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为物——中国传统雕塑的抽象因素

2020-03-17 04:10朱晨
雕塑 2020年5期
关键词:表现手法物象形体

朱晨

“抽象”在《汉语大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意思有四种:一、将复杂物体的一个或几个特性抽出去而只注意其他特性的行动或过程。二、将几个有区别的物体的共同性质或特性形象地抽取出来或孤立地进行考虑的行动或过程。 三、不具体;笼统。四、因无形而看不见的。可以看出“抽象”一词在汉语语境中包含的是思考或行动的一个过程,和具体、有形能见的相对应的意义。

从这角度来看纷繁复杂的艺术造型中的“抽象”,其意义几乎涵盖所有角落。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造型艺术都离不开抽象的造型语言:二维造型中的点线面、色相色度、明暗强弱;三维造型里的长宽高、面积体积、肌理质感等。这些造型语言本身就是人类在现实自然和社会环境物像中里抽象出来的。只是,抽象的造型元素会在不同的历史进程中,因题材内容、风俗习惯、审美偏好,而展现出不同面貌风格。比如,原始造型单纯古朴;夏商周造型凌厉诡魅;秦汉造型磅礴雄壮;隋唐雍容华贵;宋代温婉细腻……此时抽象的造型元素会披着具象的外衣或赤露本色来表现自己,类种可谓繁复多样,彰显着每个时代的风貌。

中国传统雕塑造型中虽无“抽象”之说,却有抽象之道,抽象之器。溯流求源其中蕴含的“抽象”,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认识传统,为当代造型艺术创作提供更好的前瞻。本期以传统雕塑中的“抽象”说为引,邀请几位专家学者,以各自观点进行解读,探讨艺理之趣的同时,期以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

具象與抽象是当代艺术中两个相对应的概念和不同的造型手法。具象是指具有对象实体的可被感知的形象,从具体的物象中抽离出不能被人的感官所直接把握的形体,那我们就会说这是一件抽象的艺术作品。今天我们用具象和抽象来表述艺术作品的时候,往往仅指艺术作品的外部造型,如果要来讨论这件作品的内涵,那我们又会从心理学或者社会学的范畴来展开。

但是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并没有具象与抽象的概念,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象”字不仅是形态、样子,还包括作品的气象和内在的意境。“大象无形”是说一个物体的形除了表象的形体之外,还要体现其内在的气象与境界,这个“无形”的概念并不是表示没有形,而是说外形已经具有超越个体形象或某一类物象的宽博的气象或者精神内涵。《论语·为政》中有“君子不器”之说,何谓“器”?《易经·系辞》称:“形乃谓之器”,器物就是具有某一固定形体的物件。“君子不器”是说作为君子不能如器物般为某类物件所雍,而是要超越这个形体具有宽博的气象,因此与“大象无形”同意,说明只有超越了具体的形器之限,才能显现出宏大的气象。

与之相应,中国传统艺术中还有一个相关的概念,就是“真与实”,今天我们说作品的写实,更接近于具象的意思,即表现了物象的具体形象,因此具象的作品有时我们就称之为写实的作品。但是中国艺术中的“实”不仅是落在外形上,更多的是表示形体背后所具有的真实的内涵,因此传统艺术中有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写真”。“真,不虚假也”。(《玉篇》)“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说文》)写真的手法是通过写形抓住事物内在的真实所在、精神气质来打动观者,如果能做到,即符合传统关于真实的概念。比如佛像,我们称之为造像,是指按照佛教教义造出相对应的形象来。但是《金刚经》中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即不住于佛的外相,只有空一切相,才能达至佛的真意。因此,镌造佛像时并不是只造一个佛的样子,最重要的是创造佛“无所住”的境界,这种表现内在本质的直指才是中国传统艺术所要体现的真实。

也正因为中国传统艺术强调内在的真实性,因此也就无关乎所谓造型的具象与抽象,无论是具有我们今天所认为的抽象性的三代石器、玉器、青铜器及其纹饰;还是具有具象性的人物、动物、山水景物等等,都不是仅落在物象的外形上,目的都是为了体现其精神实质,并且不同物体所要表达的内涵是一致的,就是天地人三才之道。

所以在此我们来讲中国传统雕塑的抽象,不应是指其造型的抽象,而应强调其内在的抽象因素,这种抽象因素可体现在理念的抽象和表现手法的抽象上。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道德经》)这是说道存在于一切物之中,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恍惚状态,深远而不可得见,物体在不断的运行分离聚合中形成了无穷无尽的物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又皆具有道性。道所具有的一统性、根原性、存在的广泛性和发展的无限性,使得中国传统艺术始终以表现事物的道性来体现对生命生生不息的永恒追求。在传统艺术理念上首先体现为时空的一体。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出很强的整体关照,认为宇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系统,“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为宙”。时空的一体产生了与之对应的天人合一观, 艺术创作始终以体现这一理念为目标。“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中国传统艺术的另一抽象因素是以“传神”作为基本的审美追求,核心命题是“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画之为用大矣。盈天地之间者万物,悉皆含毫运思,曲尽其态,而所以能曲尽者,止一法耳。一者何也?曰:‘传神而已矣”。(邓椿《画继》)中国传统雕塑相比于今天更注重传神与气势的表现,也以“气韵生动”作为其品评的标准。

中国传统艺术表现手法的抽象因素中“写”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当有人问清代画家王石谷如何是士人画,他说;“一‘写字尽之,此语最为中肯。字要写,不要描,画亦如之,一入描画,便为俗工矣”。“写”是最直指人心,最直接表达艺术家心性的表现手法。“刀法如笔法”,(黄宾虹语)传统雕塑在镌刻时也同样采用了“写”的方法,因此可以表现出紧劲连绵、神全气惯、刀尽意在的传神之作。

线是人类视觉中最简洁的形式,是对事物象状和本质高度提炼后的表达。中国艺术将“线”的“简易之道”充分发挥在各种艺术形式之中。所有的中国艺术都具有线的特性,传统雕塑的根源性使得“线性”特征也成为了其重要的抽象因素。并且,许多古代雕塑家的画家身份、传统雕塑的粉本特性、时空表现中的塑绘并用等等,也使得“塑绘一体”成为了传统雕塑的重要抽象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雕塑中原本没有具象与抽象的概念,今天我们来讨论传统雕塑的抽象表现,是讲其所具有的抽象因素,其中包括抽象的理念和抽象的表现手法。他们不仅是在雕塑的外部造型上,更是以表现作品的意境和内在的气韵为主要目的。可以概况为道与艺、时与空、神与形、写与真、线与体、塑与绘等多个对应关系。如果能够厘清这些抽象的因素,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以传统艺术的理念来进行当代雕塑的建构与表现。

猜你喜欢
表现手法物象形体
如何与物象相处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厚重感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以“非美”意识辨析观光旅游产品的设计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