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0-03-17 04:07王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27期
关键词:游戏教学策略研究小学数学

王舟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义务教育将加速培养高素質人才.因此,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将游戏融入教学实践中.游戏教学法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得到极大的激发,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入和积极的挖掘.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有趣好玩的游戏,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策略研究

引 言

游戏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丰富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方法.这种 “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游戏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是因为游戏种类繁多、游戏规则较为简单,最重要的是能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能使学生在游戏体验中学会知识.但是目前的游戏教学法过于注重“乐”的部分,忽视了“教”的内涵,导致两者相互脱离,从而失去了“寓教于乐”的真正意义.因此,本文将从措施的角度展开详细的阐述.

一、角色扮演游戏

游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游戏的创设,这对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数学教师只要认真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很多游戏都可以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感.经过观察可以发现小学生,尤其是女学生普遍喜欢玩“扮家家酒”的游戏.这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认为在教学加、减、乘、除法的时候可以玩这种游戏,既能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会计算,又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教学“加法”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小学生到文具店买文具”的游戏.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我们要完成这个游戏,那么需要哪些人物或道具呢?”学生纷纷举手并回答:“需要几个小学生、售货员和一些文具.”教师在肯定学生的说法之后让学生主动举手报名参与并扮演其中的角色.由于举手的学生非常多,教师提议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开展,学生表示同意.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道具,如铅笔、尺子、橡皮、小刀、圆规等,并且告诉学生哪个小组先准备好就可以上台进行表演.第一小组开始表演:售货员将本店的铅笔、尺子、橡皮等文具摆放在“货架上(讲桌)”,这时旁边三名小学生商量着说:“这有一家文具店,我们进去看看吧.”售货员非常热情地说了句欢迎光临,三名小学生走到讲台前看了看商品和价格,上面标注的铅笔是3元一支,尺子是2元一把,橡皮是1元一个,三名小学生分别从兜里拿出了“一张五元、两张两元、一张一元”,一共十元钱,他们分别买了一支铅笔、一把尺子和三个橡皮.这时,一名小学生问售货员:“一共多少元钱?”售货员在黑板上计算了一下说:“一共八元钱.”三名小学生分别给了售货员一张五元,一张一元,一张两元.教师提问:“这三名小学生还剩下多少元钱?”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两元钱.”教师让学生将这中间涉及的计算写在黑板上,学生很快就写出来了:3+2+1+1+1=8(元),10-8=2(元).在表演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学生在计算方面的速度有一些慢,但是正确率非常高,可以看出他们提前下了一些功夫.整个表演过程还是非常形象生动的,引得其他学生哈哈大笑.

二、火柴棍游戏

教师在创设游戏的时候要注意玩游戏的客观条件,需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设置简单的道具,并且要求能开发学生的思维.经过观察发现,“火柴棍游戏”非常适合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是因为游戏规则非常简单,而且火柴棍容易获得.围绕火柴棍的游戏有火柴棍摆算式、火柴棍摆图形以及双人取物.

例如,在教学“算式”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定量的火柴棒,将其摆放成各种不成立的等式让学生移动特定数量的火柴棒使得等式成立.教师拿胶带纸将火柴棒固定在黑板上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移动的时候也可以轻松取下火柴棒.第一道题目是两根竖着的火柴(11)减四根竖着的火柴(1111)等于两根竖着的火柴(11),要求移动一根火柴使得等式成立.有的学生直接将一根竖着的火柴棒移动到等号上面构成一个不等式,虽然正确但是有投机的嫌疑.有的学生开发思路,将1111中的第二个1横过来放在第三个1的上面,就变成了1+1,整体就变成11-1+1=11.其他学生受到启发也学会了将火柴棒横过来,解决了很多类似的问题.教师在和学生玩火柴棒拼图形游戏的时候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将火柴棒摆放成六个正方形,组成上面三个下面三个的长方形,让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玩这个游戏,即取走三根火柴棒,让整体只剩下4个相同的正方形;取走四根火柴棒,让整体只剩下4个相同的正方形;取走五根火柴棒,让整体只剩下3个相同的正方形.”教师开始计时,让四个小组同时开始动手做,看一看哪个小组可以率先做出来.方法有很多,有的小组在做出来之后还继续做其他的,因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个游戏是非常感兴趣的.其实学生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也做了大量的计算,需要不重不漏地数出正方形,提升了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只需要为学生出好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即可,不需要过多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中.

三、猜字谜游戏

竖式是小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之一,这对以后的学习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计算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学生上课的时候没有好好听教师讲解,这就导致基础不牢靠,为日后的学习埋下很深的隐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创设猜字谜游戏,将数字摆放成竖式的样子让学生推导与计算.这样不仅能规范竖式的写法,还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例如,教师给出一个竖式,第一横排是“字字谜”三个字,第二横排是“谜数”两个字,正摆放在“字和谜”的下方,最后一横排是一个字“谜”,正摆放在“数”的下方,然后画一个横线和加号,在下面写上“猜字谜”三个字,正好对齐摆放就可以了.在这之后,教师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竖式,每一个汉字代表一个数字,让学生写出这个竖式.学生在这之前从未接触这样的竖式,感到非常特别,于是立刻动手开始尝试.一名学生很快就做出来了,通过这名学生的动手操作,我们知道这名学生已经掌握这种游戏的核心,而其他学生在听了之后立刻有了灵感,在做相同游戏的时候很快就得到了答案.除了中文字母外,教师还可以将题目变成英文的,如第一行是FORTY,下面对应的是TEN,分别和上面的RTY相对应,第三行是TEN,画上一个横线,还是加法,最后一行是SIXTY.这个竖式非常巧妙,因为每一行都是一个完整的单词,而且可以构成一个竖式.这样巧妙的题目是非常难想的,因此,教师可以多观察其他教师设计的教学游戏或从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最好的方法就是反推,写出一个竖式之后将其变成汉字或字母,能大大降低出题的难度.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能注意到前进一位对竖式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书写.

四、称重游戏

除了基本的计算能力外,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涉及了动手环节,但是为了节约时间,教师都会忽略这一环节或让学生自己在课余时间制作,这样无法达到训练学生的目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称重游戏,在为学生准备相关的教具之后让学生自己称重,引导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积极学会思考问题并判断正误.

例如,在教学与“千克”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可以提前告诉学生从自己家里带一些东西,如苹果、矿泉水、书、杯子等,提醒学生在下节课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提前放在自己的书包里面,注意不要拿非常大的或太重的东西.在上课时,教师要选择其中一些重量不是很大的物体进行称重,先将事先准备的“称”分发给各个小组,再让学生分别拿着苹果和杯子掂一掂哪个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说出大概的比较,而其在黑板上记录每个人的判断.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看称.然后,教师要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称重,在这一期间,教师要在各个小组内进行巡视,必要的情况下要给予适当的指导.最后,教师要亲自进行称重裁决,判断哪一组的测量更加准确,邀请表现突出的小组上台讲解测量方法,主要介绍如何才能测量得更准确.教师要注意将竞争性游戏巧妙融入学生的讲课过程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也要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合力完成其他称重任务.

五、动手做一做的游戏

学生的动手实践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部分.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比较丰富,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处于启蒙阶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游戏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动手做一做的学习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入游戏教学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这一知识点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先引导小学生从“长方体的组成面、线等特点”学习这一内容,再引导小学生尝试以小组为单位试着做一个长方体,并比一比谁做得长方体更漂亮.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长方体的知识,知道长方体由六个面组成,对面面积、形状都相等,六个面可以都是长方形,也可以有四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你们能试着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吗?”教师请学生和同桌一起完成长方体的制作,看一看哪个小组制作的长方体更好看、规范.小学数学教师给予小学生一定的课堂制作时间,引导小学生和同桌通过讨论完成长方体的制作过程,引导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长方体的制作.在有的小组完成之后,学生在讲台上和其他同学以及教师分享自己小组制作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是如何制作的,而小学数学教师给予勇于分享的小组肯定和鼓励.最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全班小学生将制作的长方体放在一起,完成一个类似“积木的搭建”的活动.这样的游戏教学活动能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地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 语

游戏教学法的核心就是“趣味”,但是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在创设游戏之前要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再思考游戏内容是否可以达到这一教学目标.这样会保证学生在游戏中收获快乐和知识,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游戏的来源非常丰富,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认真观察生活挖掘游戏,也可以观看优秀的教学资源,但是要适当调整游戏环节和规则以适应自己班级的学生.

【參考文献】

[1]程祖刚.“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3):206.

[2]张志超.数学游戏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价值与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3]陈式云.浅谈新背景下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67.

[4]鞠靖.快乐数学,趣味学习: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9(4):90.

[5]张延海.论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66.

猜你喜欢
游戏教学策略研究小学数学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