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0-03-16 03:25钟新进
神州·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体街道农村

钟新进

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进步。近年来,桐君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11年,全街道实现生产总产值80.2亿元,财政总收入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万元。桐君街道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始终将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优势。桐君街道文体站认真履行职能,优化服务,不断挖掘桐君文化底蕴,加强文化建设和宣传,打造品牌,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民健身取得新成绩,有力地促进了桐君街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回顾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桐君街道文体站按照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精神,把公益服务放在第一位,进一步优化服务职能,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一、优化文化管理机制,拓展农村文化新格局

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深化农村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首先是改革内部管理体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加快推进“站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文化馆和业务干部的选考核、奖惩及培训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其次是改革宏观管理体制。文体站是政府筹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确保社会效益的情况下,必须面向市场,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新机制,积极开展有偿服务和文化产品经营活动,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逐步减少对政府财政的依赖。

二、创新文化工作机制,构建文化服务新体系

乡镇文体站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桥梁与枢纽,是唱好农村文化这台戏的主角,它还是政府组织群众、发动群众、鼓舞群众的得力助手。然而文体站这些职能千头万绪,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突不出重点,现不出特色。为此,我们要创新工作机制,实行项目管理,打造文化品牌,努力构建公共文化建设新体系。

1、不断拓展文化活动阵地

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农村文化的必由之路。我们街道党工委对文化事业高度重视,形成了文化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近期发展要求。并根据当前实际,加快各类文化设施建设,使文化阵地有了长足的发展,为繁荣农村文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文化阵地日益完善。2009年,我们街道下大决心,投资90余万元对街道文体中心进行了装修,并通过省级“东海文化明珠工程”的复评验收。目前,我们街道已拥有1200多平方集宣传文体、体育娱乐、培训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楼一幢,图书分馆与行政村图书室流动,資源共享使这一公共文化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文化载体日益延伸。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购买力逐渐提高,广播电视,宽带网络进村入户,农民信箱不断延伸。根据统计,目前,全街道共有村、社区农家书屋26个,篮球场19个,休闲健身公园29个。各行政村以创建文明村为载体,广泛开展了文明家庭、绿色家庭等评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的深入开展。如城关村多方筹资120万元,建起了占地20多亩的健身休闲公园和村篮球场等。

文化实力日益提升。近年来,经过文体站的精心培育和辅导,在各村的共同努力下,全街道共有省级文化示范村1个,市级文化示范村6个、文化示范户20个。今年计划申报市级文化示范村2个、市级文化示范户2户、市星级文化团队2支。

2、不断壮大业余文艺队伍

近年来,我们街道进一步扶持业余文艺队伍的建设,先后成立了舞龙队、秧歌队、腰鼓队等17个业余文艺队伍,每年不断组织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为业余文艺骨干提供了展示才艺的机会,促使文艺骨干队伍的不断壮大。2009年在县文体局、县老年体协的支持下,成立了桐君街道老年体育协会,年开展活动20余次,为全街道一万多60岁以上的老人参与文体活动搭建了一个平台。

3、不断提升文化活动品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近年来,我们文体站充分运用各种载体,丰富文化内涵,吸引群众积极参与,陶冶情操、充实业余生活。

抓文艺作品。挖掘和培育了打击乐《渔家乐》,此曲是由渔家养鱼、捕鱼的工具---菱桶、渔桶、渔缕、萍起、千步、木船等演奏出的快乐、喜庆和动听的原生态打击乐,展现了江南水乡独特的文化魅力。

抓特色活动。近年来,桐君街道创新基层文化载体,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内容丰富、具有浓幽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一年一度的元宵民间艺术展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年年都有特色,岁岁都有创新,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已成为了桐君街道的文化品牌。今年,街道共组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00多场次,放映电影32场。

抓文化种养。近年来,我们积极组织文化下村活动,通过邀请县文化大棚车、租赁流动舞台等各种形式深入农村开展各具特色的文艺演出,并穿插知识竞猜,台上台下互动等,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深入宣传到千家万户,成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助推器”。

4、不断挖掘民间特色文化

围绕全街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桐君街道旅游开发工作,注重挖掘其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我们文体站参与完成了《人文桐君》一书的编著,将桐君的耕读文化、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等进行了全方位展示。进一步挖掘了桐君的民间文化,对《采茶歌》等一些民间小调进行重新整理,并邀请专家来桐君进行民间文艺采风活动。

同时,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积极推进“桐君药祖”的保护作用,坚持“折今护古”,坚持修旧如旧,保护历史真实,唤回“原生态”风貌,逐步提升文化遗产的品位。我们认为通过这些努力,促进了文化与经济互动,打响了桐君街道旅游文化品牌。

5、不断培育文化体育产业

通过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引导娱乐艺术向规范型、质量型和综合型方向发展,依托民间资源优势,开发了新的娱乐艺术项目,实现了娱乐艺术升级。积极鼓励音像、书刊等市场开展连锁经营,超市经营及电子商务等。开拓了农村文化消费市场,形成由中心城镇向广大农村辐射的文化市场经营网络。培育扶持了“富春江渔家”为龙头的一批集文化、娱乐、运动、餐饮为一体的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产业。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文体站优化职能改革的深入,我们桐君街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完善,文物设施保护加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市场日益繁荣。一个以乡镇为依托,以农户为对象,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农村文化服务新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猜你喜欢
文体街道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热闹的街道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热闹的街道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街道等
文体家阿来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