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问题与应对

2020-03-19 03:54秦宇
银行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客户服务转型数字化

秦宇

金融科技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电子化、平台化和互联网化,数字化革命所引领的不仅仅是消费模式、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且深度改变了人们的思维观念、金融服務需求。目前传统银行的客户已逐步将基础的消费金融、基本金融服务等转移到移动互联网平台,支付、消费、理财、信贷等都已经转移到线上渠道。于传统银行而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既是一种金融需求、金融服务的变革,而且将深度改变金融服务的理念、客户体验的模式。基于数字银行的流程再造,将打通银行内部各组织、机构和机制,实现资源的深度开发。

国外知名大型银行如荷兰ING银行、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富国银行 等在客户体验上进行了全方位变革,国内知名大型银行如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积极布局金融科技银行,力图打造一体化客户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因此,国内传统银行必须抓住机遇期,积极构建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向国际化一流看齐和深入人心的全新客户体验体系。以客户体验为基础的数字银行未来将走向全生态建设,搭建基于C端、B端、G端以及F端等多领域的数字银行渠道网络,为商业银行价值创造奠定技术、渠道基础。

领先商业银行数字化建设的成功模式

国外先进银行早在新世纪初即在变革银行客户体验模式,将IT科技引入到银行传统业务,针对客户体验进行全渠道管理,并且在银行内部形成一种全新的客户服务文化。创新的步伐是无止境的,领先银行的卓越客户体验计划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内如招商银行提出的方案是“金融+科技”的银行,立足于金融科技银行,为客户服务注入新的活力。

以招商银行转型金融科技银行的模式为例。招商银行以“零售银行之王”著称,在客户体验方面走在各大银行前列,明确提出金融科技银行的发展定位。招商银行在针对客户体验战略实施上提出了一系列变革举措,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整合总行技术资源,搭建IT核心运营团队。招商银行在手机银行等领域的不断升级得益于强大的技术团队,目前APP运作的IT技术支持团队有3000人,仅APP产品开发团队有240人。人工智能团队主要分布于框架层、模型层和应用层,在模型层和框架层设有专门的大数据实验室。招行每年在IT上的投入超过50亿元,从方向上看,技术基础的投入和业务功能的投入分别占45%和55%。在招商银行6.0背后则由137个独立的微服务构成,在这些服务的基础上,对外开放了1035个功能,其中很多功能开放给合作伙伴。

智能技术提升,布局数字化和网络化渠道。目前招商银行全新打造的招商银行APP6.0搭建了完整的智能化结构,覆盖各种应用场景,主要在三个领域:一是以摩羯智投和收支记录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应用;二是主要包括智能提醒、智能推荐在内的智能服务升级;三是智能风控,资损水平控制在百万分之一的量级。招商银行推出的“一卡通”和“一网通”业务全面整合线上业务,集定活期、多储种、多币种、多功能于一卡,同时推出的“一网通”业务全面整合线上业务,成为国内网点银行的标准。

倡导“因您而变”的客户服务,全流程化管理。目前银行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互联网金融冲击力大,但是招商银行一直秉承“因您而变”的客户服务理念,早期率先推出微笑服务、站立服务和面对面服务等人性化服务。招商银行构建以“服务提供+服务支持+服务监督”三位一体的客户服务管理体系,率先在国内建立“客户满意度指标体系”,2016年更是推出“感动服务场景化”项目,设计8大“感动服务场景”和25项“感动服务举措”,将客户体验进行全流程化管理。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难题

传统的银行金融服务无论是在硬件设施、服务效率,还是在客户体验模式上都显得较为单一、滞后和被动,金融科技时代比拼的正是技术力量和平台优势,传统银行的复杂流程、信息分割和业务分离的模式导致客户体验差,无法支撑客户多元化业务发展。数字化转型较慢的商业银行正在被金融科技时代的客户所抛弃,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金融科技应用与数字化内化存在短板

传统银行的物理网点占据着主流金融渠道,获得了大量的客户资源,但是在技术上和服务水平上遭遇到新的挑战,软硬件设施的落后,更新换代缓慢,大量的科技无法融入到银行网点,吸引力下降,无法满足当前金融客户多样化的、高效和移动化的金融需求。尽管一些银行在积极改造网点业务系统,整合中后台数据处理流程,却跟不上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更新速度。部分商业银行的数字化付出了较大的成本,但过度倚赖外部设备供应商和外包服务,数字化内化程度较低, 无法渗透数字银行的核心系统,难以支撑商业银行进一步的金融科技开发。

数字化业务流程与客户体验存在不匹配

传统的银行服务或者以银行为中心,设立众多门槛,业务处理手续繁琐,后期以产品为中心,忽视客户的体验价值,这种模式长期形成的是单调、缺乏互动性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脱离了数字化时代客户体验的发展。从当前各大银行追逐数字化进程的效果来看,仍然偏向于硬件设备设施的改造升级,如银行的业务处理的系统、业务流程大幅度的更新,一些银行在网点设计布局上独具匠心,获得了客户极佳的体验。然而,一个容易忽视的问题是客户服务的考核机制是落后的,一线员工的授权不足,业务处理的程序反而复杂化。

另外,许多银行的客户服务考核采取的是打分制,根据客户投诉和客户满意度进行三方调查,这些数据本身缺乏科学设计,有责投诉造成员工的积极性下降,服务热情大打折扣,三方调查的公正性和真实性存疑,无法展现客户体验的完整画像。在数字化业务流程设计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设备的调试与业务的不熟练,人机协作模式的矛盾,与数字化发展初期过于重视硬件设备密切相关。虽然设备改进,系统优化,但与客户真实体验还存在不少差距,特别是在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服务的融合方面,交互功能还比较弱。

科技应用的场景与金融服务亟待改进

银行作为窗口服务行业具有特殊性,一般而言,大部分银行都有比较严格的服务考核指标和规章制度,包括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对银行也有相应的服务考核规定,这一系列客户服务指标考核和服务理念已无法适应数字化时代需要。同时,在单一和机械化的客户服务管理中,客户的体验常常是被动的、单调的,无法完成客户体验的全流程覆盖。银行的大量业务和服务都是采取的总行——分行——支行——网点的管理模式,总行的信息技术、客户服务考核、业务和产品设计等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无法真正切入一线客户的真实需求和要求。当前金融科技水平还不足以支撑个性化场景搭建,对于定制类渠道仍然需要借助多方的力量才能达成,付出的成本过高。

传统银行采取了诸多触点式客户服务改进模式,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贯彻不全,例如排队等候、自助办理、線上处理和后台投诉机制等短板较多,尚未形成体验式的银行服务体系。

金融科技时代银行客户体验的转型思路

国内的银行在近年来已逐渐意识到科技银行的重要性,并加大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通过金融科技重塑商业银行运营模式,推进包括软硬件改造、金融服务升级、一站式服务流程、客户体验文化创新,打造一个智能化,备受客户青睐的金融科技型银行,而这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竞争的核心。

注入金融科技元素,加快硬件和系统升级

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思维深入人心,“新零售”的理念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同样具有前瞻性,以心服务、产品驱动、全渠道管理成为影响客户体验的关键要素。传统银行占据庞大的客户资源和客户资产,在市场规模、业务广泛性和系统化管理上具备先天优势,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崛起逐步改变了客户体验的模式,客户服务不再是“以银行为中心”或“以产品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是客户体验模式转型的文化内核。拥抱并加入到金融科技的前沿是银行客户体验转型的必然选择,国内外先进银行都已在大力投入金融科技,在软硬件设施上进行改造。

构建客户体验管理团队,以客户为中心

金融科技的转型对于银行而言至关重要,从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的客户体验转型来看,金融科技的投入不仅改善了客户体验,优化了业务办理流程,而且将客户的金融需求完全纳入到银行电子渠道。金融科技的背后需要一个客户体验变革的组织和团队,缺乏技术团队和客户服务团队支持,客户体验的实施将困难重重。硬件设备的改造和升级只能带来一部分的优势,例如提升业务处理效率,激活更多交易账户。

在搭建客户体验的变革组织和团队时需要从两个层面进行,其一是要将客户体验纳入到银行的战略位置,客户体验不再是单一部门的部分转型,而是整个银行系统的一种变革。组织上总行应统筹安排,制定符合银行自身发展的客户体验转型模式,既要重视科技投入,也要注重团队建设。其二是要组建更为高效的IT技术团队和客户体验实施团队,做到总行——分行——支行的双

向互动机制,能够及时反馈科技应用情况,及时改进和完善技术系统。其三是要针对客户体验的文化和内核进行培训,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激发员工由内而外的客户服务意识,塑造更近人心的客户体验文化。

全流程化管理客户体验,实现一站式服务

客户体验的新模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服务,也不再是被动式服务,而是一站式的服务流程,将客户的服务转变为一种旅程。正如优步(Uber)公司一样,从打车、行程中到反馈系统,Uber在多个心理动机上,在客户旅程的各个环节颠覆传统模式,为乘客创造惊喜。银行作为一种与客户极为亲密的服务领域,区别于其他消费公司或产品公司,银行的服务涉及到产品、消费、账户、资产配置等诸多领域,对于客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构建一站式服务流程,需要将客户的整个金融需求和银行的金融服务进行全方位对接。

线上线下渠道互联,延伸客户服务边界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金融服务的形式和载体正在发生显著变化,线上渠道成为一种主流。根据微众银行用户体验联合实验室发布的《2017银行用户体验大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手机支付的使用由2014年的51%快速增加到2017年的87%,信用卡的使用比例达到了1/3。现阶段用户更倾向于一站式的服务,存、贷、花三位一体,而银行要实现一站式服务必须构建线上和线下的立体化服务网络。

数据化管理客户体验,及时进行反馈

客户体验模式的转型需要进行数据量化和反馈,否则客户体验的模式将会重新回归传统的客户服务体系。传统零售银行主要通过事后的客户调研、焦点小组访谈等方式发现问题,分析所得数据,最后得出结论并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反馈。传统的方式通常是自上而下,反馈比较慢,反馈的信息不完整,客户体验的实际效果无法进行量化。因此,在进行软硬件改造、团队建设和组织架构后,最后的实施步骤在于客户体验数据的量化和反馈。

传统银行在客户体验模式转型上难免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这就需要发挥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首先要对智能化网点的设备设施进行多层次调试,关键运营指标考核,对厅堂自助式设备和电子柜台进行客户体验调研,抓取有利数据,找出技术应用存在的短板,对电子银行的业务处理和流畅性等进行综合评估。其次是要针对调研数据和客户反馈报告进行分类,找出客户体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从非数字化到数字化的无缝对接。最后,要针对反馈的问题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和人员培训计划,确保客户体验的模式转型具备可持续性。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客户服务转型数字化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运用PDCA方法提高商住小区的装表效率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社交客户服务取代电话客户服务
疯狂的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