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导入角度谈立德树人在政治教学中的渗透

2020-03-16 13:48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树人政治课立德

杨 露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沙坪坝 401331)

一、立德树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的背景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近些年在思想政治课中发生的变化我们需要了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原称为“思想政治”的初中课程改变为“道德与法治”,普通高中在此次新课程改革中未改名,仍然为“思想政治,”[1]结合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结构的介绍,我们知道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包括四个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2]面对新修订的教材,如何将中学思想政治课讲得通俗易懂一直是各位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设计一个有针对性的新课导入案例能有效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点的距离。

二、从人教版《生活与哲学》教材出发,思考如何将立德树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

一般来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哲学相比于政治、经济、文化可以说是站在一个更加抽象、更加理性的角度探讨生活中的哲学问题,我们看到很多教师在进行哲学板块的课堂教学时,很多时候是以教材蓝本为基础进行课堂资源的开发,教师在进行教材中“生活处处有哲学”的学习时,它是属于框题知识,是第一单元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的内容,我们看到,教材呈现给我们的思考材料是《淮南子·人间训》中关于孔子的一个故事:有人问孔子他的三个弟子是什么样的人,孔子回答说,子贡是善于雄辩的人,子路是拥有勇敢品质的人,颜回是非常有仁义的人,孔子说自己在某一方面并不如三位弟子。于是有人又询问孔子,那他们三人都有如此优秀的长处,您也说在某一方面还不如三位弟子,那么这三人又是为何对您如此敬重呢?如果用三人之“道”换取您的一“道”,您愿意吗?孔子说以三人之“道”换我的一“道”,我不愿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段文字是教材中的文言文翻译过来的白话文,先不论学生是否能完全理解文言文的含义,仅这段文字,同学们阅读或者说默看材料再加上教师的分析,如果教师的分析需要进行问答式的启发,假设与三位学生进行对话问答,时间会在5分钟左右。教材的初衷是想从材料出发,从故事中让学生感受到哲学是可以指导人更好的生活的理性的思维方式,让大家感到哲学其实距离我们很近。可是当下的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文言文进行对话的机会可以说是很少了,这样又如何体会到哲学的“近”呢?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思考将教材所给的材料当做课程资源开发的参考,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创新,思考如何将哲学的导入融入生活实际,贴近生活,争取最大的机会与学生产生知识上的共鸣。

三、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对导入案例的创新尝试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谈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这个角度相结合的问题,这就要回归到我们的课堂,如必修四中“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精华”,同样也是框题知识,属于第一单元中的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教师可以结合时下最新的一些理论进行分析,学生有很好的代入体验,更能理解到知识点。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教师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能够和学生们在知识的学习中建构起如何有方法的学习,并一以贯之。也就是说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还要通过知识学习的过程去掌握学习的方法。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导入完全可以从生活化的角度进行创新,同时也要求教师关注社会时事热点、思想政治前沿问题,实现导入案例的创新。如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刘建军教授在《北京日报》刊登的文章《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的实效》中谈到自己“用生活话语讲理论”的例子,他以深受国人喜爱的科幻片《流浪地球》为创作背景写了一篇文章——《太阳系的未来:恩格斯的科学幻想》,学生因为对时下热映的电影很感兴趣,所以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带着几分好奇在阅读,刘建军教授表示,他的学生在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主动表示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多讲讲关于恩格斯《自然辨证法》的相关内容。[4]在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时,用时下热点的文章作为案例导入,也是对于课程导入的一种创新尝试。

猜你喜欢
树人政治课立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