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与古代建筑艺术研究

2020-03-18 09:34赵红霞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9期
关键词:考古研究

赵红霞

摘要:阙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秦汉时期达到兴盛。该种建筑形式存在近2000年,目前在我国还存有少量遗迹,弥补了实物资料的不足。文章从秦汉时期的建筑特征入手,讨论秦汉阙建筑,并分析秦汉阙建筑审美,希望对考古研究有帮助作用。

关键词:考古;古代建筑艺术;研究

秦汉的都城主要是多层楼阁的庭院式布局,阙成为建筑群中最醒目的标志,不仅具有建筑构造的基本功能,还具有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功能,营造出跌宕壮丽、气势恢宏的效果。

1秦汉时期的建筑特征

黄河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传统建筑群的集中区域,建筑种类十分丰富,使用了大量的建筑原材料和构件,体现出建筑的艺术之美。早在《阿房宫赋》中就有对秦代建筑的描写。秦统一六国之后开始大兴土木,建设了诸多气势恢宏的建筑。从秦代到西汉、东汉,我国建筑史进入到一个发展高峰阶段,这一时期的建筑规制蔚为大观①。

在秦汉发展的400多年里,长安、洛阳、咸阳等都城的宫殿、陵墓主要服务于王室。这些建筑不仅内容十分丰富,而且为建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东汉时期佛教传入,出现寺庙建筑,张骞通西域后西方的建筑元素也进入中原地区。这一时期是中原文化和楚越文化交汇期,南方的干栏式建筑和北方的夯土建筑元素融合,出现了土木技术和木质结构相结合的建筑类型。其中楼阁建筑的出现是木质结构建筑发展的重要标志。

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秦汉建筑开始从单一的建筑形体发展为规模巨大、相互连接的群体建筑。该类型建筑不仅对体量、尺寸的把握要求很高,还对空间形式高度关注。政治思想是影响社会实践关键因素,西汉时期儒学盛行,该学派思想关注人与建筑、自然的关系,使建筑在严肃的格局中更多地追求理性精神。

这两次建筑发展高峰的出现都和外来文化的融合有关,营造了自然的建筑风格,也为后期建筑艺术的发展提供基础。随着考古学的介入,人们意识到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和文化艺术定型的时期,总结了建筑的基本样式和发展方向。在多年的秦汉考古工作中,我国考古人员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发现了都城设计、道路桥梁、陵墓建筑等遗存资料,还发现了画像砖石、壁画、模型等图像资料。但由于时代的变迁,许多建筑实体已被破坏,只有少数秦汉阙可继续作为考古研究的内容。如平面的汉阙图像可以作为设计稿,还有一些明器资料,都可以成为研究秦汉建筑的关键资料。由此可以看出秦汉阙的重要价值。

2秦汉阙建筑

在秦汉阙建筑中,城阙和宫阙的体量最大。由于当时的木构技术建造大体量建筑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达到雄伟的视觉效果,先用土夯建造高台,然后在上层逐渐使用木质结构,进而形成土木结构结合的形式。现存的阙主要是东汉时期的石质阙,一般为台基、屋身、屋顶三段式形式。刘道阙是最早的实体阙,不过目前已经无法看出部件的痕迹。踏身阙和刘道阙质地相同,不过在外形上参照了土石型建筑的砌筑方法。阙顶主要是仿木结构,差别在于阙身,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讨论。

砖石型、土石型石阙。以在北京、山东和江苏一带的东汉早期石阙为例,一种是简单的碑石型,如曲阜无名阙、泰山阙,阙身略微收分,没有斗拱、阙额和柱枋。另一种是登封三阙,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受干燥凉爽气候的影响较大,阙身不存在收分,也没有拱和柱枋。

木构型石阙。这类阙主要分布在四川和重庆等地,受温暖湿润的气候影响,在阙基四周存在干栏形式,阙顶部位有板瓦、筒瓦,开间较为明显,具备木质结构房屋的基本特征,其中以高颐阙最为典型。通过对木结构的利用可以扩大室内范围,提升采光效果。同时利用立柱、斗拱和横梁可以让基部保持通风,让木结构的寿命延长。木结构可以承载屋顶的重量,同时木材的伸缩度可以起到防震的作用,以上优势也是川渝石阙刻意模仿的原因。从屋顶的角度分析,秦汉时期的屋顶形式较为完备,并且屋脊的装饰较为朴实,以正脊的平直居多,利用很多的圆形云纹瓦当。后期,屋面开始追求灵动的视觉效果,曲脊得到利用。随着对动物图像的利用,让屋面装饰形式更加丰富。从斗拱的角度分析,该构件在木构建筑体系中特有,起到承重的作用,主要是在房屋立柱和横梁交接处。斗拱的放置位置十分灵活,可以放在柱头,也可以置于柱脚,造成独特且具有装饰的效果。

3秦汉阙的建筑审美

建筑可以与环境有效结合,在满足观赏性的前提下达到建筑的实用性需要。阙作为宫殿、都城、宗庙、陵墓、道路等建筑群的一部分,虽然体量不是最大,但是高度最高,其位于建筑群的最南端,具有引导性作用。阙的布局形式为中间空缺、左右对称,可以凸显出建筑的高大和伟岸,给人以神圣的感觉。环境和建筑的关系十分密切,建筑将环境空间分割可以体现出自身的形态美。阙建筑是一种三维实体,有着自身的体量、形态、尺度和比例。在古代建筑群落中,阙可以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如现存的秦汉阙分布于平原、丘陵、山区、戈壁,在不同的地貌中呈现出不同的观感。

首先,形式美。建筑学中的形象美可以通过体量、形态、节奏、比例体现出来,要求满足基本的视觉感受,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材质是建筑属性的基本条件,对不同材质的利用可以展示出不同的情感。石阙的利用主要是就地取材,所以这种材质在质地、色彩和品种上有着差异性。四川一带盛产砂岩,色彩丰富并且便于加工,可以制作成浮雕、圆雕等立体感强的形式。在川西地区分布着紫红色土壤;而四川中部地区青灰色的砂岩广泛分布;重庆一带灰色砂岩居多;鲁豫皖等地石灰石广泛分布,不同色彩的石材让阙具有视觉美。受到时代、环境、气候和审美因素的影响,阙的形式也变得多样化,早期的风格是质朴和庄重,后期更加华丽和轻灵。建筑对空间环境的分割,可以形成虚实的形态,其中主体和环境的比例又呈现出形与量的变化。阙是古代建筑群的重要组成,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如四川东部的丘陵地带视野不够开阔,但是阙体挺拔,四川西部的平原和盆地交汇部位视野开阔,让阙体显得宽大。

其次,功能美。对于建筑来说,功能美主要是指建筑的使用价值,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象征意义,进而使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美观性要在使用功能和技术手段结合后体现出来,美感是建立在功能性的基础上。秦汉阙基本满足了上述要求,现存的阙身以单体、双出和三出为主,有仿木和砖石之分、单檐和重檐之分,在独特的布局形式和高耸的形象下,极大地提升了建筑群的美学效果和整体气势。

最后,内涵美。建筑作为设计意图的体现,可以通过物质形态赋予不同的情感。建筑的内涵美是一种物化后的意图和观念。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都要追求人文精神。阙是建筑形式,也是表达内涵的最佳方式,不仅是地域和空间的象征,还是地位与身份的象征,在某个建筑群中重复设置阙可以说明这个地区的重要性。同时,阙的装饰构件十分丰富,人们观察阙需要仰视,而中间空缺的形式又可以给人以神圣感。在不同的环境中,石阙的意境也存在差异,从审美原则的角度分析,要求主题突出,陪衬得当。此外。阙也要从建筑群的外部环境分析,展示出自信、博大的美学精神。

4结束语

綜上所述,我国古代建筑不仅形态各异,并且美学价值极高,通过分析古代建筑可以揭示我国建筑发展史。在我国的考古学中,对古代建筑的研究从未停止,从艺术形态上可以基本判定不同朝代,进而分析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情况,所以研究阙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考古研究
UNDER THE SEA
“考古”测一测
周末加油站(Ⅵ)
事实上考古不是挖恐龙
考古学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