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的重新审视

2020-03-16 03:34李莉
考试周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摘 要:导入作为教学的起始环节,能否成功实施对当堂课的教学以及该学科今后的学习都会产生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导入,要多方面进行考量,新课改提倡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历史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应注重导入对整堂课的引领及在短时间内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关键词:历史教学;初中历史;课堂导入

一、 引言

设计出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是对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考验也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研究表明,多数中学生表示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但不喜欢上历史课,这样的结论看似有悖,却值得广大初高中历史教师深思,如何能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需要教师在课堂导入上多下功夫,在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能再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待导入,在选择导入方法时尤其要注重对学情的分析,把新课改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 课堂导入的概念及作用

(一)课堂导入的概念

于友西在《中学历史教学法》中将课堂导入定义为:“课堂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教学行为”;胡淑珍在其著作中将导入叫做开讲,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一节课起始时出现,有时也贯穿一节课的始终;李朝辉认为导课属于课堂教学艺术,在讲授新课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笔者认为课堂导入即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吸引到课堂中,使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的课堂教学行为。

(二)课堂导入的作用

导入能否成功开展关系到整节课的成败,对后面各个教学环节的完成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导入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导入具有以下几个主要作用。

1. 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每节课开始前,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马上集中到课堂中,这时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为完成学习任务顺利开展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的效果将事半功倍。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能在讲授新课前被激发,这样不仅有助于本节课的学习,还有助于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

3. 有利于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每一课、每一单元的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一定的逻辑体系和联系。教师设计导入时,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巩固旧知识,而且能为新旧知识之间搭建起“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 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与思考

每节历史课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在讲授新课前,通过导入可以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在导入过程中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新课,这样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思考能力也将得到发展。

三、 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的现状

笔者通过深入到课堂听课及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堂交流活动中,发现在实际的教学中,导入环节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课堂导入方式单一

初中历史课堂中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不同,但大体呈现固化的趋势,如年龄偏大经验丰富的教师常选择复习导入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但长此以往,会减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一些教龄较低的年轻教师则更倾向于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的方法虽然具有新颖、有趣、能迅速引起学生注意等优点,但这种方法不太适用于复习课或是面临中考的学生。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目标、学情等灵活变换课堂导入方式。

(二)课堂导入时间控制不合理

课堂导入的时间应控制在1~3分钟之间较为合理,但有的教师为了讲授新课留存更多时间,课堂导入环节经常一语带过,在时间的把控上过于匆忙。还有的教师在利用短片或歌曲的形式进行导入时,播放时间过长,占用大量课堂时间,这样的导入显然有些喧宾夺主。

(三)忽视课堂导入环节

在实际历史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导入环节设计上投入的精力很少,认为导入不是一堂课最重要的部分,大多一带而过甚至直奔主题,尤其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教师更愿意让学生利用更多的时间去“死记硬背”,导入环节能省则省。虽然部分教师知道导入在一堂课中的重要性,但也只是在讲公开课时才会用心准备,使其成为公开课上的一个亮点,在平时上课时导入环节非常简单甚至忽略,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地从思想上重视课堂导入,并付诸于行动。

(四)课堂导入不符合学情

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只对课程标准、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等深入研究,忽略对学情的分析。不能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去调整教学方式和导入的方式,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常常出现导入不符合学情的问题。

如笔者在某次听课时,一位教师在导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课时,是这样做的:

(在大屏幕上展示早已停止流通的第四套人民幣图片)

教师:大家看这些人民币上的人物,知道他们都是哪些民族的吗?

学生一脸茫然,无人回答。

教师:两元钱的正面是维吾尔族和彝族的妇女头像、五元钱的正面是藏族女子和回族男子的头像、十元钱的正面是汉族和蒙古族男子头像……从这些人民币的图案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笔者认为这位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没有认真分析学情,这样的导入过于形式化,没有把学生放在课堂中心的地位,八年级的学生都是00后,没有使用过第四套人民币,这些图片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必然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倘若教师用歌曲《爱我中华》来导入的话,效果会好一点,这首歌耳熟能详,也能充分体现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四、 课堂导入现状反思及案例分析

(一)当前课堂导入的问题归因

1. 教师精心设计导入的意识欠缺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往往在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部分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导入,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其对于一堂课的重要性,但由于导入的时间较短内容不多,部分教师在设计导入时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导致课堂导入的语言不够简洁,导入方法不够丰富。精彩的导入会成为整堂课的一个亮点,也是体现一个教师聪明才智,个人教学素养的有效方式。

2. 教师课堂把控能力欠缺

课堂导入通常只占用一节课开始时的1~3分钟,在每节课开始时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入新课中,但由于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在课堂时间和内容的把控上不合理,导入时一语带过或者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无论导入的时间过长还是过短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导入价值的发挥,即使是课堂教学的一小部分也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课堂把控能力。

3.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逐渐向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过渡,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成绩仍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水平及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因此,部分教师宁愿将课堂有限的时间放在对于提高学生成绩更加奏效的“死记硬背”上。很少注重导入这种对于学生成绩提高帮助不明显,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环节,可以看出,传统的应试教育对课堂导入的有效实施有很大影响。

4. 教师在教学中未能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即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以知识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未能考虑到学生真正的诉求,缺乏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设计导入环节时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现课堂导入不符合学情的现象。

(二)历史课堂导入案例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课堂导入的意义、作用以及其应该产生怎样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将导入的价值发挥最大化,下面列举几种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

1. 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是通过联系旧知,引出新知,使得学生在复习已学知识的同时对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利用复习导入的方法导入新课。在讲授新课前,教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相关知识,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既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又能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2. 诗歌导入

诗歌导入是指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诗歌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诗歌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与所要学习的历史事件息息相关,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如能选取恰当的诗歌,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会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亮点。如在讲授“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时,可以用唐朝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这首诗进行导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首诗评价的是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教师可以借用这首诗提问学生为什么诗人皮日休这样评价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为什么隋朝在统一全国后仅仅30多年就灭亡了呢?引发学生讨论探究,以此导入新课。

3. 历史故事导入

历史故事导入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作为导入的素材,历史故事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感知和体验进而對学习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4. 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本节课重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创设历史情境,使得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集中注意力感知历史,顺势导入新课。以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一课为例,利用情境导入的方法导入新课,让学生扮演皇帝士兵及商贩等角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秦始皇巡视各地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及采取措施的目的,以求更好学习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及货币的积极意义。

五、 结语

课堂导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课堂导入不应该成为教师讲公开课时作秀的“工具”,更不能被忽略。有效的课堂导入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把握导入的本质,仔细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等因素,选取适合的导入方法。有效的导入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兴趣,这样才有利于落实新课改对历史教学的要求以及课程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于友西,赵亚夫.中学历史教学法(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26.

[2]胡淑珍.教学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63-79.

[3]吴敏芳.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分析[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4):47-48.

作者简介:李莉,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