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佳丽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文章构建了包含16个基础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选取熵值法实际测算2008—2017年30个省份的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据此分析得出我国省际经济质量发展存在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并提出了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助力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发展质量;熵值法;“五大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12-0001-03
0 引言
经济发展质量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的优劣程度,即经济系统内部及经济、社会、生态等系统的协调状态。在国内外学者的早期认识中,更多地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效率,徐学敏(1998)认为增长效率就是在投入一定的条件下争取获得最大产出[1],而任保平、钞小静等人在这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后指出,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估应协同考虑增长效率、产业升级及民生保障等多维度内容[2]。随着人们对于经济内部及经济与社会间关系的认识越发清晰,逐渐意识到经济发展质量的评价要涵盖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及民生福利等方面。由此看来,经济发展质量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1 我国省际经济发展质量的测度
1.1 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市(不含西藏自治区)的指标数据作为观察样本进行分析,所用数据主要来源2009—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区)统计年鉴。
1.2 指标体系构建
经济发展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因此单一指标不能科学、充分地反映其内涵。本文在借鉴徐志向(2019)、詹新宇(2016)等学者所建立的相关多维指标的基础上[3-4],从“五大发展理念”的角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构建了包含16个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具体指标见表1。
1.3 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的测度
一般而言,可根据权重赋值方法将综合指标评价法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两类。考虑到主观评价法中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观性太强,得出的结论可能很难让人信服,所以本文选取客观评价法中的熵值法进行测算,具体过程如下:首先借鉴了张军以等人(2011)的做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5],然后分别依据式(1)、式(2)对正指标和负指标进行计算。
其中,i代表年份,j代表具体指标,Xij代表第i年第j个指标的具体数值,Mj、mj分别表示第j个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Xij*表示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在上述标准化处理完以后,参考杨丽等人(2015)的研究进行下一步的熵值法计算[6],详细过程有5个步骤,最终得到我国30个省份2008—2017年的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我国各省份的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呈现出逐渐增长态势,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总体向好。就这30个省份来看,2008—2017年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最小值为0.27,最大值为2017年河南省的0.92,整体发展水平平均值为0.56。2008年、2017年经济发展质量平均水平分别为0.32、0.79。
3 我国省际经济发展质量的问题分析
3.1 省际质量发展不够充分
利用极差法测算2008—2011年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及其离散程度(如图1所示),就长期来看,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质量在呈现同步增长的同时,部分区域始终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区域之间的差距没有改变。从纵向对比来看,区域经济发展缺乏穩定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总体呈现上升态势的同时,相对水平上却存在较大幅度的波动,以北京、浙江、贵州、云南等省市为显著代表,其中贵州省2017年发展质量水平相较2016年增长25.9%。
3.2 省际经济质量发展不平衡
从表2可以看出,首先,我国省际经济质量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北京、河北、江苏、河南等地长期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队伍前列,而内蒙古、新疆等则受地理位置、投资不足及城镇化发展缓慢等因素的综合限制一直未走出低质量发展的困境。其次,我国省际经济发展质量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效应,先天条件加之后天战略部署共同造就了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质量明显高于内陆、东北地区的空间布局[7]。最后,区域内部经济质量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现象。从我国的八大区域划分来看,西南地区的经济质量发展不仅不具有带动效应,反而出现明显的“分化”现象。例如,2017年贵州省经济质量发展相比2016年实现了25.92%的增长,而相邻的重庆市则出现了发展质量的下滑。
3.3 省际经济质量发展不协调
本文的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涵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在具体测算过程中发现“五大发展理念”所占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创新、共享、绿色、协调、开放。其中,创新所占份额高达31.08%,共享和绿色分别占21.18%、13.48%,而协调和开放共占34.26%。由此可见,在整个经济运转过程中,实现省域、城乡协调发展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等问题亟待解决。
4 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
4.1 树立新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要始终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有序推进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后期,应树立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方面的内容,积极发挥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注重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同时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民众。
4.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不仅要求继续扩大正向指标的促进作用,也要求不断降低负向指标的阻碍作用。现阶段倡导的是“环保、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转变过去“高污染、高能耗、高成本”的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生产末端的废弃物等进行回收利用,既能减少对地球资源的索取,还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
4.3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均衡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不断进行产业调整,使各个产业实现均衡协调发展。就现阶段来看,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相对合理,而中部和西部地区仍需优化升级,只有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才能实现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最终促进各区域的均衡发展,进而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4.4 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供给质量
充分利用现有劳动力资源逐步提升劳动力供给质量,不断提升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推动劳动生产率的稳步上升。一方面,重视人力资本投入,尤其是对教育版块的投入,着力提升受教育的水平;另一方面,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劳动力流动障碍,加強高端创新型人才储备,并充分挖掘相关专业人才的潜力,以培育高质量劳动力资源助力于生产效率和供给质量提升。
参 考 文 献
[1]徐学敏.发展经济重在质量[J].财经问题研究,1998(12):3-5.
[2]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11,46(4):26-40.
[3]徐志向,丁任重.新时代中国省际经济发展质量的测度、预判与路径选择[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9,10(1):172-194.
[4]詹新宇,崔培培.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与评价——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16(8):40-53,39.
[5]张军以,苏维词,张凤太.基于PSR模型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11,
31(6):1039-1044.
[6]杨丽,孙之淳.基于熵值法的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测评[J].经济问题,2015(3):115-119.
[7]姜子申,迟松,何秀梅,等.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测度及驱动机制研究——基于我国31省市2007—2016年面板数据的分析[J].华北金融,2019(2):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