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洛神
灾难片中的主角感天动地,往往都是在事故中不畏艰险,服务人类的“逆行者”。在对抗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我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为了城市运转甘愿冒险的人,都像是电影中这样的主角,无私无畏。
谁也未曾想到,2020 年新春伊始像电影一样。抢口罩,抢消毒液,抢双黄连。关注疫情新闻,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会儿感动得哭,一会儿气到肝颤。当我再一次去视频网站打开韩国电影《流感》时,片头已被“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弹幕覆盖了。瞬间还是感动了。
怎会如此魔幻?电影中的一切正在上演。
为什么一定要戴口罩?
当钟南山院士亲自视频示范如何戴口罩时,或许我们对飞沫传播等风险感知,还并没有那么直观。讲述由偷渡者病毒引发城市大混乱的韩国电影《流感》(2013),非常清晰直观地还原了病毒传播的过程。
从病患到密切接触者发病,到在公共场合打喷嚏就会传播,封闭的商场、公交车上、学校全部人都感染了,病毒在多种无法肉眼可见的传播渠道扩散着。人们突然晕倒在商场、在公交车上、在路边。患者有的正在路上开车,结果引发了连环撞车。最后医院人满为患,护士和医生都被传染,整个盆塘市被封城。
早在1995 年的影片《极度恐慌》中,病毒传染过程也被写实地描摹过。集结了达斯汀·霍夫曼、摩根·弗里曼、凯文·史派西、唐纳德·萨瑟兰等多位影帝级演员的《极度恐慌》是较成熟的好莱坞类型片,片中美国陆军在非洲发现了一种病毒,后来意外由走私的动物传入美国,结果感染了整个镇的居民。
片中病毒扩散的过程也拍得很逼真,从非洲的猴子到偷渡者,再到医生与整个小镇,看的时候我们时不时冒出冷汗,在心中呼喊“拜托戴口罩啊”。
到了好莱坞电影《传染病》(2011)中,时机成为一个关键要素。病毒初发恰逢美国的感恩节,人口流动性极大,传播速度极快。只能说,剧情何其相似。《传染病》这部电影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设计。比如片中裘德·洛“土法炼钢”自制防护服的桥段,接缝处用胶带紧密缠好。让人联想起,当下现实中各种刷屏的自制奇葩口罩:橘子皮、塑料桶、泡面盒……
电影 《卡桑德拉大桥》 (1980 年) 资料图片
其实在上世纪70 年代,有两部疫情灾难片无论内容还是深度都堪称经典。首推的是《卡桑德拉大桥》,这部经典影片1980 年在内地公映过。
《卡桑德拉大桥》的病毒起源,非常明显是人祸而非天灾。试图炸毁世界卫生组织的两名瑞典恐怖分子,在与警卫的枪战中误闯了病毒实验室,打翻了盛有黄色浓液的玻璃瓶,一名当场死亡,另一名在不知道自己已染上致命病毒的情况下,逃亡到了一列国际列车上。
全明星阵容、群像式人物、三一律原则的故事结构,但电影最精湛的、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政治隐喻上,那趟有致命病毒的列车正是冷战背景下国际局势的指涉,灾难片杂糅了政治背景。
为什么灾难电影总有那种秘密的终极解决方案?
《人间大浩劫》是核爆,《卡桑德拉大桥》中是准备了一座会垮塌的“陷阱之桥”,《流感》中是美国军方要“协助”韩国直接清洗掉整个盆塘市,《极度恐慌》中是给感染小镇安排了两个飞行员和一枚空投导弹。这要从灾难电影的类型说起。
灾难电影作为一种成熟的类型,叙事逻辑一般遵循“危机突显—危机扩大灾难加剧—灾难平息”的线性结构。而这个线性结构中的“危机”,表层为解决是疫情肆虐问题寻找方案,实际是伦理与公权力的对抗。几乎大多数灾难片(有时科幻片)中,都会有一个“电车难题”。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中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一辆失去控制的电车即将驶来,有疯子把5 个无辜的人绑在了电车驶来的轨道上,稍后电车即将从这5 个人身上碾压过去。幸运的事情是你现在可以拉一下电车拉杆,使其变换到另外的一条轨道上,但在这条轨道上也绑了人,只不过是一个人。进退两难,你觉得应该怎么选?只是数字的对比?
围绕着这个“电车难题”,高层决策者、医学专家、军方、普通市民、感染者等各方力量开始纠结、斗争,形成叙事的核心冲突。往往高层决策者会被塑造成冷漠无情、自以为是的形象,他们成为拯救感染者的最大阻力:比如《卡桑德拉大桥》中的军官,其实不过是秘密的传声筒。
2008 年英国灾难片《世界末日》中的故事也是如出一辙。总之,普通人在病毒面前的人性之挣扎,在更高利益前似乎都不算什么。这样的叙事矛盾,突出了灾难根源是“人祸”因素大于“天灾”的诉求。将灾难作为一种观照现实的语境,发人深省,不容多说,加缪的《鼠疫》大家不妨可以找来一读。
面对灾难,有人是揩油的螺丝钉。也有人坚定地对抗荒诞,揭露真相,尽可能挽救生命:比如《卡桑德拉大桥》中的“明星医生”张伯伦,挽救了半个列车的人;《极度恐慌》中霍夫曼饰演的科研医生山姆,以一己智慧挽救了小镇与整个美国。片中的高潮戏不得不提一下,面对计划摧毁小镇的飞机,山姆鼓起勇气试图相撞,逼迫对方改变航向,从而化解了危机。
与前两者不同的是,《流感》中的英雄是小人物——消防队救援人员姜智久。反正无论如何危机,他都无法放弃救人。
韩国灾难片,非常擅长塑造这种人性挣扎中的小人物。他们与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同,往往更加平凡,甚至底层,当他们极度顽强抗争时,感染力是巨大的。
灾难片中的主角,往往都是在事故中不畏艰险,服务人类的“逆行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当下,我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为了城市运转甘愿冒险的逆行者,都像是电影中这些主角,无畏、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