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陵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契合

2020-03-18 03:25朱晓艳徐燕秋
文教资料 2020年34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思想政治理论课

朱晓艳 徐燕秋

摘   要: 金陵文化,是南京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一种载体和资源宝库。大学生认同并坚持自己的文化身份,是思政课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生动活泼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实现金陵文化传承与思政课的契合,突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研习。

关键词: 金陵文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   文化传承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①。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背景下,高职院校要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增强时代责任感,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育和职业精神培育的全过程,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做贡献。

高职院校在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承的契合过程中认为,挖掘地方文化在居间的联结作用,发挥地方特色文化对现代青年学生的吸引作用,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探索的重点部分。地方文化是某一地区范围内形成的具有典型地方特征的傳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传统性和独特性,是培养大学生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精神纽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有效载体和资源宝库。金陵文化是以南京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形成的文化圈,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特殊的文化内涵,具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比如郑和宝船遗址的“一带一路”文化、中山陵的“天下为公”、雨花台烈士陵园爱国主义、夫子庙的儒家文化、南京云锦工匠精神等,集中了中华民族和南京地区人们的智慧,塑造了人们的性格和心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是南京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不可忽略的教育资源。南京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应结合思政课,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对金陵文化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选择地予以继承,汲取金陵文化中丰富的营养,充分继承和弘扬长期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激活地方文化的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我们通过网络调查的形式,收集了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717名学生的问卷信息,基于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传承,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金陵文化传承有机融合的状态及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反馈。

一、文化身份的认同

文化的力量最持久,也最深入人心。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肩负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主要内容。学生认同并坚持自己的文化身份,是增强文化自信、坚定文化传承的前提,是思政课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任何文化系统的演进与发展,都无法斩断古与今的关系,都必须科学地应对传统和现代、继承和创新等基本课题”②(009)。生动活泼的金陵文化,贴近南京高职院校学生生活,容易为学生理解喜爱,可以拉近学生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解决长期存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力度较弱、话语表达生硬、过度转换和转换不足等话语转换脱节问题。

文化身份是一个重要的标签,文化传承首先要解决的是文化身份的认同问题。文化身份认同从精神方面来讲,是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种群对自身文化的回归或在不同的环境中对该环境文化的一种心理确认。身份认同与主体的现实生存境遇、文化境遇和所处的社会历史变迁相关,主要由主体的个体属性、历史文化和发展前景组成。但身份认同主要还是文化认同问题,因此,我们通过问卷向学生提出文化身份的认同问题,得到了回复。

提问“居于文化传承的层面,你是否认同自己的中华民族身份?”选择“非常认同”的有1612人,占比93.88%;提问“以下哪个说法比较切合你的情况?”,选择回答“地方传统习惯时不时地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有581人,占33.84%,选择“觉得自己身为中华民族的后人十分骄傲”的有1008人,占58.71%。说明当今大学生积极认可自己的中华民族标签,对中华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有建立和实现当代文化传承的心理基础。提问“你很了解金陵文化吗”“大学生需要了解和传承地方文化吗?”,回答很了解金陵文化的学生只占23.79%,但认为需要了解和传承地方文化的同学高达87.43%。在开放题“你认为了解和传承地方文化的目的是什么?”中,学生的回答有:了解民族历史;熟悉地方历史文化;增强自豪感;增强对母校的认同感;增加对南京的感情;让自己融入这个城市,等等。由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了解和传承地方文化的渴求。

地方优秀文化是加强地域身份认同的重要资源。加强南京高校学生对民族文化身份和金陵地方文化身份的认同,有助于强化学生坚定的民族文化意识,引发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值得庆幸的是,新时代的高职学生在思想多元化的冲击之下,仍能很好地坚定文化身份,并没有轻易被西方文化影响,这是新时代传统文化与思政课契合的良好思想局面。

二、金陵文化传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契合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谈道:“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博采众长”的方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高职教育中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提倡一元化领导的多样化共同繁荣。

金陵文化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内容的一脉相承关系,内在价值具有一致性、互补性。金陵文化丰富多彩,涉猎广泛,既包含厚重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也网罗地方文化中的饮食、衣饰、建筑、戏曲,具有传统性、民族性、伦理性。南京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通过参观《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感怀沉重的近现代革命史;将夫子庙的儒家文化与孔子学院在国外的发展与困境相结合,把对历史故事与现实故事的讲述相融贯,探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各国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接受中国的表达方式,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将色味俱全的金陵小吃、手工精美的云锦、曲径通幽的瞻园、意韵兼备的南京白局、历史厚重的明城墙等精心设计,融入教育教学内容中,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必要养分,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充实他们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思维、理解、情感和理想等精神内涵。

内涵深厚的金陵文化可以培养学生地方情感和高远的精神境界。“地方文化扎根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现实性,将地方文化优秀精华与地方高校体验式德育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③(236-238)。金陵文化源于生活又融于生活,是生活在南京的人们的情感纽带、思想之基、理论之源,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南京高职院校不仅要在理论知识输入的课程设置上与金陵文化相结合,而且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文化社团、文化讲座和外出参观考察等;内容要融入金陵文化,如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秦淮文化、儒家文化、革命文化等,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创设才艺发展的舞台。在本次调查中,数据反映的学生对传承金陵文化的方式认可中,68.43%的受访学生接受社团这一形式,是占比最高的一种接受形式;19.51%学生认可专题研讨方式;剩下比例的学生认可书籍阅读、典故分享、课堂辩论等方式。青年学生对于参与社团活动具有天然的热情,学校要对那些有益于发扬传统、传承地方文化的社团予以大力的帮助,在外联、场地、资金配备等环节给予必要的扶持。專题研讨,可以将郑和宝船遗址公园、静海寺的参观活动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激发学生改革创新的动力和活力。还可组织有关金陵文化的书籍阅读、典故分享等互动活动,领略地方文化精髓,通过将金陵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政课理论与多种形式的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切实增强思政课的获得感。

伴随高职院校多媒体设备的增加及技术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范围渐渐宽泛,受到了教师、学生的广泛好评。南京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育平台,推动校园文化与金陵文化的交流。利用多媒体能突破传统单一的注入式教育弊端,促使教育成效得到有效提高,方法及模式得到改革。这不但有助于高职院校统一教育和管理,促进教育改革及发展,而且可以为教师群体提供生动的知识与理念展示平台,为大学生传承地方文化与学习知识提供媒介。

三、突出金陵文化中工匠精神的传承

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机制,培育职业参与者的现代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和国家的最大贡献。在高职思政课教育中,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敬业态度和对社会的尊重与责任意识,既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帮助学生与职业社会建立有机联系。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包含精湛技艺的锻造、革新创造力的探寻、职业情感的积淀等三个方面。工匠精神在本质上是追求卓越、实现极致、完美境界的精神取向,具体表现为个体对某一职业保持崇敬的态度,以饱满的热情倾注于专门技艺的锤炼,不断谋求推陈出新、尽善尽美境界的思维理络。“工匠精神”是以强烈的职业认同为支撑的职业精神。正如约翰·杜威(John Dewey)所言:“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和分享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

南京剪纸、金陵泥塑、秦淮彩灯、南京云锦呈现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南京剪纸“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见细,拙中见灵”。金陵泥塑创作吸取了无锡泥人的造型特点,用传统的泥塑手法创作出了一批新的泥人品种和样式,作品表现形式新颖多样,赋予了历史题材新的面貌。秦淮灯彩甲天下,一盏传统的荷花灯,要经过劈篾、染纸、裁剪、扎花瓣、裱糊、做骨架、安装等62道工序,才能完成从纸到灯的蝶变。历史悠久的秦淮灯彩,以绚丽多姿的身影展示了南京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南京艺人巧心妙手的技艺。“寸锦寸金”的云锦是南京特有的传统丝制工艺品,是世界公认的“东方瑰宝”。大学生需要近距离地接触和认识这项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感受云锦织造的魅力。云锦意匠、挑花和织造技艺等传统手工生产过程,需要耐得住性子的工匠精神,没有捷径可走。南京云锦的“工匠精神”,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严谨细致、专心钻研、精雕细琢的敬业精神。南京云锦传承人在岗位上乐此不疲,源于从业者内心的热爱,凭借其专注钻研、制造精品的热情,不断织造出绚丽多姿的作品,“职业人”受到社会的肯定和尊重。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有1135位同学选择了“创新意识”是工匠精神最重要的因素,有544位同学选择了“踏实刻苦”是工匠精神最重要的因素,“循规蹈矩”或许由于含义中略带贬义,只有38位学生将其视为工匠精神中最重要的因素。实质上,创新意识作为改革开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民族精神被社会褒扬,但它并不是工匠精神的内涵,即使是新时代的工匠仍然要以在岗尽忠职守,对工序认真细致的踏实与守规为首选。我们比较高兴地看到,在多选题中,学生对南京云锦工匠精神包含的元素作出多方位判断的时候,这种选择就更加接近真理性。我们的设问是“你认为南京云锦包含哪些元素(多选)?”其中,精致、规范、钻研、吃苦耐劳、博大等意识都得到了相仿且高票的推荐。当被问及“当机器人越来越人性化,能替代越来越多的工种,南京云锦传承人如何保住自己的价值不被机器取代?(多选)”,很少人选择了“我就坚信,人类不会被机器超越”这个口号式的自信,学生选择最多的是“保住人的审美意识”和“学会综合能力”这两项目前看起来机器不能企及的人类能力。

多数工业化国家形成了尊重职业钻研的社会风气,职业参与者以对职业的喜爱与钻研为人生成就的重要来源。“工匠”在岗位上以认真严谨的工作行事表现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对于现代的高职教育而言,是重要的职业素养基础。衷心希望高职教育的受教群体在未来的职业生活中能够凭借在校期间的良好教益,借鉴民族的优秀习性,在职业岗位、社会生活中精彩纷呈创造佳绩。

注释:

①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701/c1024-28517259.html,2016-07-01/2020-09-05.

②沈壮海,佟斐,主编.吸引力、影响力、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③杨涛,曾长秋.地方文化资源与体验式德育教育结合的对策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2).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9SJB182)“金陵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研究”、2019江苏省高职高专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19JSSZYB00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以南京地方文化为依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思想政治理论课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