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礼
摘 要:农业发展由于过去不发达不科学的工作方式带来了许多环境生态问题。退耕还林工程是利用减少不合理的耕作以从源头上解决当前面临如水土流失的生态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本文也列举出了三点退耕还林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结合经济发展实例提出了思考方向,希望能够在日后退耕还林产业发展中规划出更多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
退耕还林是党和国家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举措,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地方上还可以趁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近年以来,全国各地退耕还林成绩斐然,对于退耕还林后的经济发展也逐渐取得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究。当前进行较大范围的退耕还林工程的省市对于后续产业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四川、山西等地产业进步迅速,进一步贴合了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为地方特色产业的进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实践角度来看,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发展,更多结合了区域资源优势和当地的政策发展。
一、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方向不明确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发展方向不明确。发展方向所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二: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缺乏动力,由于退耕还林没有明确的经济方向,导致区域经济发展逐步落入迷茫的状态,这种没有目的的还林工程不但会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影响,更会让退耕区的农业人员也心生疑虑;二是次生林难以完全产业化,当前的退耕还林选择的树种普遍不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树种,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地方特色经济想要稳步发展,产业化是必经之路,但是在退耕还林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向来看,尚且没能够形成总体的考量。当区域整体没能够达成一个发展目标,产业发展就会陷入困顿之中。
(二)发展模式不清晰
发展模式多不清晰是一个盘踞在所有退耕区的重要问题,发展模式不清晰同样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退耕区的养林目的没有完全的认识,一些区域比如陕北的黄土高坡和山西的黄土地之中,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退耕还林就主要考虑退耕区涵养水源和培养土质的问题。一些区域水土流失并不严重,比如四川和宁夏的一些区域,那么经济效益就是退耕区的发展重点。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环境基础才能够有效的确立退耕区的发展模式;二是地方资源优势和地缘条件认识不足,退耕区的规划缺乏对地方优势资源的了解,退耕区的经济作物很难与地方经济产生有机联动,各自为政的现象确实存在,导致的结果就是当地的特色没能够在退耕区有效发展,融合速度缓慢。
(三)发展原则不准确
发展原则不明确是老生常谈的问题。生态第一还是经济优先的问题广泛存在于农林渔牧的各个角度之上。退耕还林的本意就是缓解生态压力,统筹规划了退耕区,但是在部分地区有条件种植一些经济林,这时的发展原则就显得颇为重要了。当然,面对一些生态环境告急的地区,维持生态还是第一要义。不过其它地区如果能够利用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同时又能够做到生态保护,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么。所以考量当地具体情况,确立生态第一或经济优先的发展原则,平衡二者之间的利害权重是退耕还林的重点之一。
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解决措施
(一)明确发展方向
明确发展方向是解决退耕还林产业发展问题的优先措施。退耕还林无疑会对地区传统的农业种植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保证地方经济不受重创,区域农业如何协调、如何调整农业人口的产业发展方向就显得举足轻重。现在举例甘肃省陇南市的退耕还林工作,自2005年至2015年,陇南市退耕还林比重依然上升至61.6%。传统农业区域耕种用地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陇南市政府积极指导退耕区进行产业转型,大幅度的转型成为经济林加药材培育基地。当前陇南市的核桃已经大面积的占领市场,药材产业也成为地方积极发展的领头产业。
(二)选择发展模式
合适的发展模式对于退耕区而言有着重大的意义。因地制宜的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就是打造一个本土的知名品牌。确立本土品牌的意义就在于能够全面性的整合地方特色资源与经济文化,能够更好的在市场上进行产业宣传,带来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样的在陇南山区,在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风景秀丽、水土丰美,大力发展茶叶种植、打造出了生态旅游的金字招牌,结合极为优秀的自然条件,此处能够凝聚出集生态发展、观光旅游、茶叶种植与药材生产与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已然成为了全国退耕区的综合发展模式典范。全国上下的退耕区在陇南山区的模范作用之下,普遍的考量了地方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特斯,能够发展出综合产业的县市,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确立发展原则
确立发展原则是一项旨在解决退耕还林区后续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不同的省市,不同的地理形貌和环境气候都会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但是因地制宜的依旧是不变的发展原则。例如在陇南市能够进行药材养殖,但是将同一种发展方向放在水汽较大的四川省就显得很不合适;四川省极为适合竹子的发展,竹浆造纸产业是极好的发展方向,但是放在气候较为干旱的甘肃省就很难以运行。当前在四川省的退耕区,很多都选择了强化竹子相关产业,毛竹、斑竹产量与日俱增,依托竹子生产发展来的加工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不但外销获得了较为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样也解决了许多人口的就业问题。在陕北毛乌素沙漠边缘大批的退耕区现在已经长成了茁壮的防护林,向毛乌素沙漠的核心地带挺近,在退耕还林工程和其它环保工程的作用下,毛乌素沙漠即将被彻底消灭,这也是退耕还林等环保工程所带来的生態效益。
三、结语
退耕还林首先是一个生态保护工程,但也是促进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想要做好退耕还林区后续产业问题和原有农业人口的安置问题,就需要地方有关部门从地方特色资源入手,深彻考量发展方向和发展原则,推动退耕区产业发展,对于全国的环境保护与经济整合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谷红芹,李建钦.昌宁县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19(3):53-54.
[2]戚海蓉,梁华敏.重庆市退耕还林后续发展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18(36):64-65.
[3]刘邦发.破解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难题推动农业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以贵州省为例[J].吉林农业月刊,2017(8):83-83.
[4]阿依先木·司马义,马木提江·卡日.若羌县退耕还林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7(21):165-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