
面临员工复工后的心理调适,企业可以做些什么?
我想创业者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的经营或者创业受到疫情影响的,这种是绝大多数;另一种是没有太受疫情影响,甚至有积极的影响。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能只把它看作一种危险,有时候它也是一种机会。危机中的机会不在于疫情本身,而在于我们怎么应对它。想想2003年的非典如何塑造了阿里的企业文化,怎么为阿里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想经营者更知道这对自己所在的行业会是怎么样的机会:因为隔离,巨大的被压抑的需求现在没法满足。企业有没有机会参与到这种问题解决中呢?当疫情過后,这种需求又会有怎么样的发展呢?会催生什么新的需求吗?灾难之下,人们更倾向于彼此靠近,更愿意为一个超越自己的共同体来付出和牺牲,也会变得更加利他。经营者应该想怎么把这种特别的感受变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人们经常说企业像是一个特别的家,也许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才会对此有更深的感受。
在企业经营的现实压力面前,有的创业者因为无力捐助而产生自责、内疚的情绪,怎么办?不需要内疚和自责。如果你的企业是受灾比较重的一方,你解决自己企业的问题就是为社会作贡献了;如果你的企业是受灾比较轻的,甚至因此获益的一方,比如医药公司、线上游戏公司,那就抓住这次机会。因为你的受益一定是建立在社会受益更多的基础之上的。
对于创业者来说,无论是发展企业,还是帮助社会,本质上都是对社会有益的。而且维持自己的企业发展更是本职工作。疫情影响最大的,不只是人的身体健康,还有经济的发展、秩序的破坏,而你发展自己的企业,就是在帮助经济发展,重建秩序。所以我觉得,回归企业本身不仅没有自责和内疚的理由,还值得鼓励和赞扬。你专注于自己企业的发展,并不代表你就是置身事外了。这场灾难之下,没有人能真的置身事外。你只是在失序中成为重建秩序的一部分。
复工后,创业者需面临疫情严重地区员工的安排,如果企业内部出现对其他员工、对公司环境的不信任,甚至排斥,该如何应对?管理者首先需要有一个“我们在一起,共同面对疫情这个敌人”的态度。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联结,是需要通过塑造一个共同敌人来完成的,而在这段特殊时期,疫情承担了这个“敌人”的角色。对疫情严重地区人民的恐惧背后,其实是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只不过有时候因为病毒是无形的,我们就把病毒和疫区人民等同起来了。这就需要管理者提醒自己和员工,我们的敌人是病毒,不是疫情严重地区的人。否则病毒就会加深人与人之间的隔离。
其实,越是隔离的情况,这种敌意和偏见反而会越深。如果是在企业的环境中,员工之间有正常的交往,彼此作为人的一面会很快发挥作用,让我们彼此联结。另外,管理者也要注意,你可以跟员工分享企业和你遇到的困难,但不要轻易跟员工分享你的焦虑。承担焦虑这是管理者的责任,否则会让员工在焦虑中失序。同时,虽然这个困难的阶段也许还有很多人力成本,但你不要把员工当作负担,而是当作战友。
(编辑 周静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