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实践及探索

2020-03-16 03:19李德勋
当代县域经济 2020年3期
关键词:卫生院县域乡镇

李德勋

加强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

在基础条件差、人才留不住,人口结构变、医疗业务少,服务能力差、投入效果差,就医负担重、群众不满意的社会背景下,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结合实际,科学规划。根据现有的基层医疗资源状况,经充分调研论证,选择具有代表性和覆盖性的基层中心卫生院,通过实施《宜宾市全面提升基层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三年行动计划》,至2021年,全市规划共打造26个具有二级医疗服务水平的“次中心”,从而覆盖全市并辐射周边市州乡镇。

分年实施,精准投入。宜宾市政府专门下发《关于纵横结合,重点提升县域内医疗卫生次中心服务能力的试点方案》,按照“先行试点、精准投入;纵横结合、分区覆盖”的总体要求,2016年建成3个“次中心”;2017年选择3个中心乡镇卫生院进行改革试点,达到二级服务水平;2018年开始对6个乡镇卫生院实施“次中心”建设。

提升能力,承上启下。纵向集中市、县两级人财物力优质资源,横向聚拢周边乡镇卫生院医疗人才,改善试点中心卫生院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其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周边乡镇群众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均可在“次中心”内解决,重大手术和疑难杂症送县级医疗机构解决,在县域内起到连接乡村和县级医疗机构的枢纽作用,最终形成“小病在乡镇,大病到县城,康复回乡镇”的就医大格局。

整合资源,辐射周边。通过资源整合后,县域“次中心”覆盖辐射周边乡镇卫生院承担基本医疗服务。同时,“次中心”充分发挥辐射带动和技术指导作用,对周边辐射区域内3—5个乡镇的所有居民,实现基本公卫服务全覆盖,促使基本公卫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公平惠民。

建设效果显著

能力提升快,辐射效果好。“次中心”解决居民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承担危急重症抢救与转诊、突发事件现场医疗救援、常见病的康复及随访任务,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增强了病人的信任度,真正起到了“带动一方,服务周边”的作用。

基礎大改变,矛盾大减少。“次中心”试点卫生院采取新建业务用房、流程再造、病房装修等方式,不断完善病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中心呼叫、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系统,有效减轻了护理人员劳动强度,方便了患者陪护,改善了就诊环境。基本实现“半小时就诊圈”,带动片区其他卫生院发展,更加方便了群众就医,过去群众集中反映的护理、收费、药房等方面工作服务态度显著改变,病人投诉明显下降,病人满意度显著提高。

能力大提升,业务大拓展。组织专家为试点卫生院量身定制了发展规划,通过从上级医院选派优秀人才到乡镇卫生院挂职,优化基层医院管理层结构,不断加强对基层医院业务、队伍等的全面管理;先后选派市级三级医院、县级医疗机构的34名执业医师到3个卫生院进行对口支援,驻点传帮带提升医院业务技能,实现医院长远健康发展。健全管理制度34个,提高了乡镇卫生院应急处置能力。

待遇大提高,人才大增加。通过在人财物资源上的全面整合,极大地提升了中心卫生院的吸引力,“次中心”业务收入增加,绩效管理制度优化,员工待遇明显提高。同时,赋予乡镇卫生院自主权,通过优化人才招聘引进流程,完善人才管理培养机制,着力为优秀医务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以及发展环境。

各方协作未来可期

坚定信心,总结推广。实践证明,县域“次中心”建设是一次成功的试点,与当前实施基层行政区域调整政策高度谋合。下一步要以试点“次中心”为模板,总结经验,持续推进县域“次中心”建设工作。

部门协作,精准投入。在市、县政府主导下,积极沟通协调发改、人社、财政、医保等部门,充分发挥部门协调作用,最大限度争取有利于“次中心”建设发展的政策。

健全机制,稳定队伍。结合“县乡村一体化”人才引进思路,通过基层职称政策倾斜和优化绩效激励机制,确保人才“招得来,留得住”。

提升能力,群众满意。通过“传帮带”和“上带下”,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能力和医疗服务能力;通过周边辐射吸纳,保障当地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全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猜你喜欢
卫生院县域乡镇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基层卫生院成本核算与绩效分配研究
基层卫生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乡镇卫生院应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乡镇卫生院的内部控制管理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今年起3年内新增财力全部留给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