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

2020-03-19 03:54黄剑辉王静文
银行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冲击影响疫情

黄剑辉 王静文

2020年新春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启动一级响应,世卫组织也把本次疫情列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与2003年非典相比,此次疫情扩散面更大、病例数更多,各地采取的封城、延长假期、减少出行等措施比2003年更严。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外部环境以及经济结构不同,预计此次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要大于非典期间,势必会干扰2019年四季度以来的经济企稳态势,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表现为短期性、阶段性,很难对经济中长期增长趋势产生持续影响。

宏观:疫情短期内将导致供需两端双双回落

生产端:疫情短期内将对工业生产产生剧烈冲击

从人员角度,本次疫情延长了春节假期,各地复工时间大体不得早于2月9日,由于目前疫情仍未得到控制,防护标准和物质条件尚未满足,员工的返工意愿也不强;从物流角度看,为控制疫情,不少地方对道路进行了封闭、阻断,原本顺畅的物流体系也受到影响,工业生产受到的冲击不容忽视;从企业角度看,推迟复工、外地员工被隔离期间,企业仍然面临固定费用支出,如租金、工资、贷款利息等,现金流必然面临压力,部分小微企业甚至可能倒闭,这些因素将会导致工业生产在短期内明显下滑。

需求端:疫情对消费和进出口影响较大,对投资的影响相对有限

消费将受到直接冲击。本次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可能更大,特别是旅游、住宿、餐饮、影视娱乐、线下教育等行业收入明显下滑,如春节档电影票房已经颗粒无收,情人节花农损失惨重,只有网上购物、订餐、掌游等数字经济新业态相对活跃。

进出口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出口方面,目前全球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期,外需扩张有限,而且假期延长也会影响出口订单。此外,PHEIC可能导致中国出口的货物可能面临更加严格的检验检疫,市场竞争力或将有所削弱。可资对比的是,2016年巴西寨卡病毒被列为PHEIC之后,巴西出口增速在当年从15%下降到-5%。进口方面,我国进口与国内总需求高度相关,我国政府为防控疫情出台了一系列减少人员流动、延长假期等举措,这些势必会导致一季度内需低迷。

固定资产投资受影响相对较小。从基建投资来看,2019年末基建投资增速落至全年最低水平,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做好重点领域保障”。预计2020年新增专项债额度至少达到3万亿元。2020年1月份,各地在快速发行财政部提前批复的2020年新增1万亿元专项债额度,为基建投资的反弹储备了较为充足的资金来源。随着专项债新增额度加快发行并落实形成实物工作量,可能会带来基建增速上行。

从制造业投资看,一方面,疫情蔓延、各地启动疾控响应机制,公共场所活动明显下降,居民短期内购物意愿降低,可能削减非必需品的消费,相关产品(服装、玩具、家具等)的新增订单数将受到冲击,这将影响相关企业的生产和补库存过程;另一方面,受疾控要求延长停工时间的影响,中小企业现金流可能进一步趋紧。加上预计缺乏新增订单等因素影响,其偿债压力、现金周转压力都将加大,也会影响其资本开支意愿。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看,疫情对2020年一季度的房地产销售、开工可能产生较大影响,进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地产企业的现金流和拿地意愿。疫情造成的复工时间延后以及对居民购房意愿形成的冲击,可能使得一季度房地产销售受到较大负面影响。另一方面,2019年全年地产施工面积同比增速较2018年上行,竣工面积同比由负转正,但考虑2020年一季度地产企业销售和现金流可能受到疫情负面影响,地产施工和竣工可能也将承压。

物价:疫情将延缓CPI回落,并拖累PPI

从CPI来看,由于春节错位因素,1月份CPI明显走高至5.4%,创近10年新高,特别是新冠疫情突然爆发,导致部分医疗用品价格明显上涨,叠加猪肉价格反弹等因素,导致CPI再创新高。市场此前预计物价随后将会明显回落,但考虑到疫情可能会引发禽流感等次生灾害,节后复工缓慢可能会导致人工成本上升,CPI回落的幅度可能会滞后于预期。

从PPI来看,2020年1月PPI同比上涨0.1%,在经历6个月的通缩后首次恢复增长。短期看疫情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有推升作用,但考虑到一季度地产、消费较为疲弱,叠加进出口双双下滑,预计PPI将会受到拖累,下半年疫情影响消退、基建发力、补库存力度提升之后,PPI才有望持續回升。

就业:疫情将导致就业形势恶化

目前中小企业是创造就业的主力,它们受到此次疫情的冲击更大,尤其是建筑施工、餐饮、旅游、交运、娱乐、教育培训等行业。由于营业收入锐减,而房租、贷款利息等刚性支出仍在,这些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一旦不能得到及时救助,必然会出现企业倒闭潮,进而可能会引发失业潮,因此,政策必须对民企进行及时救助,并加大稳就业力度。

行业:短期内大部分行业均将受到负面冲击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的特征,以及近期我国主要行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对比2003年SARS疫情的行业影响,预计此次疫情波及行业范围更广、影响程度更深。若疫情在2月底3月初得到基本控制,随着需求的延后释放以及产能的逐渐恢复,大部分行业将稳步复苏或快速反弹;若疫情蔓延态势持续时间较长,则年内产业增长形势不容乐观。

第二产业中,制造业本身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叠加疫情影响,生产增速放缓,企业成本负担较重,市场需求增速趋降,增长压力更加凸显;建筑业受房地产销售基本停滞、开发投资放缓等影响,受到的短期冲击可能较2003年更大。

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行业短期内运量下降明显,随着春节假期结束,返程客流量增多,公路、铁路、民航客运量将有所回升,同比增速不断下滑的趋势将得到扼制;旅游行业遭遇重挫,各项出游活动遇冻结,旅行社受到的冲击较大,跟团游大幅缩水;住宿餐饮行业受疫情影响首当其冲,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将率先得到恢复;商贸零售行业中的百货行业受客流量减少影响较大,主营必选消费品的超市、便利店行业韧性更强,新零售行业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望迎来发展契机;教育培训行业线下活动受严重冲击,线上渠道优势凸显,学历教育因需求刚性受影响有限;医药行业短期呈现阶段性提速,长期将持续高质量发展;文化娱乐行业电影院线遇阶段性停滞,泛娱乐分化发展,以在线视频、短视频、网络直播、在线阅读、网络新闻等为主要构成的新媒体行业将保持良好增长态势;物流仓储行业快递服务需求提升,无接触配送应运而生,行业短期受到用工不足、上游订单下降等因素制约。

区域:疫情对湖北省冲击最大,对其他省份冲击逐渐递减

根据我们的DID面板模型测算,感染人数的对数值每增加1时,地区季度GDP增速将下降0.23个百分点,疫情每延长10天,地区季度GDP增速将下降0.083百分点。利用“S型生长曲线”拟合结果显示,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预计最大确诊病例超过6.8万人,疫情持续天数约为63天。我国湖北省以外地区预计最大确诊病例1.36万人左右,疫情持续天数约为52天。

预计本次疫情在乐观、中性、悲观三种情境下,湖北省一季度GDP增速将受疫情影响分别降低3.06、4.41和6.05个百分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员流动性较大,疫情扩散风险也较高,预计北京一季度GDP增速将分别降低2.03、2.62和3.27个百分点,上海将分别降低1.86、2.41、3.02个百分点。距湖北较近的省份,包括浙江、广东、湖南、河南、重庆、江苏、安徽、山东等省份受疫情影响也相对严重,GDP降幅在1.5~3个百分点之间;与湖北距离相对较远的黑龙江、福建、辽宁、广西、河北、山西、陕西、云南、贵州、四川、内蒙古、宁夏等省份,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弱,GDP降幅在1.1~2.6个百分点之间。距离湖北更远的海南、天津、甘肃、吉林、新疆、青海、西藏等省份,疫情对其经济增速的影响最弱,均在1个百分点左右。

金融:疫情对银行业以间接影响为主,对金融市场以短期冲击为主

整体来看,疫情对银行业的冲击以间接影响为主,整体可控。对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冲击与机遇并存。对金融市场产生短期冲击,中长期主要取决于基本面。

对银行业的冲击以间接影响为主,整体可控。根据“非典”经验,预计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内将对银行信贷需求产生暂时性冲击,对疫情严重地区影响偏大。对公信贷方面,预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受疫情影响偏大。零售信贷方面,预计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可能造成2月份住房按揭信贷的增长压力,同时以信用卡为代表的消费信贷需求可能因此减弱,但中长期来看,零售信贷仍然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区域信贷需求方面,预计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会受到较大影响,2~3月份,湖北地区存贷款增长可能出现明显落后。新冠肺炎疫情或将对银行一般存款增长带来一定冲击,并带来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短期明显减少。疫情对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影响预计总体有限,但短期内,需要重视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性贷款。

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而言,冲击与机遇并存。一方面,与疫情对国内实体经济带来的冲击类似,保险、证券、资管等行业的经营环境也出现边际恶化态势,如保险、证券等行业线下营销、展业等活动短期受到抑制。随着国内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中小企业经营形势有所恶化,非银行业资产端可能面临较大的资产减值压力。另一方面,疫情增强了公众对健康风险的保障意识,寿险业务特别是健康险业务或将迅速增长。

金融市场短期会受到疫情冲击,但中长期主要取决于基本面。对股市而言,此次疫情快速扩散短期会通过影响市场参与者预期、经济基本面等多种方式对市场运行带来负面冲击,中长期市场将迎来修复上扬行情。对债市而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期利率债收益率快速下行,绝大多数悲观预期已经迅速在价格当中得到相对充分的反应,此后利率走势将跟随疫情的变化节奏起伏。中长期来看,疫情恐慌情绪缓解之后,债市将回归基本面等因素。

政策建议

建议按照“政策托底,短长结合,共克时艰,化危为机”的思路,有效、有力地应对疫情对经济金融的冲击。

短期:及时出台政策应对疫情负面冲击

未来1~3个月期间,建议国务院各部门、各级政府紧紧围绕“控疫情、稳就业、保民生”,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兜住底线,确保经济社会稳定。

短期应急,可综合施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货币政策,应保持稳健宽松基调,宽货币与宽信用相结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商业银行对因疫情而面临暂时资金困难的企业积极提供信贷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增加对医疗卫生材料和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低成本资金支持,协助它们扩大物资供应。同时,也要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

财政政策,可考虑加大国债或地方债、专项债发行规模,适当提高赤字率。进一步减税降费,取消或大幅降低一季度中小微企业、房屋出租企业的所得税;对中小微企业提供专项资金进行资助;降低或缓交社保缴费,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等加大支持力度。在降费方面,建议各级国资委牵头,督导水、电、气、通信、铁路、公路、航空等相关部门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切实减轻企业经营压力。

中期:做好疫情有效控制后的经济恢复工作

未来4~6个月期间,建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营企業、金融机构在应对疫情导致的负面冲击过程中,应致力于共同分担压力和损失。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可逐渐将工作重心放到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恢复上来。

一是逐步放宽、解除疫情期间的相关限制措施,恢复正常的公共服务,为企业生产、商业恢复和学校复课创造有利条件,对疫情期间积压的相关公共服务需求,应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提高办事效率,加快解决企业与居民的相关困难。

二是通过财政政策积极支持地方经济恢复,可根据各省区市疫情严重情况的不同,相应增加和调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比例;适当加大疫情严重地区的地方债发行额度;对受损严重的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贴息贷款、降低社保缴费等措施给予财政上的支持。

三是建议通过定向降准或MPA考核等工具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及新型基建、智慧城市、医疗保健、数字经济、高端智能制造、批发零售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新动能的增长,维护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鼓励各地金融机构支持疫情受损企业,适当调整债务还款期限,提高因疫情造成不良贷款的容忍度,落实好尽职免责制度。

长期: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和政府治理机制改革

一方面,应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政府市场双到位、公立民营双发展、医生患者双满意”。一是加快填补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短板。逐步提高医疗卫生支出占GDP以及总财政支出的比重,确保医疗卫生支出增量基金,建立不同层级政府间规范的医疗卫生责任分担与筹资机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人均床位数、医疗设备数和医生数量。二是积极推进多元化的社会办医格局,降低准入门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医疗机构,增加医疗卫生服务主体,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三是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四是培养组建专业化人才队伍。

另一方面,应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一是强化信息公开透明,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清单管理和政府信息定期披露机制。加强舆论监督,充分尊重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重大公共事件的知情权,避免公权力被滥用。二是强化社会治理体系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推动政府、社会和公众公共参与的协商,畅通信息沟通渠道。三是改革选人用人机制,并强化官员问责体系。四是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作者单位: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猜你喜欢
冲击影响疫情
外出就餐对英国餐饮业的冲击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色彩冲击
阅读理解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完形填空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