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茂集团 儿子临危受命接班
宁波华茂集团是由徐万茂于1971年开始创建,经历了三次战略转型和三次体制改革, 从集体制企业变成家族企业。2000年,华茂集团在美国的业务遭遇恶意竞争,陷入一连串的跨国官司,董事长徐万茂赴美处理十几场官司,企业遭遇从业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内忧外患下,他衡量再三,决定让26岁的儿子徐立勋回来接任副总经理。
徐立勋临危受命却一上任就面临来自各方的下马威。先是遭遇了行业下滑,公司业绩一年比一年差。其次,公司内部存在各方势力林立、内部不和谐等问题,徐立勋意识到最关键的因素是自己在公司里的权威不够。徐氏父子之间关系也曾一度紧张,在徐立勋的记忆中最长的一次有三个月的时间,他和父亲不说一句话。
后来徐万茂意识到,他在公司正常上班是徐立勋实施决策的最主要障碍,因此他开始刻意回避,主动离开华茂文教,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美国的事情上。在他对华茂文教“不问、不听、不理”之后,他发现徐立勋每天晚上回来开始默默地看文件了。
2002年徐立勋正式接任集团总裁。但即使父亲开始采用了放手的方式和态度,这条接班路也并不顺畅。“在掌控华茂后,曾经每隔半年要和父亲吵一架。有的时候,我和父亲交流,就是希望他能给我一些肯定的话,哪怕是一句。但他看到的永远是问题,这让我很有挫折感。”从处理大事情的角度来讲,父子俩是异曲同工,只是处理事情的风格和方式不一样。
徐万茂没受过很多的教育,凭的是丰富的经验,徐立勋则是复旦大学毕业,比较懂得先进的管理方式。徐立勋接班后凭着业绩说话,培养新型人才,建立“制度大于总裁”的管理制度,处理好与姐夫们、叔叔及老臣子的关系,经历了痛苦挣扎的六年接班考验,最终成为华茂集团名副其实的总裁。
徐立勋现在和父亲的沟通很融洽。“我们现在的关系非常好,很坦诚。爸爸进行一些大的决策,都会先来征求我的意见。而我现在一般的事情,就不跟他汇报了,但是公司有大的变革举动的时候,我会跟爸爸请示。一旦我做了决定,他还是会尊重我。同样的,如果他一定坚持要做,哪怕我是不愿意,我也会服从。因为我已经明白,在一家公司里,只能有一种声音,而我和我爸爸的目标是一致的。”
万事利丝绸 母女传承接班
杭州万事利集团起源于1975年沈爱琴接管的杭州笕桥绸厂,经过乡镇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之后企业发展走向多元化。沈爱琴有两个女儿,在观察很久之后,她最终选定小女儿屠红燕做企业接班人。
1997年,屠红燕在经过企业基层锻炼后,回到国内任万事利服装公司的副总经理。两年以后,她成为服装厂的总经理。2004年开始,她出任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行使签字权,在丈夫李建华的支持下,正式开始接班。2004到2008年是万事利最为艰难的四年,而其中最为艰难的是如何实现沈爱琴与屠红燕夫妻之间的意见统一。沈爱琴认为做实业就要有更多的工厂和有形资产,继续扩张和多元化。但屠红燕则主张要聚焦于丝绸主业,而李建华亦认为要把股权集中。屠红燕夫妻便开始进行多项梳理,与母亲进行了几年的磨合。
2004年,正逢杭州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拍卖,同时山东日照也有一块地在拍卖,李建华和屠红燕认为当时的财务状况只能两者选择其一,但是沈爱琴认为必须要同时做,后来万事利成为国内最早收购国有医院的民营企业。
2005年,沈爱琴制定了“三个三”的战略目标,即建立三个基地、三个市场和打响三个品牌,沈爱琴认为企业要有固定资产和规模。刚接班的屠红燕却主张要聚焦于丝绸主业。这引发了沈爱琴的强烈反對。一直有“中国爱马仕”梦想的屠红燕,坚持打造丝绸主业,去掉利润不好、产业不清晰、发展前景不好的业务,通过企业战略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把丝绸主业做清晰。
在两代人的矛盾上,屠红燕认为,由于成长环境和学历不一样,有矛盾是正常的,需要认识矛盾的根本,找出解决办法。“亲情永远是亲情,再吵再闹也不分家,这个跟职业经理人不一样。”
2011年,沈爱琴正式交班,让屠红燕成为集团董事局主席。而屠红燕、李建华夫妻亦越来越配合,并致力于把丝绸传统产业升级成新兴文化产业,打造中国自己的世界级丝绸奢侈品牌。
红领集团 父女接力,战略转型
红领集团起源于1995年张代理创立的青岛红领服饰有限公司。随着制造业行业发展,张代理认为传统服装制造业商业形态不健康,意识到“低成本+低价格+渠道”不是制造业的长久之计,2003年,他决心带领红领集团由大规模制造转向个性化定制的战略转型。在寻找优秀职业经理人的过程中,张代理慢慢发现,自己的孩子完全可以和自己一起来做这个事业。由于儿子无心接班,他便亲自劝说留学归国的女儿张蕴蓝。
2005年,张蕴蓝加入了红领集团。初入集团,她对父亲所描述的战略转型理解并不深入,对整个企业的业务、组织架构和文化都是未知。
与循序渐进的战略转型一样,张代理并没有立刻把总裁的位子传给女儿,而是让她从一线做起,在不同岗位上学习,并在背后默默地观察她的表现,在可控范围内给女儿决策自由和犯错误的机会。在这期间,父女之间充满默契,但也经受了痛苦的磨合期。
在一线的磨练学习中,张蕴蓝做的第一个大胆决策是将整个营销团队进行调整,砍掉了那些不接受企业战略和相关指令的员工,同时招募并组建了一支由80后组成的新团队。这一举动对红领集团的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年度销售额下降了一半。外界传来很多消极的评价,但是张代理在听到外界的负面评价之后,并没有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一心工作的张蕴蓝,而是鼓励女儿去把失去的市场争取回来。
虽然获得父亲的支持,但张蕴蓝同样经历了一段痛苦的磨合期。在管理企业方面,父亲对张蕴蓝的要求更为严格。比如,开会必须带电脑,不能用纸和笔做笔记,绝对不能穿不合时宜的衣服,甚至不能留长发等等。在战略方面,父亲要求张蕴蓝放大格局,而张蕴蓝往往会更加关注细节。
2009年,张代理将公司总裁位置交给张蕴蓝。张蕴蓝建立起依赖制度做事的体系,辞掉阻拦变革的老臣,组建更年轻化和国际化的团队,不断推动市场创新,建立更加多样化的定制品牌。2013年,张氏父女终于苦尽甘来,企业成功转型,红领集团“用工业化效率制造个性化产品”的模式迎来了它的新时代。
家族企业都期望家业长青,但能否在两代人传承中顺利度过,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接班传承最关键步骤是在交接棒时两代人的衔接。这一切都需要长时间的策划和准备,需要培养接班人,配备全面合理和互相制衡的治理结构,才能顺利走过接班磨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