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摘 要: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快速推进,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机遇与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不可否认的是各行业间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企业的利润空间也变得相当稀薄,企业唯有强化内部管理,积极探索科学先进的管理方式,规范各项企业管理行为,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而有效管控各类管理风险,护航企业健康发展。实施内控建设就是其中的一种有效方式,它可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使企业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内控建设进行探究,助力企业充分发挥内控建设的作用,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 内控建设 作用 建议
在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市场环境变化频繁的大环境下,企业如果不重视内部管理,自身的发展时刻都会受到不利的影响。实施内控建设,是企业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内部各项经营管理行为的主要手段。因此,内控建设也受到了众多企业及其经营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如何最大化地发挥内控建设的作用,也成为近年来各类企业及其经营管理者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内容。
一、企业内控建设的概念
企业内控建设是指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经营管理目标,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障制定的各项经营管理方针的切实执行,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益性、效率性等目的,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制约、控制、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方法、手段、措施和活动的总称。
二、企业内控建设的作用
内控建设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防范各种经营管理风险的必要方法与措施。企业内控建设工作,一方面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全体员工要充分认识到内控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其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增加价值、保障企业有序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全体员工要集中力量协同作战、全力推进相关制度、流程等方面的设计及执行工作。笔者认为,企业内控建设至少具有以下四点积极作用。
(一)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及完整
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是有关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有效的内部控制既能保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反应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与财务状况;也能发现并纠正经济业务的各种管理缺失和管理不规范,完善管理制度及流程,规范管理行为,进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防范企业各类经营管理风险
企业的经营管理时刻受到政策、法律、经济等外部环境和内部监督、信息化水平等内部环境的影响,而实施有效的内控建设,强化风险的分析与评估,预判、预警经营管理面临的各类风险,并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及改正措施,进而有效防控各类风险。
(三)保证企业各类资产的安全完整
实施健全有效的内控建设,可以对各类资产、设备从采购、验收、入库、出库、使用、直至处置、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全方位监督,进而保证资产管理各环节程序的严密规范,有效纠正各种损失浪费行为,达到资产管理安全完整、保值增值的目的。
(四)保证企业健康经营发展
有效的内控建设可以规范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行为,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各专业、各模块的管理制度,将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推进企业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融合,进而发挥多部门管理的协同效应,达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企业内控建设的目的和特点
企业内部控制要结合政策法规规定、行业规则约束、业务类型、市场环境、经营管理偏好等,利用内控建设的相关原则、技术、方式、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各类业务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活动进行统筹安排、组织规划和有效管理。通过贯彻实施既定措施,达到防范风险、堵塞漏洞、规范行为、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目的。一般来说,企业内控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一)全面性
全面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是由规范各项经营管理业务的各类制度、流程等组成,也就是说企业内控建设贯穿于各项经营管理业务的始终,覆盖了经营管理的全部业务,有经营管理业务的地方,就要建设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及流程。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不能忽视或遗漏任何一项工作,否则可能会发生违反法律法规等行为,甚至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二是全员参与,企业内部控制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其建设需要每个部门及各个岗位同时进行,协同开展,只有全员齐心协力,才能发挥其真正目的。如果内控建设仅靠某个部门或者某个岗位,那怕这些部门的内控建设能力再强,经验最足,针只有一头尖,管了西头顾不了东头,内部控制也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二)常态性
常态性是指企业内控建设是一项持续性的业务,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一方面时刻对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另一方面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分析和评估,并跟进制定相应的措施。通过持续的规范、监督、识别、分析、评估,结合各种企业内部经常性的專业检查及考核,达到有效管控各类风险,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三)融合性
融合性是指企业的内控建设必须与各项经营管理行为融合在一起进行,不能相互割裂。控制意识与控制行为是企业推动内控建设的能动力,各部门各岗位无论开展何种经营管理活动,都需要将控制意识与控制行为进行有效融合,否则难以实现相关目的。
(四)关联性
上文已经谈到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由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内部控制组成,而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内部控制之间相互关联,并相互影响。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牵制、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一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必然影响着另一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实施。
四、企业内控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内控建设虽然得到到了众多企业的广泛重视,但其内控建设的效果却未能得到充分的显现。究其原因主要有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不够
许多企业及其经营管理者把内控建设当作管理员工的一种手段,而把自身的管理行为置之度外,在员工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也有企业把内控建设纯粹当成是内控制度建设,结果制度有了一大堆,内控建设还是开展不起来,或者内控建设效益、效率体现不明显。
(二)制度、流程不健全
制度建设、流程建设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对企业内控建设发挥着引领作用,只要严格按制度合规办事,按流程规范操作,各类风险就难以发生,也难以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可是当前部分企业的制度建设远远跟上环境变化、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脚步。一方面是制定的制度相对比较粗糙,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起不到引领和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制度覆盖面不广,甚至有的企业的许多制度制定于十几年以前,没有结合实际进行过修订,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经营管理需要。
(三)为及时更新风险防范思路
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影响,护航企业健康发展,是企业进行内控建设的目的之一。企业风险与病毒一样,会因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形势、市场状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甚至扩大影响范围,因而以风险防范为主要目的的内控建设,要经常性地评估企业风险影响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同时要不断探索应对风险的新方法、新措施,进而才能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果。但是,当前不少企业内控建设的目的与方向没有得到足够的明确,没有以发展的观念看风险防范工作,风险管理理念固化,风险管理方法措施不能及时更新,导致风险管理效益、效率不高。
(四)对内控建设工作的评估与考核的不重视
评估与考核是加强内控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企业在内控建设过程中,要经常性地对内控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验证采取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到切实落实,是否适应当前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在分极评价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评估和考核方式,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内控建设中存在的责任问题。通过适时评估与考核,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在规范行为的同时,还可以达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目的。但是,当前不少企业往往忽视对内控建设的评估与考核,对内控建设的方法与手段没有创新性,未对员工实施相应管理的绩效考核,内控建设效益好坏一个样,影响广大员工参与内控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加强企业内控建设的建议或措施
综上分析,当前企业内控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内控建设作用的有效发挥,还影响了企业各部门各岗位参与内控建设的积极性,甚至影响了企业持续进行内控建设的信心,因此笔者认为企业在面对市场环境变化时,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内控建设工作的管理。
(一)提高对内控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一方面企业及其经营管理者要改变内控建设只是针对规范广大员工经营管理行为的观点,也要纠正内控建设就是制度建设的思想,而是要认识到内控建设是一种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它是借助于企业管理的各项制度执行,来约束、规范企业各部门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而有效防范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经营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亲历亲为,带头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引领企业内控建设深入开展。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内控建设重要性的宣贯力度,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广大员工参与企业内控建设的管理主人翁意识,进而自觉主动地投身到内控建设中来。
(二)建立健全各类内部控制制度
上文已经谈到内控建设必须要有相关制度作指引,如果没有制度指引、规范各部门各岗位的管理行为,那企业的内控建设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方面企业要结合自身经营管理实际,及经营管理环境,建立健全各业务、各模块管理制度,且要做到全而细,全就是指制度要全面覆盖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业务,不留有空缺,不留有风险发生的可乘之机;细就是指各项制度要精细化,要明晰每个岗位的职责,明确经营管理程序、流程,让每位员工都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怎么做,责任是什么,效果是什么,进而保证各项经营管理行为的规范,防范相关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企业要明白内控建设永远在路上这个事实,因而其相应的各类规章制度也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相应的更新与补充,切不可因制度没有及时得到更新、补充,让风险乘虚而入,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三)加强风险影响的分析与评估
有效防范风险发生,保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是企业内控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笔者认为,为进一步增强内控建设的方向性与目的性,提高企业内控建设的效益与效率,企业要加强对各类风险的分析与评估。一方面要通过多年的经营管理经验,总结易发生各类风险,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和防范措施,强化易发风险的防范。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风险的可变异性、发展性,加强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分析与评估,分析评估其利害程度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而针对性地研究相应的防范预案,为防范风险打好基础。
(四)加快推进业财融合
上文已经提到企业的内控建设是由各部门各项管理业务的内控建设组成的,同时各部门各项内控建设存在着相互的关联性,因此企业的内控建设需要企业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建设与业务管理内控建设是企业内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有效融合,可以取长补短,财务部门可以利用其独特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能力为业务部门内控建设提供技术与方法支持,而业务部门可以为财务部门提供业务现场的风险信息,为财务部门的风险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进而使企业内控建设更切实际。
(五)加强内控执行的监督与考评
监督与考评可以更好地使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到位,使内控建设充分发挥相应的功能与作用。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健全岗位监督约束机制,使全体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氛围,使各部门各岗位能够时时刻刻管控自己的文选举止,规范管理行为。另一方面,企业要强化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的监督职能,付予内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必要的监督权力,维护其独立性,保证内部监督工作不受个人权力的影响,做到管理者违规与员工违规一视同仁,孕育严谨的企业管理文化。另外企业要在内控建设中实施必要的考评措施,对内控建设中原则性强,成绩突出的员工予以物质与精神的奖励,相反,对在内控建设中态度马马虎虎,甚至影响内控建设开展的予以必要的行政纪律处分,达到点面效应,激发广大干部员工的热情与积极性,给企业内控建设注入前进的动力。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有效的内控建设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有着积极的保护作用,它是企业做好经营管理工作,提升经营管理效益、效率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为做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务必重视并强化自身的内控建设,一方面要提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内控建设的考评与监督机制,加强对内控建设的监督与考核。另外还要加强风险影响的分析与评估,积极探索新情势下的风险防范方法与措施,确保内控建设切实有效的进行,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白晶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8(07).
[2]于娟.论如何有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J/OL].财会学习2018(02)
[3]徐益强.浅议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2(08).
[4]贺斌.优化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18(32).
[5]杨宝英.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8(24).
[6]苏奕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跟踪评价与改进机制的建设[J].会计师,2016(14).
[7]甘露.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现存问题及完善建议[J].现代国企研究,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