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琳琳
一、情景再现
在中班区域活动中,我照常在几个游戏区间巡视观察,密切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这时,只见幼儿甲停止活动,冲到我面前说:“老师,我……我……”他的小脸涨得通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我一边安抚他,一边了解情况:“你别着急,愿意和我说说事情的经过吗?”幼儿甲泪珠落了下来,但他仍然一句话也没说。
这时,幼儿乙站在不远处看着我们,他的情绪明显焦躁不安。我向幼儿乙招手后,他犹豫地走了过来。我问他:“你怎么了,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幼儿乙说:“甲是饮料配送员,他不停地往我家送饮料,我们都不要了,他还要送,最后我们只能将他送来的饮料扔掉。”我在询问了幼儿甲之后,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此时,我再问幼儿乙:“你把你的想法告诉甲了吗?”幼儿乙回答:“我告诉了他,我说了饮料已经够多了,喝多了对身体不好,所以不想要了,但他仍然不听。”这时,我问幼儿甲:“你为什么还要坚持送饮料呢?”幼儿甲低下头,说:“我想和他们一起玩。”幼儿乙抢着说:“不行,我们家的客人已经非常多了,容不下你了。”说完,幼儿乙就回去玩游戏了,幼儿甲失望、沮丧地低下了头。笔者安慰他:“你以后要及时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不然别人会误会,懂了吗?”幼儿甲点点头,情绪稍有平复。然后,我问他:“你还想继续玩游戏吗?”他点点头,我继续问道:“你还有饮料吗?你看看哪里还需要饮料?”幼儿甲想了想说:“我还有一些饮料,烧烤店比较需要饮料,我去配送了。”之后,幼儿甲又投入游戏,并振奋精神,快乐地“工作”起来。
二、案例分析
分析这一案例,我认为的在幼儿游戏期间,教师要充分发挥调节作用,积极观察每个幼儿的游戏活动情况,注重幼儿在游戲中的自主性,这不仅体现在游戏情节上,还体现在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上,是突出游戏对幼儿发展价值的重要途径。在区域游戏活动教学期间,幼儿发展个人价值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活动的难点和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幼儿教师应高度重视游戏的调节作用。下面,我总结了几点区域活动的教学方法,以供同仁参考。
1.尊重幼儿意愿,引导相互理解
教师需要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表达的空间和机会,促使幼儿在事情发生后能够及时阐述自己的想法,有意识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强化表达不仅是尊重幼儿自主意愿的有效途径,还是促使幼儿认知同伴,参与同伴活动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在上述案例中,在看到幼儿甲焦躁不安时,我询问了幼儿乙:“你怎么了,能告诉老师发了什么事情吗?”然后根据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因为幼儿乙能够清楚地表达,但幼儿甲的表达能力较弱,所以在听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让幼儿乙表达,之后再询问幼儿甲。这样,不仅尊重了幼儿意愿,还为后续的问题解决提供了帮助。
2.合理解决矛盾,强化接纳效果
在幼儿区域活动过程中出现争吵时,教师应及时解决矛盾,促使幼儿在满足愿望时学会尊重、接纳和理解别人的想法,让幼儿可以开心地玩耍。
在上述案例中,我通过对幼儿乙的提问,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并问幼儿乙:“你把想法告诉甲了吗?”引导幼儿相互理解。此时,问题已经出现,得到双方认可之后,听到“我想和他们一起玩”“不行,我们家客人已经非常多了,容不下你了。”这一回答,我发现了问题的根本所在。在明确问题后,我鼓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借助“你还想继续玩吗?”这个问题让幼儿甲解决“玩”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甲用自己的经验作出了判断和选择,并成功加入另一个游戏活动,体验了同伴之间交往的快乐,这也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过程。
3.掌握游戏,推动幼儿良性发展
在教学期间,教师要先明确理解幼儿游戏的意义,看懂游戏过程,并了解其中的细节和矛盾冲突,分析幼儿行为问题,以及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借助“想玩什么”“为什么”等了解幼儿的具体问题。同时,教师要及时掌握游戏时机,作好判断,在发现幼儿的问题后及时调整或者介入游戏。在上述案例中,我及时观察了解幼儿甲、幼儿乙的情绪表现,并根据幼儿情绪的表现,提供适当的鼓励与支持,有效调动了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
在上述案例中,虽然我没有参与游戏过程,也没有直接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但始终以第三者的身份鼓励并维持游戏的良性开展。所以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让幼儿自主选择并解决问题和矛盾,促使幼儿成长。
(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