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茎 秦全波 毛怡盛 张国富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指原发于肝细胞、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早期难以诊断、死亡率高,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1-2]。肝癌早期发病症状不显著,在确诊时多为中晚期,因此死亡率居高不下[3]。早期发现和诊断肝癌,对患者的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4]。当前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CT扫描成为诊断肝癌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5],其中增强CT可根据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肝脏组织的各个灌注参数值(血容量、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以及表面渗透性等),具有图像清晰,分辨率高等特点,也可根据肿瘤的血流灌注特点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为多层面、多方位清晰了解及研究肝癌提供了可能,从而提高了诊断准确性[6-7]。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具有三维立体成像、多切面多角度成像、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还能提供体内组织的功能及生理信息[8-9],特别是MRI中的动态增强剪影+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可以更早发现肝脏微小病变及更多的发现病灶数量,从而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10-11]。本文具体探讨了MRI与增强CT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现总结报告如下。
2016年2月到2019年3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72例肝癌患者(肝癌组)与72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纳入标准:经病理证实为肝癌或肝硬化;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图像信息资料均完整;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无增强CT与MRI检查禁忌证;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排除标准:躁动,无法平静呼吸的患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临床资料缺乏者;危重或患有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临床资料缺乏者。
1.2.1 增强CT检查 应用GE公司64层螺旋CT,患者检查前禁食6~12 h。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患者取仰卧体位,嘱患者深吸气同时将腹带置于患者腹部加压固定,采用肝脏灌注扫描模式。分别置入40 ml碘浓度350 mg/ml碘海醇及40 ml生理盐水,流速设5 ml/s,CT参数:扫描范围16 cm,管电压100 kV,管电流100 mA,扫描速度0.5 s/圈。扫描结束后将数据包传入GE后处理工作站。将感兴趣区域(Area of interest,ROI)分别置于降主动脉、门静脉、肝实质等区域,记录肝动脉血流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flow,HAF)、灌注指数(Hepatic perfusion Index,HPI)、门静脉血流灌注量(Hepatic portal flow,HPF)等指标。
1.2.2 MRI检查 采用GE Discovery 750 w 超导型3.0T MRI设备,嘱患者呼吸配合,体部相控阵线圈,检查前禁食时间≥4 h。扫描参数为:层厚(Thickness)1.9 mm;矩阵(Matrix)256×256;回波时间(Echo time,TE)66 ms;视野(Field of view,FOV)100 mm×80 mm。记录 MRI峰值时间与信号增强比率。
所有影像学检查在两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指导下共同阅片,详细记录病变信息,当两者意见不一致时,咨询上一级影像科医生进行最终诊断。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数据以百分比表示,对比方法为t检验与χ2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AST、ALT与TBil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对比
肝癌组的HAF、HPF与HPI值都显著低于肝硬化组(P<0.05)。见表2。
表2 2组CT定量参数对比
肝癌组的MRI的峰值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信号增强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在144例患者中,MRI与增强CT诊断为肝癌71例与70例,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8.6%和95.8%,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98.6%。见表4。
表3 2组MRI峰值时间与信号增强比率对比
表4 MRI与增强CT对肝癌的诊断价值/例
肝癌是我国比较常见的癌症,其死亡人数占全世界死亡人数的50%左右[12]。该病在发病初期病情较隐匿,临床确诊时多已发展至中晚期,且常伴有肝内或肝外转移,导致死亡率极高。肝癌多由肝硬化发展而来,与肝癌的早期症状类似,在临床上的鉴别诊断难度很高[13]。
目前肝癌的检查主要包括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最简单且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检测,对于诊断肝癌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是诊断的敏感性有待提高[14]。肝脏是一个双重供血的器官,当肝实质性质发生改变时,其血供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15]。肝脏增强CT是指在经过静脉注射碘造影剂之后对肝脏进行连续动态扫描,对肝脏肿瘤定量分析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可以反映肿瘤内部微血管密度的改变[16],特别是可以反映病灶内部微血管密度的改变,故而其作为一种非创伤性功能成像方法,在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本研究显示肝癌组的HAF、HPF与HPI值都显著低于肝硬化组。从机制上分析,肝癌组的肿瘤新生血管比较多,同时肿瘤产生的血管活性因子可使门静脉收缩,从而导致HAF、HPF与HPI降低。而肝硬化病灶内的血窦直接与肝动脉相连,可使得肝硬化的增强CT参数增加。
肝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是一种复杂和无法预知的过程,能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17]。MRI具有无创、无辐射等特点,且具有软组织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等优势,在肝脏疾病的分子成像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MRI动态增强剪影+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诊断肝脏可以更早发现肝脏微小病变,利于指导肝癌的分期及治疗效果评估[18],并且可相对无创地定量评价肝癌的病理学变化,与组织学上微血管密度的增加及所致的血管动脉化一致,从而可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19-20]。本研究显示肝癌组的MRI的峰值时间低于对照组,信号增强比率高于对照组。
我国是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发区,85%左右的肝癌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21]。多数肝癌发现较晚,患者5年生存率低,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22]。肝脏为双重血供器官,早期肝癌病灶较小,常规CT扫描不容易发现,但是增强CT与MRI可以发现病灶血流改变,从而可对肝癌进行早期诊断[23-25]。本研究显示在144例患者中,MRI与增强CT诊断为肝癌71例与70例,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8.6%和95.8%,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98.6%,表明两者都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不过本研究中纳入的病例数较少,对其预后评价无法进行统计学估计与影像学诊断预测,相关性的研究有待今后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总之,MRI与增强CT对肝癌的诊断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及优势,MRI的诊断效果要略高于增强CT,但是MRI检查费用较高与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在具体应用时要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自身情况进行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