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新形势下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精准分析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精准理解“两学一做”、“四讲四有”和“四个合格”,积极探索合格大学生党员精准培养路径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两学一做;合格大学生党员;精准培养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背景下,如何精准培养大学生合格党员是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一、精准培养合格大学生党员的重要意义
精准培养合格大学生党员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战略要求。党的队伍中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而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生党员是全体党员队伍中最有活力的群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谁赢得青年,谁就赢得未来。大学生党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力量。
精准培养合格大学生党员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培养合格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党组织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重要政治任务,担负着在青年学生中培养“可靠接班人”的崇高使命。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高校党组织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发挥“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示范引领着“最大多数”的大学生群体。在培养合格大学生党员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辐射到全体大学生,带动全体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
二、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现状
1.考察选拔不严谨。部分学生入党出于从众心理,或者功利性的目的。而现在多数高校在推优入党的前期选拔和考察环节也不够严谨,为求速度使得推优机制形式化,或者赖于关系人情违背机制选拔原则,对于入党人员的考察并不能做到真实、全面、深入,从而导致党员素质参差不齐。
2.教育培训不完善。高校对学生党员入党之后的教育不够及时、系统、完善,甚至部分高校对于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采取任其自由发展的态度,使得学生党员的发展与教育失衡。入党后组织生活形式单一、教育培训薄弱,导致党员的自身素质得不到提升,典型模范作用得不到体现。而且,现阶段各高校对于党员继续教育的模式也是略显陈旧,仍是传统的教育手段,缺乏对新兴媒体的运用和网络阵地的占领,教育方式不能激起学生党员的兴趣,也影响了高校党员的教育培训效果。
3.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对于党员的监督考核机制缺乏或者不健全。有的高校缺乏学生党员的监督考核,使得,学生党员产生“入党终身制”的思想,认为入党后就可以“松一口气”了,无所顾忌,对自身要求也放松了。有些高校虽有监管制度,但是多流于形式,执行力度不够,不能切实起到激励的作用,这都不利于党员先进性的保持和党员先进模范作用的发挥。
三、精准理解“两学一做”和“四讲四有”是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的前提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不分阶段体现长效机制的系统工程,要明确其核心要义和辩证关系,即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核心在改。特别是年轻的大学生党员应首先在“学”这一基础环节上多下功夫,学习党章党规,学习党史,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进而把握“做”和“改”的环节,逐步递进,在真学的基础上真懂、逐步到真信,进而学以致用,做合格党员。
高校要抓住“学”这个基础,只有真学,才可能真懂、真信。抓住“做”这个关键,让广大党员队伍发挥作用,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讲政治、有信念,才能体现政治合格;讲规矩、有纪律,才能体现纪律合格;讲道德、有品行,才能体现品德合格;讲奉献、有作为,才能体现发挥作用合格。抓住“改”这个核心,边学边改,精准培养,才能让群众的期待得以实现。努力成为信念坚定、群众认可,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的合格大学生党员。
四、充分发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载体功能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党的建设的“细胞工程”,是大学生党员党性锤炼和政治成长必不可少的实践载体。“四个合格”简单地说,就是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高校党组织要组织大学生党员在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上的“钙”,不得“軟骨病”。围绕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和意识形态的倾向性问题,通过“三会一课”和民主评议,增强党性锤炼,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剖析自己,寻找与“四讲四有”标准的差距;组织大学生党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实践平台延伸“两学一做”教育战线,在实践中巩固“四个合格”培养效果。
五、精心设计合格大学生党员精准培养路径
1.搭建学生党员全方位学习平台,探索“党建+网络”的教育手段。党组织要注重把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相结合,形成网上网下的教育合力,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不断拓展和深化党员教育工作。以学生党员带头,带动学生群众共同进行系列相关学习——如时事政治分享交流会、学习党章党规经验心得分享、观看相关影片等等。针对毕业生党员,通过微信平台、公众号等形式,多途径开展学习教育,确保学习教育全覆盖。引导党员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扩大学习教育覆盖面,提高大学生党员培养的实效性。
2.服务社会搭建活动平台,探索“党建+服务”的社会实践服务方式。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尤其在当下提倡精准服务。要把党支部建在社会实践团队和志愿团队中,把服务群众的理念落实在宿舍、课堂、社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志愿服务工作的优质高效。学生党支部通过开展宣誓上岗、挂牌服务等丰富多彩、形式创新、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党员履行党员义务,加强党性锻炼,发挥先锋作用,践行党章要求,在实践中经风雨、受锻炼、长见识,为大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努力在服务大局、服务社会中体现先进性构建了新平台。
3.搭建党支部建在项目上的创新平台,探索“党建+项目”的工作模式。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要积极探索各种途径,服务于国家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的大课堂,高校基层党支部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在实践中成长,在服务中得到锻炼,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及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学生党支部建在项目上可以充分发挥党支部学习灵活机动、吸收面广、针对性强的良好育人作用,有利于同学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讨论,有利于及时、主动地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学习情况,有利于党组织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解决问题,可以使党员组织生活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背景下合格学生党员精准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7DJYB03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齐巧玲,赵其波,李妍.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精准教育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
[2]王志强.高校培养“四个合格”大学生党员实践探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4
作者简介:李川伟,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