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中职思政课需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

2020-03-17 10:07陈燕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7期
关键词:主导性主体作用思政课

陈燕萍

[摘           要]  当今世界形势及我国国情的纷繁复杂,以塑造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要目标的思政学科特点,新时代的思政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中职生15~19周岁年龄段的认知规律,这些要素决定了中职思政课要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要落实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则需培养“六要”思政教师,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如采用“进阶”学习模式、借助信息化预学及展示学习成果、融入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等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守正创新的中职思政课堂。

[关    键   词]  中职;思政课;主导性;主体性;守正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7-0188-02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这“八个相统一”中,关于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及其关系,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也要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1]”。作为中职思政教师,要贯彻落实“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清楚了解“为什么要落实”以及研究“如何落实”,做到从思想上认可、从方法上有能力落实思政课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实现守正创新中职思政课。即守正政治立场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思政课建设,有效培养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

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依据

(一)当今世界的形势及我国的国情

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及文化多元化,带来各种意识形态纷繁复杂的斗争。一些媒体出于某些目的,在播报新闻时存在虚假、断章取义等行为。中职生难免会受网络媒体各种各样价值理论的影响,中职生思想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偏激的、极端的或错误的言论影响。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就必然要求思政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守住思政课这块主阵地,引导学生认同国家的制度、方针、政策等,以实现国家的安定团结及稳定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受西方思想影响而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

(二)中职思政课的学科特点

与其他学科不同,思政课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的学科,它更重要的目标是帮助中职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也是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职业精神、健全人格、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如果教师一言堂,自说自话地唱独角戏,学生即使背下了知识点,也难以产生认同感,不能有效提升公共参与能力。因此,要实现思政课的重要目标,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在思考、讨论、体会与亲身实践等过程中受到冲击、获得感受、反复推敲和琢磨,收获成果,这一过程有助于中职生实现政治认同,培养职业精神,健全完善人格,形成法治意识,提升公共参与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现代中职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

大多数中职生年龄在15~19周岁,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思政教师仅通过灌输政治理论、道德思想等,想引导学生往正统的方向走,往往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反而容易引起中职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教师主导优化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哪怕是偏差的、错误的观点。因为思政教师了解了学生的观点或思想,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做到“望、闻、问、切,治病救人”,实现思政内容入耳、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实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路径

(一)必备条件——培养“六要”思政教师

许多一线教师从心理上认同中职的思政课要落实“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但在真正的课堂上却难以实践,特别是在教学改革提倡多年后的今天,在思政课上出现了另一种极端。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各抒己见,但教师却难以恰当地把握教学目标,将学生杂乱、离题甚至是错误的观点纠正、引导、总结归纳到正确的道路上,突破教学重难点。所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发挥出实效,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有效发挥是必要前提,这也就要求要培养“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思政教师[3]。即要求思政教师要有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和浓厚的家国天下情怀,严以律己,以身作则。教师的“正”是守正思政课堂的基础,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只有一个政治强、情怀深、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教师,才能主导出一个富有正能量的思政课堂。培养“六要”教师还要求教师要多花时间学习,下苦功夫拓新思维,拓宽视野,令思政课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是新鲜的、有趣的、令人向往的、易消化的,做到思政课有说服力、亲和力、实效性。思政教师的业务能力强,才能强有力地主导出逻辑缜密的思政课堂,推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根本保障——创新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思政课堂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思政教师不能蛮干,要学会巧干。在守正政治立场、价值观念的基础上,灵活多变地创新教学方法,以达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1.采用“進阶”学习模式

刚进校一年级的中职生,大部分学生在不引导的情况下,对于复杂的问题,难以实现独立思考和成果展现。这时候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学习法,即按“问题导向—独立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分享—小组互评—教师总结归纳”的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将问题设置得细致一些、浅显一些,方便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合作讨论中得到锤炼,获得自信。而到了二、三年级,经过一学年问题导向学习模式的锻炼,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成果表达能力等都会有较大的进步,这个时候教师再依据所教学班级实际能力的提升,主导课堂,陆续加深问题难度,进阶使用专题式学习模式,则学生也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提升核心素养。例如在“建设美丽中国”这一课的教学中,就可以将全班分为五组,扮演全国人大代表的角色,就家乡如何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自己小组的建议。这种专题式学习的探究内容往往题目较大,需要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及深度的思考、总结概括,如果在一年级时就过多地采用专题式学习模式,学生难以准确、有深度地去思考、解答,会打击其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

2.借助信息化教学

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必然离不开对互联网的有效借助。信息化教学不仅有助于老师发挥主导作用,将重难点讲明白、讲透彻,也有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例如在讲“政府的职能”这一课时,就可以课前让学生利用抖音、快播等平台,分组拍摄、录制身边的政府部门正在履行的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职能的影像,让学生切实留意到生活中政府对人民的服务,而后将拍录的影像材料进行剪切、编辑等,做成小视频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学生亲手做的教学资源定会令其有更深刻的感悟——人民政府服务人民。信息化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关键,只有教师真正理解信息化是手段,是让学生爱上思政课堂、读懂思政课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进血液的手段,才能更加精准地使用信息化造福课堂,而不是一味地利用信息化,加重学生课后的课业负担。新时代中职生的信息化能力,往往令教师们惊艳,学生利用互联网,发挥主体作用进行个性化学习、创作,提升中职生思政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融入地方特色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基本上每个地区都有绽放人性光辉的历史故事、英雄故事、创业故事、美德故事等。许多故事可能学生从小耳闻过,思政教师和学生共同将这些故事带入课堂,带学生到发生、记载这些故事的地方走走看看,共同关注、讨论。身临其境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讨欲望,让学生自觉发挥主体作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世界雕艺之乡——惠安,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意义与魅力,可以组织学生到优秀的石雕厂去参观学习,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为了追求工艺品的尽善尽美,为了做到鬼斧神工,工匠们是如何不辞辛苦,精益求精,而后沉淀为敬业、精业的职业精神。教师作为主导,基于教学目标,灵活设置教学内容,就能更有效地让学生自觉发挥思政教学的主体作用。

此外,还有情境创设、辩题讨论等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得当,也能帮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提升思政课堂实效。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思政课教学中,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教师摸索教学方法时,要遵循守正与创新的原则。守正是创新的基础,任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都应立足于这个基础。思政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时首先要坚持自身的政治立场不松懈,明确要将学生培养成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其次要坚持思政课的价值属性,要将学生培养成正义的、仁爱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公民[4]。创新是守正的重要手段,只有方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也才能更好地守得住“正”。守正与创新密不可分,教与学相辅相成,学生主体作用的实现必将对思政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思政教师不断学习以适应之。

参考文献:

[1]阿勒泰·赛肯.正确认识思政课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N].光明日报,2019-08-02.

[2]吴家华.“八个统一”: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J].红旗文稿,2019(7):11-13.

[3]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4]周小李,彭小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思想的逻辑理路[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9(2):12-16.

◎編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主导性主体作用思政课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政治课堂教学探讨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拒绝“伪引导” 正视主导性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