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湖北
《财新周刊》
2020年2月17日
发端于武汉的新冠肺炎疫情,迄今已盘桓两月有余。病毒从何而来尚不完全明了,疫情止于何处,却已清晰。
打赢这场战役,湖北最为关键。身处中国腹地、九省通衢要塞,疫情发源于此,向全国扩散,早期的输入型病例,已经陆续在各地转化为本地传播。
为遏制疫情,各地要阻断人际传播,不但严防死守的措施要升级加码,还要重新调配全部医疗资源应对随之而来的战役,同时更要抽调兵马援助湖北。由于湖北最初疏于防守,病患数量不断累积,医护人员疲惫不堪,本地床位和医疗人员以及物资储备都不足以应对,中央政府持续不断从各地以及军队调集力量进行增援。
大会战打响,战场遍布全国。如果湖北疫情不能及时遏制,也将影响其他省份的作战形势。无论是就病患的绝对数字、相对数字而言,还是就控制疫情扩散的关隘地位而言,湖北之于全国都是赢得这场防疫战的决胜之地。而准确的疫情估计正是决胜的基础。
面对巨大挑战,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宣布了新的救助模式,将资源调度的权力从中央下放到地方,援助方和受援方之间商定具体援助方案,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部分省(如江苏)在接到对口支援要求后,再一次将任务下沉分解,由地级市对口受援方的区、乡镇或街道,实现二层级式的对口援助体系。
武汉会战
《三联生活周刊》
2020年2月20日
几乎对每一个驰援武汉的人来说,出征号令来得非常紧急。
1月22日晚,看着武汉不断上升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和重癥患者人数,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郑霞开始焦急起来。她向领导表示,愿意去武汉支援,“那里一定需要很多重症医生”。23日上午11点,武汉封城一小时后,她就接到国家卫健委的电话:“因为当前疫情紧急,需要您马上到武汉去支援,务必今晚到达。”
郑霞是最早支援武汉的外地医护人员之一。与她几乎同一时间到达武汉的,还有上海中山医院的医生钟鸣、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桑岭等。他们的到达,是全国驰援武汉的开始。
举国驰援的背后,是武汉自2月初启动的“应收尽收”攻坚战。主战场的主阵将帅,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担任中央指导组副组长,国家卫健委副主任王贺胜担任湖北省委常委。2月9日,中央指导组下达“应收尽收、刻不容缓”的命令,要求武汉对“四类人员”(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无法排除感染可能的发热患者、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分类集中收治隔离,15家方舱医院先后启动,武汉市3000余个社区、村落被动员起来,挨家挨户排查。武汉从“封住城”,迈向了“锁住人”。
向疫情发起总攻
《新民周刊》
2020年2月24日
湖北省委书记,换了。武汉市委书记,换了。11架深灰涂装的中国空军运输机——6架运-20、3架伊尔-76、2架运-9,从西北、华北、东北、西南七个机场飞抵武汉。
以上两件事发生在同一天——2月13日。此前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庚子正月第三次举行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要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加强疫情特别严重或风险较大的地区防控。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2月17日,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会上传出这样的消息——通过全力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压低了流行高峰,削弱了流行强度,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更大范围暴发流行,全国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向好趋势。
接下来,要继续加大排查力度,扩大床位供给。国家根据救治需要再增派医疗力量支援。集中专家加强重症患者救治,推广使用临床有效治疗方案和药物,减少轻症患者转为重症。要特别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和生活保障。进一步保障好武汉和湖北防控物资和重症救治设备。
中国,向新冠肺炎疫情发起了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