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建设和运行问题剖析

2020-03-17 03:56金永玲高玉刚郭永霞王丽艳张海燕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16期
关键词:双导师专业学位

金永玲 高玉刚 郭永霞 王丽艳 张海燕

摘  要 为了明确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运行的限制因素,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保护学科双导师制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剖析。植物保护学科双导师制运行十几年,取得一定的成果,不同调查对象都肯定了双导师制的必要性,但是还存在导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资金支持较少、校内外导师交流不足、培養模式不符合应用型人才需求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现,有利于挖掘双导师运行问题的根源,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推动双导师制更高效地实施,提高农业专业硕士培养质量,满足农业现代化生产需要。

关键词 植物保护学科;专业学位;双导师;农业硕士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6-0019-03

Analysis o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Double Tutorial Sys-tem for Agriculture Professional Master: Taking Plant Protec-tion Discipline in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JIN Yongling, GAO Yugang, GUO Yongxia, WANG Liyan, ZHANG Haiyan

Abstrac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limiting factors of the operation of double tutorial system for agriculture professional masters, the paper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double tutorial system for plant protection discipline in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he double tutorial sys-tem of plant protection discipline has been in operation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and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different subjects affirmed the necessity of double tutorial system.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unreasonable age structure of mentors, less finan-cial support, insuffici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utor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and training mode that does not meet the need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he discovery of these problems will help us to dig into the root causes of the double tutorial system ope-ration problems, and fi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so as to promotethe more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tutorial system,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training of, and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Key words plant protection discipline; professional degree; double tutorial system; agriculture master

1 前言

我国研究生教育自1978年恢复招生以来,经过40余年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009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从学术型人才培养逐渐转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导致专业硕士学位招生数量增加。同时,新形势下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发生改变,国家对专业硕士培养也提出新的要求 [1]。

因此,在新形势下,更新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践行“四个统一”,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导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质量,就尤为重要。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生培养也面临相同的问题。本文剖析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保护学科专业硕士学位双导师队伍现状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的根源。

2 当前植物保护学科教师队伍构成情况

目前,植物保护学科教师队伍情况见图1、图2。

截至2020年1月,校内教师共计24人。可见,近几年教师数量增长缓慢。目前的24名教师中还有五人属于兼职教师,即除了教学任务,还肩负学校或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可见植物保护学科教师资源相对比较紧缺。

截至2020年1月,博士学位教师18人,相比2016年增加四人,占比75%。硕士学位教师人数相对稳定。高级职称人数没有增加,中级职称人数逐年增加。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相对比较合理,45岁以下教师在8~10人,维持在38%~42%。

校内24名教师中,其中有15人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三人为博士研究生导师)。近五年,研究生导师的人数也没有大的变化,基本维持在十四五人。

3 植物保护学科当前导师队伍构成

由图2和图3可见,2016年到2020年1月,校内教师数量有所增加;但是,植物保护学科校内研究生导师数量维持在十四五人,数量上没有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近几年引进的人才多为刚毕业博士生,需要几年的培养才能具备培养研究生的能力和素质。校内导师博士学位占比87%,说明导师的学历水平较高。教授职称的导师11人,占比73%;副教授四人,占比27%。45岁以下导师四人,占比27%。同时,聘用校外导师25人,博士学位三人,硕士学位八人,学士学位14人,占比分别为12%、32%和56%;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分别为七人和18人,占比28%和72%;45岁以下导师三人,占比12%。

由以上数据可知研究生导师队伍职称结构较高,但是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校内和校外45岁以下导师占比分别是27%和12%。

校内15名导师均为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学历结构高;其中教授有11人,职称结构也高。每年植物保护学科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十二三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四五人,基本上每个导师一两名研究生,可以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双导师建立于2005年,已经运行近15年的时间,取得一定的成果。校外聘用的25名导师均从行业技术专家中遴选产生,均有涉农学位背景,并在各级农技推广和农业科研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从业八年以上,生产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共计11人,占比44%,学历结构相对较高;100%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其中研究员七人、副研究员三人、高级农艺师14人、高级工程师一人。校外导师可以协同校内导师保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校外导师的工作单位主要是黑龙江省的各个大型农场,如建三江管理局的各个农场、牡丹江管理局各个农场等,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建三江水稻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科研所等联合培养研究生;还有一些导师为黑龙江省科学研究院及各个分院研究人员,常年从事一线生产任务,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试验和实践场所。

4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双导师制运行模式调查与分析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双导师制运行模式调查  农业硕士招生至今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植物保护学科农业硕士双导师制度也随之运行了十多年。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分析双导师制度运营中存在的制约因素。问卷总结情况统计见表1,可见不同群体的意见是不同的。

对于已经毕业的农业硕士来说,他们普遍认可双导师制运行的必要性,可能是因为这部分学生目前都在农业生产一线,对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认识能力提高所导致的。仅有10%的在校农业硕士认为双导师运行没有必要,都是第一导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实施,他们也不愿意到生产一线锻炼与实践。还有的学生认为毕业后不一定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没有必要下去完成毕业论文。但是总的趋势都表现为双导师制的运行还是必要的。

而对导师的调查发现,所有导师都希望学生到生产一线实践,认为双导师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主要的是开阔学生的科研思路,有利于创造出新思想、新手段。对农业生产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调查也大力支持双导师制的运行,学生通过生产一线的锻炼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农业生产工作。

同时,对校内在研的学术型研究生也进行了随机调查,他们认为实践应用方面的研究如果有第二导师的指导,可能效果会更好,但是对于基础理论研究可能就不是必须了。

总的来说,学生群体、导师群体和用人单位都普遍认为双导师制的运行是必要的。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在调查中还发现了一系列问题。

1)学校对双导师运行的专项经费支持相对较少,而校内导师多利用科研经费把学生送到生产一线进行试验或实践,对于经费少的导师,或是与生产一线联系少的导师,可能会影响双导师制的正常运行以及运行效果。

2)受校外导师单位条件限制,不是所有单位都可以接收学生并提供学生进行相关试验和实践的设施和条件。

3)有些学生虽然选择了农业硕士,但是不喜欢到田间地头工作,怕苦怕累;还有少部分学生缺少与导师的科研交流,对待科研态度散漫,影响培养质量。

4)有些校内校外导师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校外导师仅仅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试验场地而已,对学生的科研设计和实施过程完全由校内导师指导完成。

5)有些校内导师缺少对专业硕士的培养经验,仍以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运行,学生的论文选题也多来源于导师的课题,而来源于第二导师单位的很少,这同样影响了第二导师的指导作用,专硕的社会应用型特点体现不够充分。

5 总结

以上调查研究发现,双导师制度得到师生和用人单位的一致肯定,说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双导师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果,需要持续运行下去;但是也发现一系列问题。

1)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植物保护学科校内导师数量少,增长缓慢;导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尤其是校外导师更为突出,因此需要加强校内外年轻导师的遴选。

2)双导师运行必要性方面:对毕业生、在校生、校内外导师、用人单位等不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普遍认为双导师制运行是必要的,有利于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双导师制运行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经费支持不足、校外导师试验条件有限、校内外导师缺少交流、学生到生产一线的主动性差、校内导师的培养模式尚待完善等方面。

以上这些问题,可能也是其他学科或是其他院校的共性问题。全国各农林高校在专硕培养过程中均提出激发双导师引领作用[2-3],但是在實际运行过程中也都出现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如研究生导师队伍不足、校内外导师结构不合理、青年导师缺乏、培养不到位问题日益暴露,而导师不重视、管理不规范、应用型特点体现不充分等问题更是广泛存在[4-6]。一些高校针对导师队伍建设中的这些问题尤其是双导师制提出相应改革措施,如加强学生在企业或基地的管理力度,加强联合培养质量[7-8]。笔者希望通过发现双导师制运行问题,挖掘问题根源,找到合理的改革措施,制订促进双导师制合理、高效运行方案,达到农业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谢绍锋,孟成民.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模式探索[J].广东农业科学,2011(1):212-214.

[2]熊娟,邓才彬.近六年来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综述[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4):14-18.

[3]肖新,刘正,焦立新,等.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协同式”培养模式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4(5):124-126.

[4]任清长,宣晶晶,王淑娟,等.农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与改革方向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7(9):143-146.

[5]张帆,叶恭银,袁熙贤.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浙江大学为例[J].科技通报,2015(2):247-251.

[6]王亚静.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以H省为例[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5.

[7]龚舒,刘光华,黄雪,等.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改革方向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31):3-4.

[8]缪爱英,高智谋.全日制农林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6):106-109.

*基金项目:全国农业教指委2019年研究生教育管理课题“农业硕士导师队伍建设研究”(基金编号:2019-NYYB-30);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生导师创新教育能力培养与实践”(基金编号:YJG2018014)。

作者:金永玲,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副教授,从事植物保护方向教学与科研工作;高玉刚、郭永霞、王丽艳、张海燕,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163319)。

猜你喜欢
双导师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高职院校“双导师”育人模式构建思考
技工院校“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初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导师”队伍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师团队建设研究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西部理工科院校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