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蝮蛇咬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0-03-17 08:25汤金芝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蝮蛇患肢循证

汤金芝

我国每年毒蛇咬伤人数达到50万,病死率约5%~10%,致残率约25%~30%[1]。其中蝮蛇咬伤最为常见,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每年7~9月为高发期[2]。毒液进入人体后,机体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坏死以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最终导致死亡[3]。蝮蛇咬伤的治疗及护理难度大[4],循证护理是以循证支持、循证医学为基础的针对性护理,结合患者病情而开展的针对性、高效护理。本研究探讨在蝮蛇咬伤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蝮蛇咬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蝮蛇咬伤24 h内入院治疗;符合《毒蛇咬伤的临床分型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5]评定为轻型、重型,以局部症状为主;患者及家属知情研究,签署同意书;意识清晰,精神正常,无多脏器功能障碍。排除标准:既往肝肾不全、凝血机制异常及全身感染;蛇咬伤后肢体捆绑时间>2 h;妊娠期或哺乳期;咬伤致局部溃烂;病情危重;中途退出研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25~70岁,平均(52.84±6.91)岁;病情分型:轻度44例,重度1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25~70岁,平均(53.05±6.86)岁;病情分型:轻度43例,重度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及时进行抗蝮蛇毒血清治疗,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告知其病情及各项治疗措施的必要性,说明积极配合有利于缓解疾病,不会导致死亡,以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给予饮食、用药指导及伤口护理;每日评估疼痛,辅以宣泄疗法、转移疗法、音乐疗法、局部保暖措施,减轻疼痛感;利用通俗易懂语言开展系统性教育,对恢复期患者行细节性健康指导,如拔管术后注意事项,恢复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血液滤过注意事项,行个体化功能锻炼,不宜过早下床活动,出院康复期患者嘱其定期复诊。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

1.2.2.1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护士长任组长,副组长由高年资主管护师担任,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知识考核及培训,鼓励小组成员学习循证知识,掌握循证技巧。

1.2.2.2 确定循证问题 由循证小组根据患者病情及需求,提出循证问题:包括负性情绪对患者的影响、错误认知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患肢肿胀护理、怎样促进伤口尽快恢复等。

1.2.2.3 查询相关问题,获得循证支持 根据循证问题提炼出关键词“蝮蛇咬伤”、“健康教育”、“患肢护理”、“伤口护理”等。由小组成员从万方、知网、维普、市级图书馆等查阅相关文献,制定完善护理干预单;并依据患者病情、病例回顾、咨询专家及护理人员经验,制定规范、合理的护理的措施。

1.2.2.4 评价护理实证 评估查阅的文献及护理措施,从科研设计的严谨性、结论的有效性、实用性及科学性,获得最佳护理结论,并结合患者需求及临床经验,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

1.2.2.5 最佳循证护理实践 循证性实践流程:于各大数据库搜索蝮蛇咬伤、健康宣教等相关文献,整合资料,开展针对性教。由循证小组共同讨论,制定蝮蛇咬伤健康手册,医护人员按照护理流程操作。增加伤口皮肤清洁范围,上肢咬伤者,伤口至手部皮肤全部消毒;下肢如踝及以上部位咬伤,伤口至足皮肤全部消毒。患肢针刺引流时,于手背第1~5指指蹼缘上0.5 cm引流,下肢于足背面1~5足趾趾蹼缘上0.5 cm引流。针刺点局部点状麻醉,连接12、16号针头,皮下注射,针头进入0.5~1 cm后抽取注射器,见血清样或带血色液体渗出。患肢肿胀可采取中医疗法,以蜂蜜调制如意金黄散调制成糊状外敷,常规处理后立即外敷伤口及肿胀处,厚度1 mm,无菌纱布及胶布固定。或根据患肢肿胀程度,采用中药箍围,将金黄散、金银花露调制成糊状,敷在伤口及肿胀部位,外敷纱布,待药物略微干后换药,以保证药材的新鲜、湿润,注意暴露伤口,以免影响引流;或以透骨草、伸筋草等中药熏蒸,期间随时监测药液温度。

1.3 观察指标 依据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6],我院自制0~10 cm游标尺评价患者护理后的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其中轻微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及重度疼痛(7~10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6 d的患肢肿胀值,即比较患肢肿胀最明显处至健肢同一水平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肢肿胀周径差异比较 两组干预前患肢肿胀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6 d患肢肿胀周径差异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肢肿胀周径差异比较

注: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患肢肿胀周径差异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肢疼痛程度及肿胀消退时间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肢疼痛程度及肿胀消退时间比较

注:1)为t值,2)为u值。

3 讨 论

蝮蛇毒素为混合型毒素,被蝮蛇咬伤后,毒素从创面直接进入人体并被快速吸收,在咬伤3~5 min内便进入血液循环,诱发机体局部及全身症状[7]。一般蝮蛇咬伤属突然发生,病情反复发作、进展快,受伤局部肿胀,毒素进入人体会造成视力模糊,导致躯体不适。蝮蛇咬伤患者身体症状不一,以患肢肿胀、瘀斑、皮肤血泡等症状为主,病症轻度者见头晕、复视,重症者可见心悸、少尿、脏器出血等,甚至诱发多种器官功能衰竭[8]。

循证护理是针对某种疾病获取循证支持的标准化护理,在循证支持下,重视患者疾病发展阶段,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规范护理行为[9]。以循证支持为基础给予针对性护理用于辐射咬伤临床护理时,加强患肢疼痛、患肢肿胀、健康宣教护理,在满足患者最为迫切的生理、心理需求时,促进其躯体症状尽快恢复[10-11];同时规范护理工作及护理流程,开展有序、娴熟的护理技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提升患者治疗的安全感,并能有效引导护理人员规范落实,提高护理质量[12]。蝮蛇咬伤患者在应用循证支持为基础的针对性护理时,通过有序、合理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认识疾病及治疗措施,使患者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有效协助治疗[13-14]。改良伤口护理时可采取早期针刺,加上复合碘消毒杀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便于伤口通畅引流,促使毒素排出,有利于减轻患者局部及全身症状[15];同时对患肢肿胀采取中医箍围、中药熏蒸等措施,其中金黄色经皮渗透能力,可保持局部皮肤湿润;中药熏蒸能解毒活血、消炎镇痛,进一步加强治疗效果[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3,6 d患肢肿胀周径差异低于对照组,患肢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蝮蛇咬伤接受循证护理,进行有序的患肢肿胀、患肢疼痛护理,规范健康行为及心理护理,采取有序伤口护理,能够消除肢体肿胀,减轻肢体疼痛程度,形成系统、完整的健康教育重点,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观察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蝮蛇咬伤患者采取以循证支持为基础的针对性护理,重点突出循证支持及循证依据,能降低患肢疼痛,促进肿胀症状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蝮蛇患肢循证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40年坚守只为2万条蝮蛇有个家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快乐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