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深度学习例谈

2020-03-19 10:07江苏省如东县双甸镇双甸小学
小学时代 2020年1期
关键词:读数竖式口算

江苏省如东县双甸镇双甸小学 袁 旭

数学离不开思维,小学数学课上必然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而不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低年级读数、认数中的深度学习

1.计数单位的深度学习

在小学,有不少老师忽视低年级读数、认数方面的学习,认为有的学生在幼儿园就会认、会读、会写,甚至会算了,一年级不怎么需要教。其实大错特错!会读、会写,哪怕会算,就一定“认识”数了吗?其实不然。读数与认数也不是分割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比如到了小学中年级,有好多同学在读、写较大数时困难重重,归根结底是因为低年级的计数单位的概念还没有建立,学习迁移发生困难。认数的基础是理解计数单位,这样认数才能事半功倍。一年级时,教师就应对计数单位进行意义方面的教学,借助小棒,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一”,什么是“十”,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如下图),从而将学习引向深入。

对于一年级同学而言,建立计数单位的概念可能有点困难,这要多举例、多比较来强化学生的认知,为学生学会反思打下基础。如12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2里共几个一?23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23里共几个一?类似这样的问题,多引导学生想一想,对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大有裨益,也为今后学习更多的计数单位提供迁移的基础。

2.读数与认数的深度学习

在学生建立了“一”与“十”等计数单位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联系计数单位去读数,理解读数时其实就是读出数的意义,如123,读作“一百二十三”,为什么这样读呢?读“一百”,是因为有1个百,读“二十”是因为有2个十,读3,是因为有3个一。同样,4321读作“四千三百二十一”是因为有4个千,3个百,2个十,1个一,如果我们在小学的各个阶段,读数、认数都这样教学,那么学生对数的认识必然会更加深刻。

二、计算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1.口算算理的深度学习

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升高,计算的复杂程度也逐步加大,有不少同学虽然已经掌握计算的方法,但也仅仅是满足于“知其然”,而却不知其“所以然”。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计算的算理,下面以20×3为例来谈谈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中,我们该如何引导。

首先指名说一说口算的方法,即:先算2×3=6,再在6的后面添上一个0。然后结合小棒图,引导学生说出20×3的含义,即20+20+20。

那么先算2×3是什么意思?那就是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也就是60,所以可以先算2×3=6,再在6的后面添上一个0。

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再比如口算除法,我们也应当引导学生去反思其算理。如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中,60÷3这一类的口算可以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可以用6÷3=2,然后再在2的后面再添上0?

结合图:

思考: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会是2个十,2个十也就是20。所以60÷3可以先算6÷3=2,再在2的后面添上一个0。

同理,计算120÷3时,也可以这样想:120是12个十,12个十除以3,等于4个十,4个十是40。所以可以用12÷3=4,然后得到120÷3=40。

在此基础上,出示一组题,让学生边算边进行比较,并说一说其区别和联系。如:

要能说出:6个十除以2得3个十,3个十是30;6个百除以2得3个百,3个百是300;30个十除以6得5个十,5个十是50。会这样说,才表明学生是真的懂了。

2.笔算算理的深度学习

在竖式计算中,也同样应引导学生反思计算的算理。比如:120×4,有的同学知道可以先算12×4=48,120×4=480,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在写竖式时,有的同学这样写:

还可以这样写:

对于第二种算法,引导学生说一说:12个十乘4得48个十,也就是480,所以可以先算12乘4等于48,再在48的后面添上一个0。

也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如果1200乘4呢?(虽然要求高了点,变成四位数乘一位数了)学生真正理解算理后,应该能够说出:12个百乘4得48个百,48个百也就是4800,所以可以在48后面添上2个0。

这样,引导学生在写竖式时,不但知道怎么去做,还着重强调其中的算理,这对学生今后进行更加复杂的计算是有极大帮助的。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中,用第一个乘数乘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这一步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过程相同,学生的问题也不是太大,但是在计算第一个乘数乘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的时候,积的末位要和十位的数对齐,这一点有为数不少的同学是靠死记硬背的,还是不明白算理,或者说是一知半解。如,“幼儿园购进12箱迷你南瓜,每箱24个,一共有多少个?”在本题的竖式中,应引导学生反思每一步算理:这一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上面这幅图是教材中的,但我们在教学时不能直接出示给学生看,而是应该在老师的动态板演中引导学生去思考每一步是什么意思。板演时,也不是一下子写出来,而是写一步,引导学生说一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笔算的算理。

三、观察物体中的深度学习

1.观察方法的深度学习

在小学阶段“观察物体”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至关重要,是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因此,在初始课,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你们观察的是同一物体,看到的结果却不相同?

比如在讲台上放一个小柜子,柜子的左、右两侧贴着不同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就众说纷纭,但会分为三种:一些学生说的是柜子左边的内容,一些同学说的是柜子右边的内容,而正对柜子的同学则什么也看不到。从而引起学生反思:为什么同一个柜子,大家看到的不一样?

学生经过反思,就会明白观察方法的重要性,观察角度的重要性。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在观察物体的前面时,要调整自己的视线,让自己只能看到物体的前面,而不能同时看到其他的面;而在观察物体上面时,也只能看上面;同样,观察物体的右面时,要调整视线,让自己只能看到右面。因为观察的方法的正确与否,决定了是不是以正确的角度去看。

2.想象图物对应的深度学习

在学生掌握好观察物体的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物体的摆放,画一画分别从前面、上面和右面所看到的物体,学生想象能力较强,就不需要用小正方体摆立体图,只要在脑海中“摆一摆”就行了;而有些学生想象能力稍弱,可以让他们根据立体图所示,将物体在课桌上再现,移动自己的身体去观察。

在这里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的是:同样的三视图,为什么所用的小正方体的块数不是确定的呢?如果给出的是物体的三视图,让同学生说一说,摆这样的物体至少要几块小正方体,最多要多少块正方体,这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空间想象能力即使弱一点也没有关系,但关键是要会思考,知道为什么观察到图形一样,却可以有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生反思:有的是被挡住了。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才能将学习引向深入,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猜你喜欢
读数竖式口算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0”的读法和要领
关于游标卡尺读数问题易错点的剖析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
循理入法 以理驭法
关注教材文本中言语表达的“序”
乘除法竖式内容这样调整是合理的
弄脏的竖式
仪器工作原理决定了仪器的读数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