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彦
(辽宁省盘锦辽河宝石花医院,辽宁 盘锦 124010)
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部分临床症状有所重叠,因此在诊断及鉴别上存在一定困难,临床中多采用CT或MRI增强扫描予以诊断,准确率较低,极易出现漏诊问题[1]。因此,应用CT与MRI增强扫描联合检查模式,综合分析患者胰腺大小、形态、周边组织、血流等方面,有效提升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诊断准确率。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确诊胰腺癌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最小年龄31周岁,最大年龄67周岁,中位年龄(43.7±9.1)周岁。有胰头癌患者17例、胰腺体癌患者23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确诊的慢性胰腺炎患者40例为参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最小年龄33周岁,最大年龄68周岁,中位年龄(41.3±8.7)周岁。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分组方式有可比性。
1.2 方法:2组患者均进行CT与MRI增强扫描,CT检查前要求患者禁食12 h,检查前1 h要求患者口服800~1000 mL水,检查前再加服300~500 mL,使患者胃部及十二指肠充盈。先对患者胰腺予以平扫,增强扫描给予患者碘海醇注射液(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10970326),前臂静脉高压注射100 mL,注射流速保持在3 mL/s左右[2]。注射后延迟扫描时间为24~30 s、35~45 s、60~70 s。MRI检查同样禁食12 h,给予患者进行胰腺定位扫描,增强扫描给予患者钆喷酸葡胺注射液(生产厂家: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10860001),前臂静脉高压注射10~15 mmol,注射速度为4 mL/s,药物注射完毕后20 s实施扫描。
1.3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 19.0软件对比分析80例胰腺病变患者,实验组与参照组 数据通过分析,2组患者病灶囊肿、病灶内钙化、胰腺增大、周围组织血管侵犯及周围淋巴结肿大发生情况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对比差异性较高(P<0.05),研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诊断准确37例,占比92.5%、参照组诊断准确38例,占比95%,实验组与参照组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2组CT、MRI增强扫描联合结果影像学特征比较[n(%)]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影像学特征情况,二者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胰腺增大、周围组织血管侵犯及周围淋巴结肿大比例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病灶囊肿、病灶内钙化比例较低,见表1。
CT与MRI均为临床中常用影像学检查,二者在临床检查具有一定优势,本研究采用CT与MRI增强扫描联合应用于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鉴别之中,主要是由于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症状具有一致性,因此选择联合检查模式能够提升两种疾病的诊断准确率[3-5]。就本研究中胰腺癌影像学成像而言,其特征主要体现于周围组织及血管的浸润性,同时,胰腺周围淋巴结肿大现象明显,可作为临床检查影像学特征,与慢性胰腺炎相互鉴别。本研究中慢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内可见钙化点,二胰腺癌患者均未发现这一成像表现,主要是因为慢性胰腺炎患者其病程时间较长,胰腺血供较差导致其发生硬化和纤维化现象,于影像学成像中可见钙化点。
综上所述,临床中诊断和鉴别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可通过CT与MRI联合检查模式,对成像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本研究结果证实,采用CT、MRI增强扫描检查,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主要表现特征差异性体现在:病灶囊肿、病灶内钙化、胰腺增大、周围组织血管侵犯及周围淋巴结肿大等几个方面,从上述特征入手,能够有效提升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