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静 黄 蕾 姚秀英 马佳利 陈晶晶
机械通气作为急救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开放式吸痰过程中断开呼吸机时管道内的冷凝水因呼吸机的一次补偿通气喷出管外, 污染患者床单位以及医护人员,同时产生大量微生物气溶胶(MA)影响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及周围环境,造成交叉感染。微生物气溶胶粒子粒径范围很宽,从10 μm变化到102 μm不等[1]。微生物气溶胶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感染机体,气溶胶扩散范围远,可漂浮空中数小时,直至沉降到物体表面或进入呼吸道[2]。直径5 μm以下的粒子称为可吸入微生物气溶胶,是大气传播疾病的最危险粒子,危害对人体健康[3]。较大的微生物气溶胶粒子沉降于物体表面,在遇到风吹、震动或各种机械力时可再次扬起,称为再生气溶胶。为减少机械通气开放式吸痰时气溶胶的传播,本研究采用一次性薄膜手套包裹延长管前端,取得一定效果。现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8 年11-12 月,根据科室床位布局,将大厅左边的10 张床位设为对照组(17 例机械通气患者),右边的10 张床位设为试验组(15例机械通气患者)。①纳入标准: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机型均为MAQUTE系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②排除标准:患者入住时间不满24 h或者机械通气时间不满24 h。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无菌操作,吸痰前后给予患者2 min纯氧吸入,吸痰时间均小于15 s。①对照组断开呼吸机后将延长管放置于治疗巾上,每次更换。②试验组准备吸痰时,按照如下步骤:第一步打开一支一次性薄膜手套套在延长管与患者端接口处;第二步断开呼吸机时将延长管管口包裹在薄膜手套内;第三步吸痰结束后将薄膜手套丢入黄色垃圾袋中。比较两组吸痰过程中因呼吸机管道内喷出管外的冷凝水污染环境物表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污染环境物体表面次数:每次吸痰操作时呼吸机管道内冷凝水喷出治疗巾外或手套外,即视为污染环境物表一次。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吸痰操作时环境物体表面污染情况比较 试验组吸痰操作时呼吸机管道内冷凝水喷出管外污染环境物体表面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吸痰操作时环境物体表面污染情况比较
国内外研究[4~5]表明患者行机械通气后数个小时后,其呼吸机的管路系统即可被污染,管路采样可检出细菌,导管接近患者处的冷凝水中,细菌的平均浓度可高达2×105cfu/mL。临床上约1/5的致病菌经气溶胶传播,开放式吸痰过程中断开呼吸机时管道时喷出管外的冷凝水、吸痰过程中患者的呛咳,是机械通气患者产生气溶胶的主要途径。切断这一传播途径即可控制这一部分的微生物气溶胶,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传统的吸痰方式,冷凝水经呼吸机补偿通气形成微生物气溶胶直接传播到空气中,造成环境物表污染,危害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本研究中在断开呼吸机与患者端时只需将延长管放置在一次性薄膜手套内,即可将喷溅出的冷凝水收集在内,防止其直接暴露于空气中,操作简单,是切断呼吸机所产生气溶胶途径的一项有效措施。
一次性薄膜手套相较于治疗巾安全方便,无需清洗消毒,可减少耗材,节约成本。使用手套包裹后,可直接弃入医疗垃圾桶,防止污染的体液滴在地面[6]。本研究过程中使用一次性薄膜手套时,并未出现患者氧饱和度下降、胸闷、憋喘等不适的情况。
总之,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工作重中之重,微生物气溶胶的特点导致其管理存在很大难度。除减少微生物气溶胶的产生以外,更需要合格的环境物表消毒以及做好自身防护。一次性薄膜手套在管理呼吸机冷凝水产生的气溶胶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根本解决问题需要临床做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