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论的角度看两岸三地英文电影汉译名的比较研究

2020-03-17 09:25王冠允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顺应论

王冠允

摘  要:中国的改革开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同世界各地沟通交流,英语电影作为重要的大众娱乐项目,在中国电影市场的比重不断扩大,中国翻译界对英文电影名的研究也变得多起来。这篇论文集中于英文电影的译名研究,并比较分析两岸三地对同一电影译名的差别。不仅指出不同也会尽力找出造成不同的原因,其中造成不同的原因可能有:不同的表达习惯、各地风俗,以及各地独特的翻译历史。

关键词:顺应论;电影标题翻译;港澳台三地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3--01

一、引言

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虽然有着相同的文化和历史根源,但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语言习惯、习惯表达和亚文化。台湾从1895年到1945年被日本占领。香港被英国殖民了近一百年。这两个地区都深受各自殖民化的影响。因此三个地区的语言习惯完全不同,人们对外国文化的态度也不同。同样,包括语言政策在内的政治因素也对语言产生影响。随着三个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三个地区的用词和流行语趋于一致,但仍存在差异。

二、顺应论及其在两岸三地英文电影的翻译

顺应论认为语境顺应关系会影响语言使用者语言选择的所有语境成分。翻译的目的取决于交流的目的,所以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时,存在一个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使用者选择适当的语言来形成适当的语言结构来进行交流,顺应论认为语境相关物和结构客体不是稳定的,而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因此,在交际过程中应根据对语境的相关关系和结构对象不断地进行顺应,动态地迎合对话者。在交际过程中,会话者不仅根据情境和语境,还要根据自己的感知、社会思想和意识来选择恰当的词语进行恰当的交际。

译者作为交际者之一,不仅要考虑交际语境和源作者与目标读者的语言语境,还要有意识地适应交际过程中的变化性。归化和异化都是译者在对语境因素进行动态适应的过程中做出的选择。总之,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全面、动态地考虑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语境,谨慎地做出合理的语言选择和策略选择。顺应论的语境顺应理论对翻译批评和翻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中国进口电影的标题,但第一点是要符合电影标题本身的实际需要,其次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和期望,从而确保电影的个性特征和标题的质量。

《布达佩斯大饭店》、《出租车司机》、《绿皮书》的译名用词不同。译者选择了三个地区的当地人最熟悉的词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在三个地区有三个名字。在台湾,他们叫出租车“计程车”,这意味着票价是基于里程。“的士”是广东话粤语发音对出租车的音译。在香港和台湾更倾向于添加一些词汇来帮助观众理解电影的主旨或基调。例如,《幸福綠皮書》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幸福。由此可见大陆、台湾和香港的翻译方法有所不同,大陆一般用直译,而香港一般用音译和意译,台湾偏向于增译法。

三、造成翻译不同的原因

1.适应当地的语言习惯

香港是一个多语言的社会。借用了大量的英语词汇,语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明显的偏差。一个特别显著的偏差是单词功能的变化。翻译促成了这种偏差。香港的情况是“两种文字,三种语言”(文字是英语和汉语,口语是广东话、英语和普通话)。英语一直是一种强势语言。而台湾更倾向于把电影内容或主旨翻译出来。

2.翻译历史不同

从翻译史的角度看,早期香港的上层社会使用的是英语。只有移民和香港的中下層阶级在看英文电影的时候需要中文字幕来帮助他们理解故事。因此,翻译的标题大多是浅显易懂的,只是为了吸引下层阶级的注意。台湾的翻译比较老式,保留了民国初期的翻译风格,偏于选择更优雅但有时过于优雅的词语,观众也能从片名中感受到亲密。比如《淑女岛》。大陆的翻译发展较晚,早期与台湾的翻译风格相似。但由于翻译部门下发的翻译条例,大陆的翻译更加简洁,偏向直译。

四、结论

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电影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活动,这促进了字幕的翻译,标题的翻译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既要考虑观众的认知能力、欣赏能力和接受能力,又要增加票房的作用。因此,译者在用词和形式的选择上要慎重。在遵循翻译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译者需要考虑翻译的目的、受众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电影片名的翻译具有其独特的社会性,它必须考虑不同的预期功能,如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好的片名翻译可以美化电影,提高票房。简而言之,虽然最终的效果不尽相同,但三个地区的译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适应观众的需求,提高电影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李娇. 从顺应论看两岸三地电影字幕翻译差异[D]. 暨南大学, 2016.

[2]李翔. 两岸三地英源专有名词的翻译对比[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2003.

[3]林晓琴.从乔布斯悼词的两岸三地译文看企业外宣翻译的本土化顺应[J]. 《东南学术》,2012.

猜你喜欢
顺应论
顺应理论下模糊语在灾难事件英语新闻中的运用研究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探微
顺应论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初探
顺应论视角下的广告语言模因研究
顺应论视阈下的中国政府网外宣翻译研究
顺应论视角下女性消费品商标翻译
顺应论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法律术语翻译(英译中)
浅论顺应论视角下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语码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