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你,尽情绽放

2020-03-18 02:02余娅戴述明陈鹏志统筹黄珺
十几岁 2020年20期
关键词:四中永州文学社

图/文 余娅 戴述明 陈鹏志 统筹/黄珺

与永州四中校长张向东面对面:

永州四中校长张向东

“地球自西向东转,父母给我取名‘向东’,就像是命中注定。”过去三十多年,张向东每次站上讲台,讲起地球的自转公转,就会想到自己的名字,教地理或许是命定的。

向东,更是一种笃定的方向,一种奔涌的姿态。成为一名地理老师,担任永州四中校长,带着家乡的孩子一路向东,奔往知识的河流。张向东似乎打一开始就没有彷徨过,没有动摇过。

探究学习,从一块石头开始

想象一下,你走在路上,踢到一块石头,多么平常的事,在你心中都掀不起波澜。但高级教师张向东的地理课,就是从这不起眼的石头开始的。

“永州境内地貌多样,历经亿万年的演变,地质环境在石头上留下了印记。”课堂上,张向东从口袋里掏出一堆石头,递给好奇的学生摸一摸,青色的、灰白的,光滑的、粗糙的。“不一样的地貌,孕育了不一样的石头。灰白的石灰岩在永州最常见,因为我们永州喀斯特地貌分布比较广泛。”张向东用石头叩响地理之门,吸引着学生想要走进去一探究竟。

生活处处皆学问。一块石头里藏着关于世界的秘密。教学时,张向东把学生的视线从课本带向窗外——“你看,奇妙的地理知识蕴藏在窗外的日升日落、花开花谢、四季更迭之中。”当校长后,他把学生的视野从校内推向校外,“自主、合作、探究”成了永州四中始终遵循的教育母题。

夯实学业之余,走访历史遗迹、文化地标,亦是四中学子的必修课。老师们依据湘南风土人情,编写了《女书简易教程》《我从瑶山来》等校本教材;学校将当地的文化名人、非遗传承人请进校园……于是,少年们和外面世界的有趣互动开始了——

一次以“寻根”为主题的社会实践中,学生为了弄清自己的家族来自何方,纷纷梳理族谱,寻访族人。有的学生从长辈口中得知,“永州姓张的人,多数是九嶷山一脉的后人”。但有一位张姓学生,参加了去九嶷山的研学活动,仍然未能寻找到自己姓氏和家族之根后,几经辗转,他在位于河南的黄帝陵前拍下照片,激动地传给张向东:“我也姓张,但我的祖先在这里……”

看清脚下的土地,恋上家乡的山水,爱上祖国的山川与过往。张向东留给学生的,是用手触摸过的知识,以及对这个世界真挚的热爱。

每一个你,都值得被看见

张向东戴一副银丝眼镜,嘴角挂笑,说话不急不徐,温文尔雅。儒雅之下,张向东还有另外一面,无论治学还是治校,颇有“为他人之不敢为”的胆识。

2019 年高考,永州四中1601班的成绩单尤其亮眼, 全班都过了一本线,一半以上的学生超过600分,卿康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高考的战场上,他们赢了。但很难想象,陪着他们一路披荆斩棘的班主任黄崇银,居然是一名90 后。2016 年,黄崇银接手1601 班。彼时,他参加工作刚满三年。

决定把带班的重任托付给后生,张向东并未经历什么挣扎。他笃信,年轻人是鲜活的,他们新鲜的知识储备、活跃的思维,正合学生胃口。至于缺乏历练,张向东请学校的“名师”将新教师们收在门下,师父倾囊相授,徒弟自然进步神速。

担任校长后,张向东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公开竞聘,谁当班主任全凭实力说话。这之后,一有机会,张向东就旁敲侧击鼓动老师:“要是不当班主任,职业生涯不算完整。”几次三番,平日里低调的年轻人纷纷冒出头来。高一新学期三十个班的班主任,就是从七十位报名者中竞聘产生的。

清晨的早操声里,有班主任们陪跑的身影;深夜十一点后的寝室,班主任们静静守着学生睡去……“我看着他们,就像看着当年的自己。”张向东说,一路上跌跌撞撞,是永州四中塑造了他,丰富了他,成全了他。而现在,他想让永州四中成为“后浪”翻涌的地方。

2020 年元旦,永州四中举办首次以教师为主角的新年晚会,全体教师按学科组队:语文组秀旗袍,历史组诵红歌,化学组变魔术……五千位学生、家长、校友来到现场,二十万人次在线围观。永州四中的幕后英雄们,纷纷走到台前,被人们看见。

最好的事:埋头读书,抬头看天

徜徉在北大校园里的翟浩帆至今依然记得,高一时,那个特别的新生夏令营。

将近一个月没有学习任务,没有课业负担,有的只是校长开出的长长书单:文学名著、科学史话、名人传记……打开书,陌生而新奇的故事接踵而至。一个月后的入学考试,不考其他,只考“读书所得”。数学没有公式定理,反倒问起数学家的生平;物理不用计算力的大小,反而问起如果牛顿的苹果砸中了你,你会怎样……

开营仪式上,翟浩帆第一次见到张向东,张向东那句“埋头读书,抬头看天”让他醍醐灌顶。作为“十三年来,湘西南第一位同时通过北大自主招生和博雅计划”的考生,翟浩帆迈进燕园,行囊里携着的,有张向东的叮嘱,有四中的育人故事。

张向东常常听到高校传来的反馈:“你们的学生有灵气,他们充满自信,阳光而乐观。”作为清华、北大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的优质生源地,永州四中的学生并不封闭,他们是阳光下的灿烂少年。有人说,永州偏安于湘南一隅,可那又如何?张向东给了师生丰盈的价值观。

每个新学年,都有一次表彰大会,优秀老师、优秀学生笑着从张向东手中接过奖状。老师不以教学成绩论高低,学生不以分数论成败,三分之一以上的师生都有机会获奖。他们一一登台,眼里噙着骄傲的泪水。敬业、奉献、诚实、勇敢、乐观、豁达……做自己,欣赏自己,在张向东的价值天平上和成功等重。这,便是永州四中不变的育人内核。

“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几百年前,到访过永州的徐霞客常勉励人行万里路。但再远的路,也始于脚下;再热烈的盛放,都离不开肥沃的土壤。和永州四中同行三十余年,目送数以万计的学生奔赴远方,张向东越发坚信,他的使命,是守住这方滋养梦想的土壤。

一如走进永州四中,你第一眼见到的那行大字:有四中我们就有土壤,有我们四中就有希望。

与永州四中校长张向东面对面焦点问答:你身边的人和事,都是一本书

Q:您的专业是地理学科,但您又非常喜欢阅读,您怎么看阅读对各专业学习的影响?

——谢志军(永州四中1916 班)

A:地理,并不是地理那么简单。举一个小例子,我们都知道喀斯特地貌,但为什么要叫“喀斯特”,就很少有人关心了。但我作为老师,就要通过阅读掌握这些课本之外的知识,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喀斯特”地貌最早由科学家在亚德里亚海北部沿岸喀斯特高原发现,它是由地名命名的。阅读能拓宽你的知识边界,帮你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知识。

Q:我们的高考语文阅读中,开始有科幻和武侠的内容,但老师一般不让我们读这类书,您怎么看?

——邱宇(永州四中1916 班)

A:新奇的故事,在任何时代都能吸引年轻的读者。在我读书时的那个年代,同学们争着阅读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其乐无穷。我们从金庸的小说中,看到了武侠的奇幻世界,也了解了历史、军事、文化,更看到了人类的善恶。我觉得这些书大家可以有选择性地去阅读,凡事过犹不及,一定不要把过多心思用在这一类书上面。我们只有三年时间用来冲刺高考,但还有一辈子可以用来读自己喜欢的书。孰轻孰重,大家要有自己的判断。

Q:我发现身边的同学大多喜欢阅读文学类的书籍,而我更偏爱科学、哲学、历史类的书籍,您觉得这些书有什么区别?读不同的书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张向东校长和学生面对面

——陈林凯(永州四中1916 班)

A:喜欢读哲学、科学、历史类的书,说明你是一个热爱思考的学生。不同类型的书没有高低之分,它们有各自的特色,能带来不同的体验,引发不一样的思考。比如文学类作品,故事性强,读来一气呵成;哲学书籍,讲究逻辑性,强调思辩,读起来可能不轻松,但能带给我们更深刻的思考。我希望你能多尝试阅读不同类型的书,也许能看到另外一番风景。

Q:学校开展了许多读书活动,让我从阅读中得到了快乐,也希望读到更多好书。您能推荐一些吗?

——张佳琪(永州四中1916 班)

A:高中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你们面临着高考,而新高考,也对我们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提出了新要求。我希望你们能够在高中阶段多读一些名人传记、人生规划的书,多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名人。就比如,在今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了许多了不起的人物。既有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学者,也有如护士、教师、快递小哥、志愿者这样的普通人。你身边的人和事,都是一本书。认真读读他们的故事,对你将来的选择一定大有好处。

常德桃源县第九中学文学社:桃花源里觅书香

桃源九中文学社部分成员

桃源县第九中学文学社成立于1999 年,秉持“以文兴校,以文培德”的宗旨,社团打造了以社长为主导,以社团为主力,以编辑部为基地的文学园地。社刊《九中文学》为双月刊,二十多年从未间断出版。风风雨雨一路走来,该刊斩获了无数殊荣,其中就包括“全国99 佳优秀校园刊物”。热爱文学的九中学子,在这里展现才华、放飞理想。文学社,是他们心灵的栖息地。

指导老师/沙丽娜

桃源县第九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与文学社一同走过了十二个年头。十二年来,她将文学社的管理制度不断规范与完善,通过户外采风、名家讲座等形式,让社员的创作激情与才华不断得到激发与提升。文学社就像一个簇拥在文学身边的有爱的团队,老社员们离校不离社,新老社员通过网络一届届传承,参与到社刊的创作之中。编辑部,是大家温暖的家;而她,就是那个和蔼可亲的大家长。

文学社社长/罗宏伟

罗宏伟,一个安静的男孩,喜欢音乐,热爱写作。他认为干净的歌声和写作有安抚人心灵的功能。热爱文学的他总让自己的心灵栖息在文学的枝头上,有时莫名迸发的灵感会让他忍不住提笔。他的心思细腻,想象大胆,将青春的浪漫和少年的温柔融入笔墨,用文字描画出诗与远方。

趣味快问快答

Q&A

1

Q:成语“下车伊始”中,“下车”旧指什么?现在比喻什么?

A:旧指“官吏初到任”,现在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

Q:谈起桃源的特色,不得不提擂茶,擂茶深受桃源人的喜爱。请你当一回擂茶推广大使,向外地的朋友介绍一下桃源的擂茶。

A:

桃花源,擂茶香

桃花源里的武陵人,都是擂茶的忠实粉丝。

将生姜、花生、芝麻、黄豆、绿豆混着茶叶等原料捣碎,加开水煮成糊,撒上炒米,一碗香醇可口的擂茶便做成了。喝擂茶配菜不可少,农家自制的酸菜和点心,为擂茶的风味添了丰富的层次。

擂茶原名“三生汤”。《后汉书·马援列传》载:“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五溪蛮,曾驻军乌头村,也就是如今的桃花源,附近山上留有他避暑的马援石室,以及他曾设帐的“营盘洲”。他的将士曾患有瘟疫,当地老百姓献“三生汤”即擂茶,为将士治愈瘟疫。

茶香幽幽,历史悠悠。热情好客的桃源人民欢迎您随时到访,一饮为快。

——罗宏伟(桃源县第九中学1805 班)

#文学社的故事#

初入文学社,我便毛遂自荐成为了高一负责人,跟着文学社的前辈,熟知了校刊的运作流程。

一审过关的稿件会由社长和前辈们再度审核,主要是修改错字和文法,对文章进行合理修改润色。而未能入选的,一定要完整归还给作者。尊重别人的劳动是我们的原则。

如果说有什么是最让我不能忘记的,大概是那一次。在参与了两次校刊出版后,社长想锻炼我,二审便让我和几位同级编辑一起去做。我想着这些稿件一审的时候都看过了,再看也看不出什么花样来,大致翻看了几次便了事。

没想到印刷厂将初刊送过来时,社长随随便便一翻就找出了好几个错别字。她气得不轻,将整本书里的错误全找了出来。

最后摆在我面前的,便是因为自己的不负责而造成的满纸红圈。我忘不了社长那失望又恨铁不成钢的目光。而那些红圈仿佛画在我脸上一般,让我羞愧无比。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敷衍了事,文字工作不能有一丝懈怠。因为每一字都有着无限的含义,不能随意被误解修改。我想,这就是文学社教会我的,对文字的尊重,对创作的尊重。

——汤咪(桃源县第九中学1708 班)

猜你喜欢
四中永州文学社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科学家制造奇异物质“四中子”
永州的雪
【文学社巡礼】浙江省永嘉县上塘城关中学鹅浦文学社
文学社怎么了
零陵区:“两考”工作平稳顺利
What do young people worry about
李晖赴东航对接航线迎来突破性进展
紫石花文学社简介
勤著校史,善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