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畅泽
[摘 要] 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有关键的作用。对于音乐教育在各个环节中的重要地位,如何更好地培养出能够胜任新时期幼儿音乐教育工作的人才成为重中之重。针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后找出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及措施。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现状;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2-0136-03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中职学前专业的音乐教育,笔者开展了针对广东省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问卷调查,并走访了广东省汕头市幼儿师范学校、鮀滨职业技术学校、金平职业技术学校三所中职学校,通过访谈、参观、课堂观摩等方式对学前专业音乐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进行了调研。窥斑见豹,此次调研结果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更多客观依据。
一、现状
(一)课程设置
注:表1、表2摘自“鮀滨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时间安排(2019级)”。
从表2、表2可以看出,鮀滨职业技术学校学前专业由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其他三类教学模块组成。音乐类课程包含在专业技能课中,有歌唱与指挥、乐理与视唱练耳、键盘,其他学校尽管课程名字有所不同,但都是唱歌、乐理与视唱练耳、钢琴这三项。三门课程中,键盘的学时量最大,再从宏观角度看,音乐类课程占技能课总学时为18.3%,占总学时仅有7.1%。
(二)教材使用
各个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类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各有不同,但均为教育部规划教材。通过翻阅这些教材我们发现,教材内容较为丰富,且难度的层次递进合理。例如,汕头市幼儿师范学校使用的由杨践明主编的幼儿歌曲弹唱中,共选用近200首常见的幼儿歌曲、国内外经典儿童歌曲,每首歌曲的伴奏谱例后也附有歌曲分析和弹唱方法,可以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三)学生基础和师资力量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中职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总体较弱,一半多的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音乐相关知识,而且学生普遍认为对音准和乐谱的掌握能力较差。尽管如此,他们对音乐的喜爱程度却出乎意料:96%的学生喜欢音乐,过半的学生参加过音乐类的比赛或活动。
教师方面以金平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共有4位音乐教师,担任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和全校各个专业公共音乐课的教学。通过座谈我们了解到,他们分别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等院校的音乐专业,尽管每一位教师都具有较高的钢琴演奏和声乐演唱水平,但他们在从事学前专业音乐教学前对该专业的音乐课程基本不了解。多年来,他们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改进,为探索一条真正适合学前专业学生音乐学习的教学之路而不断努力着。
(四)教学情况
1.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的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半,由于学习时间有限,加上教学内容较多,学前专业音乐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强调“实用性”。尤其是乐理教学内容以“少而精”为导向,一般只学到转调的阶段。除此之外,教学中非常重视儿歌的弹唱技能,这也是根据就业反馈做出的侧重点。
2.教学方法
根据对鮀滨职业技术学校钢琴课的观摩以及对教师的访谈,我们发现学前专业的音乐类课程以集体课为主,小班教学为辅。从问卷结果来看,教师最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讲授法、示范法,有时会采用合作学习法,很少采用生动的、带有研究性的教学法,不得不说与当前前沿的教学法有些脱节。
3.教学评价
学前专业音乐类课程的教学评价多采用考核的形式。汕头市幼儿师范学校对考核的把控较为严格,音乐技能课几乎每节课课前都会采用检查的形式,音乐理论课也会进行阶段性测验,但这种评价类型仍属结果性评价,评价主体还是教师,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五)教学条件
各中职学校学前专业的音乐教学条件参差不齐,但都具备音乐课室、琴房、多媒体设备等必需的教学环境和设备。在我们走访的学校中发现,教学条件较好的是鮀滨职业技术学校,该校有8个独立琴房,70多台电钢琴,并配备了耳机,可以做到无声教学和练习,同时还有声乐阶梯教室和排练厅,硬件设施较为完备。
二、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问题
1.课程设置不够全面
首先,对音乐欣赏不够重视。我们走访的学校中,只有鮀滨职业技术学校为学前专业开设音乐欣赏课,但教学模式也比较单调。其次,我们也没看到(幼儿)音乐教学法的相关课程内容。最后,即兴伴奏的学习不够系统,虽然即兴伴奏在钢琴课中占了很大比重,而且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但它也只是被合并在钢琴课中,没能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2.课程设置分科化
根据现状分析,可以看到鮀滨职业技术学校学前专业的音乐类课程中,乐理与视唱练耳在第二学期开设,但歌唱和钢琴在第一学期就开始了,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在上钢琴课时,学生必须先认识音符、时值、节奏等音乐要素才能弹琴,这些正是乐理课中的基础知识,诸如此类,这三门课程其实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可按照校方的课程安排,学科之间是无法实现技能与知识融合并行的。
3.课时量不够
上文说到,鮀滨职业技术学校音乐类课程占技能课总学时18.3%,占总学时更是少到了个位数。调查结果也发现,学前的各类音乐课的课时为一学期16~18节,几乎为每周为一节。课时量不够导致教学内容缩减,也限制了很多教学活动的开展。当我们在问卷中问到“你对学校音乐课设置有什么建议?”时,九成以上的学生提到要求增加课时。
(二)教材问题
1.当前教材缺乏有效适用性
据教师反映,在教学中对教材的使用率只达50%。一是由于教材内容普遍滞后,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唱歌》中,90%还是《二月里来》《花非花》等20世纪的艺术歌曲,缺乏当今时代特色;二是教材内容有些枯燥,专业性过强,缺乏实践性。
2.没有校本教材
我们发现,目前使用的教材中很少涉及传统音乐文化或是体现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那么校本教材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可当前学前专业中,均没有关于音乐的校本教材,无法做到教学完善和知识补充。
(三)生源与师资問题
1.生源较差,基础薄弱
随着社会对幼师的需求量变大,各个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均扩大了办学规模,可录取门槛却变低了,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音乐基础为零或者只是为了考试突击学习。因此,学生入学前的音乐基础非常薄弱:不识五线谱,没有音准概念……这种现状对教和学都是很大的挑战。
2.师资匮乏,教学任务重
金平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现有学生300名左右,教师有4位,生师比为75∶1,比国家规定的普通教育的比例超出三倍还多,更谈不上技能教育的理想比例。师资的缺乏导致现任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纷纷表示,平均每人一周要上20节课,以至于没有精力组织课外音乐活动,甚至很少有时间进行科研和进修。
(四)教学问题
1.教学内容缺少音乐文化渗透
当前学前专业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过于重技巧轻文化,教学内容缺乏艺术性和人文性,导致课堂没有深度,学生学到的知识缺乏内涵。尤其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它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若是自身都没有知识储备,更难提对幼儿进行引导和传播。
2.教学方法落后
根据现状描述,我们发现整个教学过程缺乏主动探究型的学习模式。问卷调查数据也显示,音乐教师最常采用的方式是“演示法”“讲授式”,62%的学生反映教师很少进行不同的教学尝试和教学活动,几乎没有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专业特征来进行引导与教学,这样可能会出现水平分化、能力不足、理解不到位等问题。
3.教学评价单一
在学前专业的音乐教学评价中,仍将技巧的好坏及技能的把握程度作为考核标准,至于学生获得了何种幼教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很少体现,但学前专业并不是培养“歌唱家”或“钢琴家”,而是要培养能够胜任幼儿音乐教学的幼师。因此,在教学评价时不能一味地测验、考核,换成课堂模拟、教学实训、情景模拟等效果可能会更好。
(五)音乐活动及社团问题
音乐活动由学校不定期举行,以比赛的形式为主,多为合唱比赛、才艺比赛等,但频率不高。社团方面也不理想,只有鮀滨职业技术学校有舞蹈社、古筝社等,但都没有针对学前专业的社团,学生缺少如表演、器乐等音乐技能领域接触和深入的机会,音乐素养并没有得到充分拓展。
三、改进的建议及措施
(一)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
学前专业目前的三门课程都以学科的形式独立存在,但它们之间有很多教学内容都有交叉和重叠,因此,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学习进度的前提下,打破课程教学之间学科体系的束缚,将各类技能融会贯通于课堂之中,通过增加、删减、整合等方式综合音乐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把同类事物主动建构成知识框架,从而可以灵活运用,这样也能够缓解对课时量的迫切需求,并且有效解决课程分科化的现象。
(二)编写有特色的校本教材
基于目前学前专业对音乐教材使用率不高的现象,编写符合学校自身情况的特色校本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校本教材首先要以审美为核心,体现幼儿音乐本身的艺术美,突出音乐作品的内涵,将音乐知识技能学习融于音乐审美体验中。其次要注重实践性,以就业为导向加入更多的音乐综合实践训练。最后要加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例如广东地区的粤剧、潮州音乐等都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它们列入校本教材中,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还能彰显当地学前专业的教学特色。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首先,学前专业的教师应定期走进幼儿园,真实地了解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动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方式,使学前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好地与幼儿教学顺利接轨。
其次,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善于运用互联网的优势,一是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学形式;二是可以获取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弥补书本上知识的漏洞,丰富教学内容;三是可以观看国内外优秀的教育视频,学习专家及一线教师成功的教学经验,探索和了解学前教育的新动态,通过吸收和运用精华,由普通书匠提升为具有现代理念的高水平教育工作者。
最后,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前反思——对教学设计进行查缺补漏;教学中反思——根据学生学习进程和状态,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后反思——总结整个教学过程的优缺点,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优化教学手段。
(四)增加有文化意味的音乐鉴赏内容
在鉴赏过程中融入更多有文化意味的内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侧重。第一,多元化音乐的鉴赏必不可少,对于学前专业来说,这种多元化应贴近幼儿教学,通过对中外各类儿歌的欣赏,感受不同文化环境中各种音乐的思想、形式、表现手法等,从而可以更好地运用。第二,在鉴赏中要突出音乐的文化性,比如在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时,学生不仅能了解交响乐这一形式,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一种勇敢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鉴赏过程将审美体验与思想文化完美融合。
(五)改进教学模式
1.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通过相同阶段的学习后,也会出现两极化的现象,所以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发展。教师应时刻把握学生的水平,发现学生的差异,从而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订教学目标,用基本把握、掌握、熟练完成等程度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2.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小组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和展示的空间。例如,在“三度音程”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选一个主题进行分组讨论,上课时由教师将学生的答案整合、归纳,得出结论,如此既可以节省上课时间,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3.情境教学,言传身教
教師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唱歌时学生嘴张太小,可以让学生想象前面有美食,让他们张大嘴去“吃”,稍作点拨课堂气氛便可以活跃起来。同时,学生也能学会如何利用活泼的方法上一堂幼儿音乐课,这种亲身参与的形式胜过学习再多的理论知识。
(六)增加音乐社团
不同的音乐社团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不同音乐特长:表演社通过舞台表演丰富学生的音乐实践、锻炼心理素质;器乐社则增加学生的音乐技能。因此,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投票,组建2~3个学生感兴趣的音乐社团并选出领导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定期举行汇演,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从而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养。
随着学前教育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幼师需求量变大的同时对其质量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对于学前专业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影响中职学前专业音乐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了培育出具有较高音乐水平的幼师,学前专业需要保持现在已有成绩的同时,在音乐课程、教材、教学、师资等方面进行有效改革,从而确保毕业生可以全面胜任幼教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嘉琪.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基于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性方案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7).
[2]王瑶.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教学改革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3]孟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思考与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