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伟
宣城属皖南,文房四宝之乡,文明自商周时代起,久之远之,当然在古良渚文化扩张区。宣城我以为是头一回来,不料听宣城文联主席介绍,宣城所辖一区四县两县级市中有绩溪,我说,哦,原来我是第二回来。
绩溪是十年前到过,自驾旅游,西递宏村并黄山皆一路扫去,特地去了上庄村,拜谒胡适旧宅。门罩门楼,水磨砖雕,青瓦马头墙,沙孟海先生题的匾:胡适故居。进去看到适之老先生的照片,忽然眼泪就流出来了。那样的眼神,和煦、温暖、仁厚、亲切、干净、澄澈,让人浑身一振,几多熟悉,又几多陌生。这个世界上,再也遇不到这样的眼神了。
去宣城第二日,正好是二十四節气中的立冬,我们往敬亭山,山上树木仍是纷红乱紫。古人云冬者终也,万物收藏也,然满山的生机生气,此刻不是收藏,乃是吐放。朝任何方向瞻望,皆是浓丽的画卷,山川美色。山上有石涛纪念馆,石涛在此山一居十五年,他的《苦瓜和尚画语录》我读过,记得他说的话:“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他的好多山水画,想必就是脱胎于敬亭山吧。尤其他后面说了一句更著名的话:“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十五年,料他也把敬亭山的奇峰皆搜尽了。石涛的画,前年故宫办四僧展,我特地跑去看了,好到怎样呢?好到齐白石愿意当他的“门下走狗”。
但敬亭山不是因画著称,乃是以诗闻名。李太白的那首《独坐敬亭山》太牛了,五言绝句,二十个方块汉字,至今天下人人皆能仰首背诵。诗中“相看两不厌”一句,露出了李白思想中的道家底色。我看你,你也看我,两两相悦,天人合一。敬亭山在诗里已然精神化、人格化,与李白的内心一体。
算是秋游吗?一队红领巾从山上下来,小径上迤迤逦逦,脸蛋鲜红,踏节齐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自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真是应景,也真是令人愉悦。这是千年前的声音,在今日的回响,响在敬亭山乱红拂面的山谷间,是时间泠泠的一泓清泉。
李白最欣赏的诗人是二谢,大谢谢灵运,李白游天姥山时曾吟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他崇拜得穿的鞋都是谢灵运为登山特制的木屐。天姥山上他看到了什么?他看到的是“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大慰平生所愿。大谢之后是小谢,谢朓,当过宣城太守,与大谢同为中国古典山水诗歌开山祖。敬亭山有“谢朓楼”。李白在宣城留诗四十余首,皆极有名,其中一首便是在这谢朓楼头写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其中四句是“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你看他对小谢的评价,啧啧,清发。须知,论写诗,李白眼里是没有几个人的。
谢朓楼当年应当是个制高点,现在不是,楼头上望去,四面都是房子。楼下坪里扫洒一净,有大妈在坪里跳舞。李白当年写诗的时候,这里应是绿树环绕,小径通幽。壮思要飞,大妈不能有。
走出去几里地,平坡上,红红绿绿间,可以眺望远处太白楼。斗拱飞檐,尽在望中。楼制似比谢朓楼要有规模。当然论诗名,李白要远大于谢朓。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李白吟这两句诗的时候,是站在哪里呢?后人画李白,皆是仰着头的。不错,晴空焉能不仰而望之?
水东古街是我愿意去的地方,我喜欢一切人事物事有时间痕迹。那卖花生枣子的大娘,当街一片一片门板的剃头铺,卖桃木梳子同砚台的阴影中的摊档,挂李记王记刘记各种颜色号旗的小店,莫不让我亲切。古朴民风的细节是没人的院子也不上锁,随便吱呀一声推开,院子里阳光一泻而下,长长的竹竿上,挂了一排排的高竿白,晒成被当地人称为香菜的酸干菜。早上在酒店里就吃到了,咽稀饭,真是绝配,爽口极了。而且,作为湖南人,口舌最满意的,是香菜里居然放了辣椒。
水东多枣树,故产蜜枣,宁国呢,多核桃树,故产山核桃。车子在宁国停下来小歇,停车坪周围一圈全是卖山核桃的,一瓶一瓶,堆起码起如小山。一问价,十块钱一瓶。买来一试,这时若有人来搭腔,我说话,满口香。在长沙,有回我到一朋友画室呷茶,见案几上有山核桃,觉得好吃,当即淘宝上下单,一瓶39块,还外加6块钱运费。味道跟这里的一样,价格却相差不知凡几。
宁国夜里宿板桥,板桥这名字,让人想起温庭筠的两句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晚饭后出来散步,果然月色如霜。四周迷濛山影,逶迤相随。民宿前车子大灯亮着,劈出一条光道,我们的身影,似乎伸向无限遥远。李白到过的地方,夜晚亦有诗意。于是我们聊天说话,有一句没一句,除了不押韵,亦皆是板桥踏月诗。
翌日到泾县,正赶上文房四宝节,到处标语横幅,空气里有一种热闹。我近年画水墨画,用的纸,便是泾县出的宣纸,想极了要参观红星宣纸厂,果然就安排去了。入泾县,乌溪路边看到的统是青檀树,看到有人把晾干的青檀树皮扎成捆,扛在肩上在路边走。他肩扛的东西,便是造宣纸的材料。泾县的红星宣,同贵州的茅台酒,皆已超越产品本身价值,成为精神的奢侈品,亦成为文化消费的高端时尚。红星宣纸厂建于1954年,年产6000吨,占全国宣纸产量80%,参观中,见许多关键的工序,仍是手工,古法的制作。厂子里的人告诉我,这样的精工制作,工序多,工期长,检验严格,所以出厂价,每刀至少在两千元以上。我说我买的宣纸都是几百、千把一刀的,厂子里的人笑笑,说,那不叫宣纸,叫书画纸,书画纸没有手工工序,全是机制的,你仔细看,上面一条一条都是整齐的机器打出来的条纹。宣纸,你对着亮光看,有团团的云絮。《安徽商报》的张扬兄见我如此关注宣纸,就当场买了一刀红星特皮宣送我画画。我也才晓得,特皮,就是檀皮浆与宣城当地特有的草皮浆,成八比一的配比制成的。檀皮含量高,适合画画,草皮含量高,适合书法。还真是长了见识。有个车间,门上头一块大纸牌,写着“三丈三”巨宣车间,下面是英文同韩文对照。里头墙上张贴了三丈三的巨宣,曾来德在上头据说是用拖把写了唐诗。这样大张的宣纸,是需要作巨幅画时来订制的,一张的价格是一万四千八。一个不入流的画家,拿这样的巨纸作画,就算能卖出去,估计连纸的成本也收不回来。
在泾县我就住在距县城三十多公里,青弋江上游桃花潭镇的桃花潭景区的民宿里,开窗即见桃花潭。清晨,潭面水汽氤氲,袅袅飘逸,堤影树影,青青蒙蒙,宛如仙境。当年李白就是在这潭边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在潭边走着,亦猜想着,李白在哪里上的船呢?我觉得哪里皆可以,只要是桃花潭畔。因为你想起李白的时候,他的气息便四处弥漫,比比皆是。
这个诗仙,对朋友真是重情呵。流风至今,每别过友人,胸臆里皆是他曾经有过的那份情,胜过桃花潭水深千尺。
桃花潭所在桃花潭镇,古称南阳镇,分万村和翟村,至今保存完整的皖南古村落,明清建筑达七千余处,让人身处其间,不知今夕何夕。皖南一带,不但民居古朴,民风亦古朴。记得在宁国,车停下来,大家去买山核桃,我想如厕,走来走去却找不到公厕,忽见前头山脚边有一农家小院,走近了看到院子里有个穿校服的小姑娘安安静静伏在小桌上写作业。我问小姑娘,能借你家厕所用一用吗?小姑娘抬头,笑着说行呵,那边就是。手指了右边最里的一间砖房。我进去,厕所干干净净,一点乱七八糟的气味都没有。尿桶粪桶长瓢短瓢,摆得整整齐齐。走出来看隔壁,是间杂物间,农具一一,罗列规整。所有的房间,无不窗明几净,地坪里亦扫得索索利利。我说小姑娘,你家里真干净哦。小姑娘笑得谦虚,仍复埋头写作业。我很感慨,这就是他们的生活,干净的生活,安宁的生活。
这也是我来宣城,来皖南,想看到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干净和安宁,比起富贵同锦绣,要好得多,踏实而舒心得多。
这正是从古至今,普通中国人,想要的生活。
选自《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