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华经
[摘 要]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作了部署、提出了要求。在开放的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守作为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宣传主阵地,上好思政课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尝试对中职思政课话语体系进行粗浅探索,意在提高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 键 词] 思政课;创新;话语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7-0152-0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019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其中第三要点强调要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运用青年学生易于接受的话语体系和活动方式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来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创新话语体系推进当前中职思政课改革已是必然。
一、话语体系
话语原本是作为语言学范畴的一个概念。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最先将“话语”一词应用在政治领域,如今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20世纪90年代,“话语”一词传入中国,国内学者开始研究话语在各领域的运用。话语体系,即话语表达体系,它是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常见于党建理论词语。复旦大学教授杜艳华在其《思想政治动员需要改善话语体系》一文中指出,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的话语表达方式需要有新思路,而这会直接促进教育效果和执政效果的提升。近年来,对话语体系的研究作为思政课的语言表达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校思政工作者的重视。
思政课话语具有实践性、阶级性、历史性的特征,并且在实践基础上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加强思政课话语体系研究对教学改革的推进与国家德育工程的实施有积极作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也是提高中国话语影响力之路,我们现在确实需要加强自己的话语建设,增强话语自信。我们要逐步建立全面的、透彻的、民族的、有强大影响力的、国际的话语体系。
二、中职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的创新
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他们大都是学习的“后进生”,更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他们正确意识形态教育的基础。思政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的方式和渠道有许多,如传统校园文化建设、团队建设、社会实践、企业文化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等,这些都是课堂主阵地的有益补充。如何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的主要作用,向45分钟要思政教育质量,首先我们的话语体系必须创新。
(一)从思政课话语体系主体分析
话语作为一种交往语言,是交流者之间的言语行为。在教学活动中话语体系表现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言语行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从话语体系角度来提高思政课实效性,最关键就是教师要怎么做。教育者作为课程的主要引导者,应该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来讲授知识。教育者作为课程的主要引导者,还应该本着师生平等的理念来讲授知识。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学生品德不一定不如教师,思政课堂教育是师生相互教育又是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师生间应该是以心灵激活心灵、以情感感化情感、以胸怀影响胸怀的教育过程。因此,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要把教育者的“教”与受教育者的“学”统一起来,要运用双方各自认同的互动式教学,牢牢把握住学生也是话语体系的主体这一定位。
(二)思政课学科特点要求的话语体系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中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是思政课的终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教师,还要有统一的课程标准。2020年秋季开学教育部即将在全国中职学校统一10门公共基础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改革,不是简单的换内容,而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课程上的具体体现。此次课程标准改革2014年就开始研制,专家们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有许多突破,体现在话语体系方面,新教材还引用了不少网络语言,很注重适应当代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体现了综合性课程的特点,超越知识传递性的学习,它关注教学过程,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自身的经验和感受对话,这样的对话增加了课堂的开放性,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从思政课学科特点出发,把握好课堂教学话语表达。
1.要创设适合教学内容的话语语境
思政课话语体系的话语语境指思政课话语体系所依附的教学与社会环境。话语语境是思政课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话语表達有重大的影响。许多思政课教师在话语表达上常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比如爱用政治话语、文件话语等。现在的学生独立自主意识强,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着多渠道的信息来源,他们很难对某种价值观盲目认同,因此,脱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话语就影响了思政课的实效性。
信息化的时代,思政课特别需要建立开放的话语方式。千万不要认为教师在认识上一定高明于学生,教师只是作为教学的启发者与引导者,通过引导受教育者独立自主思考,让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教育者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2.思政课教师要强化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活动设计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他认为对于学习,了解一般的原理、原则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发展一种态度,即探索新情境的态度,作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自己的能力,以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态度。长期以来,中职学生对思政课兴趣并不大,学校也更重视技能方面的教育,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和重视度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前提。
思政课课堂设计要遵循学生为教育主体的理念,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效果达成有明确的目标,思政课堂教学更侧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引起学生思考,其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不是简单的“会”与“不会”,学生常有半知不解的迷糊认知。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述是否符合学生的可吸收能力很重要,我们要加强教材话语的转化,尽量化抽象为形象、化概念为描述等,这是提升话语体系表达方式的关键所在。另外,课堂设计必须具有问题意识和现实意义,要多一些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为中心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明确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更喜欢自主参与式学习方式,要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内在动机和需求得到激发、唤醒、引导、启迪。
3.思政课要注重话语表达方式的“接地气”
中职思政课话语的选择要在课程标准的框架下适应学生的特点与社会发展需要,本着育人导向、学生身边、专业特点等凝练而成,“小、近、实”更具有说服力。
中职思政课程是党中央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的重要阶段,是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的关键时期。新时期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课关键课程作用,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运用青年学生易于接受的话语体系和活动方式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来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张玲.如何提升中职德育实效性[N].中国教育报,2018-12-04(11).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OL].2019-12-05.
[3]王灿.自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效性提升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0(4):96-99.
[4]高建华.工程伦理维度下建筑类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17):154-156,161.
[5]陈仕伟.“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在高校思政课教學中的实现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17-122.
[6]孔令梅.渐进自主理论框架下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6):57-59.
◎编辑 原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