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西平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 3002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体检重视度显著提升[1]。体检中心具有完善的医疗检查设备及专业人员,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健康体检可及时发现体检者潜在疾病,并及时予以对症干预,预防、终止疾病恶化进展[2]。近年来,医疗体系逐渐成熟,体检中心服务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但各体检中心每日接待大量体检者,对其日常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也对医院体检中心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3]。因此采用科学管理措施,加强体检护理工作管理,对保证体检中心整体护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体检中心加强护理质量管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选取本体检中心2018年10月—2019年5月进行体检的200 例体检者,使用随机数字表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 例。对照组男53 例,女47 例,年龄(32.55±5.54) 岁;观察组男56 例,女44 例,年龄(33.89±5.11) 岁。两组体检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体检中心有护理人员15 名,均为女性,年龄(33.48±5.53) 岁;副主任护师1 名、主管护师3 名、护师5 名、护士6 名;本科及以上学历7 名,大专6 名,中专2 名。
对照组采用常规体检护理方式。首先由体检护理人员了解、掌握体检者疾病史、体检史等健康状态,根据体检者性别、年龄等差异,予以科学体检指导。在体检过程中需以温和态度提供科学指导服务,并耐心、积极解决体检者疑问,顺利完成体检工作。观察组给予护理质量管理,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成立护理服务质量监控小组。对体检中心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如体检者等待时间过长、对体检流程不够熟悉、体检中出现差错等,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科学护理质量控制制度及管理标准,杜绝违反规定情况发生。第二,合理分配职责。体检工作复杂、繁琐,在许多医疗事件中,多是无视一些细小问题,就算发现也无人管理。医务人员要明确各自护理职责和各项标准,互相配合,采用问责制,从而激发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把问责制充分落实到个人工作和行为中,以降低出错率和医疗事故发生率。第三,建立体检指引。接收体检者后及时掌握其疾病史、过敏史,并填写相关表格,以便掌握基本情况。同时提供体检流程指导书,详细讲解体检流程、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并准确填写电子体检档案相关数据。年老、残疾等特殊体检者,由于知识水平、文化程度差异等影响,对体检流程理解程度较差,同时受肢体行动受限、机体耐受力低下等影响,使得此类特殊体检者难以自主完成体检工作。为此,可通过一对一的方式,由护理人员带领体检者进行体检,全程为其提供专项指导服务,合理调整体检顺序,尽可能缩短体检时间,为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打好基础。第四,完善管理标准。定期开展医学继续教育,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体检护理服务质量。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优化绩效考核制度,将日常工作量、专业技术水平、医德医风、医疗安全等作为部分绩效考核标准,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排班,均匀分配每日工作量,以减轻负担、提高效率,进而为体检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利用定期培训及晨会时间检查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掌握每位体检护理人员每日体检护理工作情况。
护理工作质量评估。通过自制护理工作质量统计表,对两组体检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水平进行评估,包括体检操作水平、服务指导能力、服务态度及体检者投诉情况,每项内容25 分,共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服务质量越高。
护理满意度评估。借助自制体检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满分为100 分,90~100 分为非常满意,70~89 分为较满意,69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同时记录漏诊情况。调查均由专业人士负责,且由调查对象独自完成。
观察组整体护理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护理工作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漏诊率对较 例(%)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体检中心护理服务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体检护理质量与体检质量及医院整体医疗质量有着密切联系[4]。因此,在体检中心护理服务管理中,合理选择科学管理方式对提高体检质量、提升医院整体社会效益意义重大[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整体护理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成立护理服务质量监控小组,针对既往体检护理中常见问题制订科学改进措施,对既往体检护理工作存在的护理不及时、流程不规范、内容不全面等问题进行改进[6],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予以针对性改进,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对体检护理人员专业能力进行全面培训,加强对年老、残疾等特殊体检者护理管理力度,通过带领式护理服务,可大大优化特殊体检者体检流程[7],缩短体检时间。由于体检过程繁琐,部分体检者会出现排斥心理,影响体检流程顺利进行,大大降低对体检护理工作的满意度[8]。因此,对此类体检者需及时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确保其以积极心态配合体检工作,有效避免因长时间等待使体检者出现焦急、烦躁心理。简化不必要的程序,不仅减轻工作负担,也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的排班,均匀分配每日工作量,减轻负担,既保证工作质量,也间接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9],使得观察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以周为单位,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开展工作汇报。积极反馈出现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吸取其中有益的经验,持续改进质量,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和制度[10]。根据工作需求,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听取体检者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整理归纳,作为调整体检中心工作体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