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分层次教学与实践思考

2020-03-17 10:08颉剑锋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8期
关键词:施工图理解能力教学效果

颉剑锋

[摘           要]  基于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的特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不但能够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同时还能够降低课程教学难度,保证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节约教学资源和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立足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实际,对分层次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并总结其实施过程及实施经验,做好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评价,为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    键   词]  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分层次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8-0056-02

在目前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教学中,由于课程难度较大,而学生在接受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课程实施效果不明显。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不但能够降低课程教学难度,同时还能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和理解能力开展专项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满足课程教学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对分层次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总结分层次教学模式经验,为整个教学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持。

一、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一)课程教学难度大

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具有课程教学难度大的特点,学生需要掌握较多的知识,并且具备较好的理解能力,才能够学好这门课程。基于对课堂教学的了解,以及对学生基本能力的了解,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教学专业性强、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以及学生理解能力弱等问题,对整个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较大制约,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基于对课堂教学的了解,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次教学能够优化教学流程,调整教学方式,使教学能够按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分层次展开,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降低课程教学难度具有重要影响[1]。因此,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实施,是做好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教学的关键。正确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能够推动课堂教学的不断创新。

(二)学生理解能力差异大

从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内容来看,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识图基础,同时,需要学生在专业课知识方面有较多的储备。否则,在识图课程学习中会存在较大的难度。由于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出现理解困难的现象,既影响了课程教学的实施,同时也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对整个课程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这一点来看,在课程教学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创新的有效进行。分层次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同时能够按照学生的层次进行有针对性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满足教学需要,以及降低教学难度具有重要作用[2]。通过分层次教学的应用,能够解决学生理解能力差异大的问题,使整个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能够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三)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必然需求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学模式和教學方法的选择,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考虑到课程教学的实际难度以及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实际表现,采用分层次教学能够实现对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对现有的教学流程和教学程序进行必要的调整,使整个教学创新能够依托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得以实施,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从当前高校课程体系的打造来看,既要重视课程内容的落实,同时也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应用。从这几方面入手,才能使整个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为教学的实施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这一点来看,应用分层次教学方法,能够使整个识读课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具备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在教学效果方面得到不断提升,对满足教学需要和提升教学水平,以及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具有重要影响[3]。

二、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一)细分教学内容,采用分组教学

在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分,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层次,按照不同内容,制订差异化的教学计划。同时,对学生进行分组,将理解能力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分在一组,采取专项教学的方式,使每一个学习小组在学习内容上都能够做到差异化和针对性教学,对提高小组的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细分,使课程内容在代表性和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方面得到提高,在满足课程教学需要和解决学生的理解偏差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在分层次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案的多样性和教学方案的分层次制定,推动了课程教学的实施,使课程教学能够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能力进行分层次调整,使分层次教学能够在落实过程中,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保证学生在理解过程中能够快速理解相关内容,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4]。

(二)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由易入难

在分层次教学中,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先选择容易理解的内容优先教学,对于不同学习小组的学生,应当按照理解能力匹配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逐渐掌握教学内容,并吃透每一部分专业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解决内容难度大和理解能力存在偏差的问题。通过这一教学方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具备更强的针对性,能够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内容的优化以及教学方式的调整,使学生能够接受个性化的教育和针对性较强的教育,对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应当与分组教学相结合,保证教学过程采取由易入难的方式推进,解决整个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和教学内容理解难度大的问题。

(三)做好基础教学,不断升级教学内容

在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教学中,之所以存在较大的难度,主要原因在于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在基础知识教学中,需要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基础教学质量,保证基础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具备较强的代表性。从目前基础教学的开展来看,在基础教学实施中,应当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将重点基础优先教学,将理解难度低的基础知识进行优先教学,使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为整个识图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细分以及对知识点的细化,使学生能够通过一个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逐渐积累较强的知识基础,并夯实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加强。通过这一方式,降低课程的教学难度,使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不断强化,最终在识读课程学习中能够有好的表现[5]。因此,这一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三、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课程分层次教学效果评价

(一)学生接受程度高

从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应用来看,整个教学过程在分层次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得到了有效实施,在教学效果方面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其中学生的接受程度高,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学生的理解能力差距得到缩小,同一小组的学生能够采取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学生在教学内容理解方面难度较小,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效果,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以及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接受程度更高,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方向地学习,在识图课程的学习中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满足学习要求,提高学习效果,主动按照教师的要求和布置的课后作业做好复习和预习[6]。

(二)教学难度得到降低

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使整个课程教学得到合理的调整,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以及满足课程教学需要和降低课程理解难度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知识点的分散,使整个识图课程教学能够成为若干个知识点的集成,对整个教学知识实现了化整为零式的知识点分配,使整个课程的教学难度得到有效降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解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不对应以及教学难度大的问题。通过这一方式,解决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整个课程教学在实施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学生的具体理解情况调整。因此,这种教学方法满足了教学要求,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解决课程教学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分层次教学作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对降低教学难度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学生的识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通過分层次教学,学生的基础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知识得到了不断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有效的识图能力,能够在识图课程的学习中有良好表现,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升学生的识读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应当对分层次教学的优势以及取得的教学成效进行总结和分析,将分层次教学作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通过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正确应用分层次教学方法,为整个识图课程教学提供有力的方法支持,解决识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不对应以及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四、结论

通过对识图课程教学的了解,在课程教学中考虑到课程教学难度大以及学生理解能力存在差异的现状,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不但能够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同时还能满足课程教学需要,使课程教学实效性和课程教学效果方面有所提升,同时,达到降低课程教学难度和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目的。因此,有效应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并构建教学体系,对整个识读课程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明扬.论建筑学专业学生在设计中的形态建构偏好[D].北京:清华大学,2014.

[2]常征.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研究[D].江苏:东南大学,2015.

[3]王颖超.建筑学专业教室空间尺度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2.

[4]刘嘉倩.高校建筑学专业之景观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5]段昭燕.建筑学专业教学中的设计工作模型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1.

[6]王燕.现代建筑学专业教育建筑中学习空间的特征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施工图理解能力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及施工图预算编制
把“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当前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思考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