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运动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20-03-17 01:06江文龙王迎梅程芳洲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植入术内皮细胞内皮

江文龙,马 华,王迎梅,程 晶,程芳洲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 18008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迅速增高,其中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数量也逐年递增。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次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难题。血管内皮功能在冠心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冠状动脉急性缺血发作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不良关系密切[1]。因此,在心脏康复治疗过程中,我们研究观察有氧运动治疗是否能改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其预后,从而为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预后提供新的治疗途径及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3 个月的患者78 例,其中行有氧运动治疗的40 例,常规治疗组38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行支架植入术后3 个月,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并且身体状况完全可以耐受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强度评定标准[2]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国内相关机构基于研究证据给出的体力活动量推荐标准,以1 个代谢当量(MET)为基准强度,低强度为≤3.0 METs,中等强度为3.0~6.0 METs,高强度为>6.0 METs。所有患者及家属对试验内容和风险知情。排除标准:(1)治疗配合意愿较差的患者;(2)伴有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3)合并精神障碍史的患者;(4)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5)临床资料不完善的患者。

1.2 方 法

两组患者均严格按支架植入术后规范的药物治疗,并在研究全程均未改变药物治疗方案,也不限制体力活动,对照组患者只需保持原有生活习惯,无需作出改变,也不予运动治疗。有氧运动组患者则接受为期6 周的中等强度有氧训练,2 次/周,每次1 h,患者进行训练之前行运动心肺测试,保证运动强度能符合其自身情况,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可对运动速度进行自身调节,保证在50%~60%最大摄氧运动量。谨遵运动治疗医生叮嘱,进行健身操锻炼,在每次运动前,患者需进行5~10 min 的关节活动或舒心操,在结束运动后进行5~10 min 的放松。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患者无需改变自身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1.3 观察指标

内皮素(endothelin,ET)-1 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的监测:两组患者均在干预开始第1 天早晨、干预结束后隔天早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5 mL,在含有抑肽酶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中置入2 mL 静脉血,立即进行血浆分离,并置于-80 ℃冰箱中保存,对血浆ET-1 和NO 浓度进行检测。血浆ET-1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试剂盒由齐一生物科技公司提供;NO 浓度应用Clark 电极法或者聚合卟啉微感器法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数计处理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分析,正态分布资料以()表示,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有氧运动治疗组的年龄、性别、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因心肌梗死植入支架患者的比例、射血分数、尿酸、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及支架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和表2。

表1 两组患者计数基线资料比较 [n(%)]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一氧化氮及内皮素-1浓度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NO、ET-1 的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的有氧运动组NO 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ET-1 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冠心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开展,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远期预后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血管内皮增生、支架内再狭窄或血栓、微血栓形成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问题,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因此,保护好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对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尤其重要,目前临床上多以强化药物治疗为主要改善措施。运动能力是人体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既反映了血管内皮、心肌、骨骼肌等器官的功能状态,也是所有人群的死亡预测因子[3]。Myers 等[4]学者研究发现,提高运动能力可以增加人的生存率,这说明提高运动能力可以明显改善预后。有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促进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但其机制尚不明确[5]。Calvert[6]报道,有氧运动可促进内皮细胞分泌NO,减少ET-1 的释放,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支持有氧运动治疗可提高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血NO 浓度,降低血浆ET-1 浓度的结论。

表2 两组患者计量基线资料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计量基线资料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O 及ET-1 浓度比较 [pg/mL,±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O 及ET-1 浓度比较 [pg/mL,±s]

有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是心肌梗死发病的基础及核心[7]。内皮细胞功能损伤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的始动环节,并在引起血管壁结构改变之前起关键作用。内皮细胞分泌的介质ET-1 和NO 被认为是内皮功能的标志物。ET-1 是内皮细胞产生的主要缩血管物质。研究表明ET-1 能够使运动实验中诱发心绞痛发作的时间缩短,并且ET-1 和缺血疼痛阈值呈负相关,内皮衍生舒张因子NO 是机体内重要的信息分子和效应分子,起舒张血管作用,二者对维持正常的血管张力有着重要作用。当内皮细胞受损时,NO 分泌减少,ET 分泌增加,进一步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失衡,促进并加重冠心病病情的发展[8]。Kaskid 等[9]研究发现,ET-1 浓度升高在冠心病心血管事件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对于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植入支架过程血管内皮是严重受损的,其体内NO 及ET-1 浓度调节紊乱,可出现血管痉挛、血管异常收缩,血栓形成及血管增生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变化[10]。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其预后具有极其重要作用。研究证实,内皮功能障碍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各个阶段[11]。多种危险因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时,血管内皮功能即受损,出现缓激肽降解失活加速,NO 分泌量及活性降低,抑制前列腺素I2(PGI2)生成;同时,所分泌的ET-1,血栓素A2(TXA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等增加。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程度及其状态与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12]。

大量动物研究证实,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大动脉的血管内皮内皮型NO 合成酶(eNOS)的活性,增加NO 的基础释放量,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13-14]。运动训练可以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大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其原因是有氧运动增加了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增加内皮型NO 合成酶的浓度、从而改善内皮舒张功能[15]。有氧运动训练也可以改善由于年龄增加的内皮型NO合成酶的活性下降,可以增加幼年大鼠动脉血管内皮型NO 合成酶的活性,将对由于年龄增加而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具有有益的作用[16]。运动训练作为一种非药物性的治疗手段,可以推迟由于人类年龄增加而引起的血管内皮机能下降[17],可以改善动脉硬化患者和高血压患者损伤的血管内皮功能。运动可以增加心脏和运动肢体的血流量,血流量经常性的增加使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产生适应性增强。运动训练对于有一个或多个心血管危险因子的个体来讲,可以改善他们的血管内皮机能。如高胆固醇患者经过训练,可以增加上肢血管NO 的基础释放量而改善其血管内皮机能。快步行走可以改变高血压患者上肢的血管内皮机能,糖尿患者通过运动训练,可以改善血管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且有大量的资料证明,运动可以改善血管内皮机能。结合以上研究结论,推测在本研究中,有氧运动治疗可调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NO 及ET-1 的浓度,从而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综上所述,对于冠状动脉严重病变患者植入支架后,在规范药物治疗基础上,有氧运动治疗可调节其NO 及ET-1 浓度,有助于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

猜你喜欢
植入术内皮细胞内皮
内皮祖细胞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期间的应用效果
上调SIRT1减少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在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