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散文的语言特征探讨

2020-03-17 09:25杨毅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语言特征苏轼散文

杨毅

摘  要: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在散文创作上有着非常优秀的成绩,而且,在当今时代的教学中,有很多散文都是来自于苏轼的作品。苏轼散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着自己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流畅自然,比较平易近人,但是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却是很有气势的。

关键词:苏轼;散文;语言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3-0-01

引言:

苏轼散文有一个主要的语言特征就是平易通俗,自然流畅。在进行散文创作的时候,苏轼不喜欢辞藻过于华美的骈体文,也不喜欢古怪风格的时文,苏轼喜欢的散文风格是朴素的语言,没有过多的修饰。所以,苏轼散文当中使用的语言既没有拗口不顺,也没有出语惊人,而是比较自然通畅、平易近人,但是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是非常的优美的,不愧被称之为文学大家。在本文当中对苏轼散文当中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散语为主,自然通畅

苏轼在创作散文的时候,他的思维没有受到骈俪文风格的影响,不刻意的追求韵律,在文章当中多使用一些散语,平易近人,简单明了,让人们讀起来比较好容易理解。就像在《记承天寺夜游》这一文章当中,苏轼在描写景物、叙述事情、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时候使用的语言都比较自然顺畅,朴素平易,会让读者感觉这篇文章就像是寻常的谈话[1]。还有在《记游松风亭》这一篇文章当中,全文使用的语言都偏向于口语化,其中充满了生活的感觉,语言很是质朴,比较返璞归真,比如说:“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等,这些句子就像是简单的话语交谈。除此之外,在《教战守策》这一篇文章当中,苏轼对农民的劳作不易进行了描写,清代的诗人沈德潜对此进行了评价,评价的意思是苏轼的文章被庸夫妇女读了之后也会得到肯定的,由此可见,苏轼散文是多么的简单易懂,平易近人。

2.多用排偶句,文辞优美

通过对苏轼的散文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苏轼在进行散文创作的时候还巧妙的使用了排偶句,使整个文章变得更加的优美[2]。在《记朝斗》这一文章当中对天气进行描写的时候,苏轼就是用了四个字的对偶句,将大雨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出来。还有在《潮州韩文公庙碑》、《喜雨亭记》、《前赤壁赋》等等这些文章当中作者都有使用排偶句,使文章在结构上更加的优美,就好像有几处山峰出现在了平原上面,让人读起来感觉跌宕起伏,增加了文章的气势,使文章更加具有文学和艺术的气息。

3.巧用比喻句,自然贴切

苏轼在创作散文的时候运用了很多的比喻句,很自然地将一些事物贴切地表达出来,这样人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通过比喻句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文章。而且,钱钟书曾对苏轼的文章进行评价,说苏轼创作出来的散文有很多的比喻句,并且比喻的都比较自然贴切,比较新奇。

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苏轼比较擅长使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不仅仅被用到他的诗词当中,在散文当中也同样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3]。就像在《上神宗皇帝书》当中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人心”和“人主”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在《续欧阳子朋党论》这一文当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君子”比作“嘉木”,将“小人”比作“恶草”,形象直观地将两种人的品性描写了出来;在《文与可飞白赞》这一文中,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对文与可的飞白作品进行了描述等等;作者借助比喻的方式将文章的内容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在散文当中,一些比喻句呈现出来的效果比较新奇,虽然新奇,但是一点也不生硬,很是自然。就像在《石钟山记》这一篇文章当中,在对山上的怪石进行描写的时候,将石头比作成猛兽奇鬼,非常的生动;还有在《记游定惠院》这一文章当中,将老枳比作成老人的项颈,形象生动的将老枳的状态描写了出来。这样的描写手法能够让文章更加的生动形象,让散文更加具有表现力。

4.语言简明扼要,形象精炼

在苏轼的散文当中,使用的语言比较简明,但是能够形象的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这是苏轼散文当中一个比较显著的语言特征。就像在《石钟山记》当中,苏轼在对夜晚山上的景色进行描述的时候,几句话语就将夜晚山上那种阴森的氛围形象地描述了出来;还有在《前赤壁赋》这一篇文章当中,作者也是通过简练的话语就将曹操这个人物的形象表达了出来;此外,在《潮州韩文公庙碑》当中,苏轼在对韩文公的生平进行描写的时候,只是用了简短的四句话就描写清楚了。可见,苏轼在语言的组织和运用上是多么的出色,总是能够通过简洁的话语就能够将自己的意思形象地表达出来。

5.结论

总之,苏轼作为一名优秀的文学家,在进行散文创作的时候有着自己的风格和见地。通过对苏轼的散文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散文当中苏轼使用的语言比较自然通俗,没有怪僻难懂的辞藻,读者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散文当中也有一些对偶句、比喻句等,这些语言给散文增添了色彩,还有就是苏轼使用的语言都比较简单明了,能够将自己的意思形象的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谢剑伟. 感知东坡精神突围的心路历程——《前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J]. 读写月报, 2016(15):44-48.

[2]禹懿洋. 苏轼散文的艺术特色分析[J]. 山西青年, 2017(22).

[3]房伟. 论苏轼散文的艺术精神——以文学散文为中心[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猜你喜欢
语言特征苏轼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从善如流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物流英语的语言特征及翻译
莱尔《老年的浪漫》英译本语言浅析
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研究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