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巧香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2012 年,教育部进行专业目录调整,将秘书学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自此,秘书学从最初的一个学科方向变成了一门独立学科。秘书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集中体现在“办文”“办会”“办事” 三个方面。张育维在《公文写作的 “酒色财气”》 中说,“秘书有三事:办文、办会、办事,办文位列第一。”[1]“办文” 的核心是文字工作。针对“办文” 工作,其中一个要求就是秘书人员能够撰写高质量的文书。文书写作能力是秘书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文书写作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专业学生能否胜任秘书工作,即是否具备基本的任职资格。因此,教授文书写作课程的教师应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文书写作能力,让学生提笔就能写出合乎规范、质量上乘的文书。这是文书写作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然而,文书写作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图像、影视盛行的时代环境下,纸媒形式的阅读逐步弱化,伴随而来的是阅读能力与书写能力的退化。再者,多数学生在大学才开始接触公文等应用文书,再加上文书写作教学内容的相对程式化,致使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吃力,学习兴趣也不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熟练掌握文书写作的技巧并达到下笔从容的程度,就成了高等学校秘书学专业文书写作课程教学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结合高等学校秘书学专业文书写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期为高校秘书学专业文书写作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在秘书学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文书写作并不十分受学生欢迎。大部分学生觉得课程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学生对文书写作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由于专业性质以及学生毕业后从事秘书职业的要求,秘书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塑造外在形象,比如掌握相关礼仪,注意着装与妆容。这些对学生来说吸引力很大。许多学生信奉大学是一所 “美容院”,期待到大学毕业时能实现外在形象上的华丽蜕变。因此,即使教师没有过多强调,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外在形象的塑造上。塑造外在形象无可厚非,符合专业学习要求,也是将来从事秘书职业所需。然而,忽略了个人内涵的提升,只注重外表的塑造,实在是本末倒置。彭品荣在《“核心素养” 理念下的公文写作教学》 中表明,由于公文写作的遵命意识、规范意识与体式意识,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与公文写作水平的提高存在正相关关系。[2]查看全国高校的培养方案,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从学时、学分的分配看,还是从课程性质的规定看,文书写作尤其是公文写作在秘书学专业所开课程中都占据着核心地位。以公文写作能力为主的文书写作能力是秘书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其求职以及在职场立足的必备技能,一个连请示与申请都分不清更写不好的学生是无法很好地胜任秘书工作的。因此,在文书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书写作课程,使其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认识到文书写作课程的重要性,从而获得学习文书写作课程的动力。
第二,学生写作基础薄弱,导致学习兴趣缺乏。文书写作课程之所以不那么受学生喜欢,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写作基础薄弱。许多学生在大学以前的学习阶段,就已经谈写作 “色变”,并且刻板地认为自己不会写,也写不好。到了大学,要学习以前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或者极少接触过的文书,一开始便在心里打了 “退堂鼓”,并且有意无意地暗示自己文书写作一定很难,一定写不好。对此,教师应首先打破学生心理上认为写作难的壁垒,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向学生传达文书写作并不难的讯号。事实也是如此,文书写作不像文学写作那样技巧多样,而是有一定范式和规律可循。只要掌握一定的范式,把握一定的规律,文书写作比文学写作要容易得多。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循序渐进,从最简单的文书写作开始讲解,尽可能地给出文书的写作模板,让学生先照着写,然后反复强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练习,学生在掌握文书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之后,再让其尝试独立写作。
在教授文书写作课程时,很多教师只向学生强调文书写作的重要性,不强调文书阅读的重要性,教学设计也完全没有文书阅读的环节。在课堂上,教师将写作方法、写作技巧讲得细致入微,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开始动笔写的时候,学生就一筹莫展,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与如何组织语言。我们经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的写作能力差,写作基础薄弱,所以不会写更写不好。较少听到教师说学生阅读太少,阅读能力差,所以不会写也写不好。当教师把学生写不好的原因归咎于学生写作能力不高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与阅读能力的培养。现代作家、教育学叶圣陶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点》 中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3]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较强的写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阅读,文书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如此。没有足够的文书阅读量,就无法做到写作时的得心应手。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没有丰厚的阅读 “输入”,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表达 “输出”。在文书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文书阅读,加强阅读教学,强调读写之间的联系,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而语感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文书写作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应用文书的语体与文学作品的语体有很大区别,前者讲究准确、简明、平实、客观,后者要求形象、生动、含蓄、深刻。高校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学的较多的是文学作品,没有接触过或者极少接触过应用文书,对应用文书没有最起码的感知,不能心领神会应用文书的语言特点,常常会出现用文学语言写作应用文书的现象。所以,教师的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对文书的语感开始,在阅读文书的过程中让学生一点一滴地认识到文书语言表达的特点和方法。
要想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需要采取一定的阅读方法。在读图、读屏盛行的当代,纸媒形式的阅读备受冷落,高校校园也再难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再者,应用文书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极少学生能够长期坚持阅读。那么,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榜样,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开始,带领学生一起阅读。首先,应选择优秀、经典的文书范文进行阅读。优秀经典的范文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和肯定,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所以更能起到示范作用。其次,采取多种阅读方式。可以将教师诵读与学生代表诵读相结合,学生个人诵读与小组诵读相结合,课堂诵读与课后诵读相结合,默读与大声诵读相结合等等。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可以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的疲惫感,使学生在五彩缤纷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学习的兴趣。
文书写作课程并没有过于高深的理论,而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传统的 “满堂灌” 无法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写作文书。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不应纯粹地 “纸上谈兵”,还必须进行 “沙场秋点兵” 式的 “实战演练”。也就是说,文书写作教学不能只讲理论知识。只讲理论,教学会流于空洞,学生容易陷入 “一听就会”“一写就难” 的尴尬境地。然而,只有实践,没有理论讲解,学生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会陷入茫然和不知所措之泥潭。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有侧重地安排教学时间。对此,笔者建议一次课1/3 的时间讲理论,2/3的时间用来写作与讨论。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写作任务,一周后收作业。教师批改完作业后,第二周再把作业发给学生,然后在课堂上对作业进行点评,讲解存在的问题。这样的写作练习模式,导致学生大约两周后才能收到老师对自己写作情况的反馈,不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与及时解决问题。有些老师则会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写作,但学生动笔练习的时候,大多数教师只是在教室里等着学生写完,下课后收作业了事。这种教学模式看似给学生留足了课堂练习时间,然而全程没有师生交流与互动,教师并不了解学生写作中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完成的写作也并不理想。鉴于上面两种情况,笔者发现即时写作与即时评价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模式。
即时写作是指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文书写作课程所讲解的文种,具有块状特点,如首部、主体、尾部。针对每一部分,分别采用即时写作的方法,可以化整为零,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例如在讲解计划标题 “XX银行城西支行2013年上半年信贷工作计划” 时,教师向学生说明该标题由单位名称、时限、内容、文种四要素组成后,就马上给出材料让学生模仿着例文拟写计划标题。这种教学模式将大量理论知识分割成块状,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之间的即时转化,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指导学生即时写作后,还需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即时评价。“课堂即时评价,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做出的实时性评价。”[4]即时评价是教师参与学生写作、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另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师的即时评价能让学生知道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好,不好的地方应该如何修改等。通过教师的即时评价,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学习上的优点与不足。在自我审视的过程中,学生比较容易建立自信,产生学习的动力。此外,即时评价还有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修改教学计划,调整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文书写作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讲解秘书工作中常用的通知、通报、函等法定公文以及计划、总结等一般事务文书。这些文书在格式上都有现成的、统一的要求,在写作上也具有较强的相似性。目前,文书写作课主要采取 “格式+基本知识” 的课堂教学模式,遵循 “首部、正文和尾部” 的顺序进行讲解。这种千篇一律的讲授方法,难免使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也难免听得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甚至授课教师,也会因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没有激情和成就感。
文书写作课因自身性质与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像文学欣赏或者演讲、礼仪课那样生动活泼。然而,这并不代表文书写作课注定就是枯燥、乏味、呆板、机械的。那么,文书写作课怎样才能讲活、讲生动呢?笔者认为,广泛取材、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教学内容最忌陈旧与脱离实际。“在教学中,能否依据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是关系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充分重视这一问题。”[5]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本教案用五年的情况,也存在一个写作材料用十年的现象。在社会发展变化如此迅速的时代,高校课堂教学不能自说自话、故步自封,而应该结合生活实际,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对于文书写作课来说,选取最近发生的新鲜案例,不仅可以避免课堂教学照本宣科、脱离实际,而且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在现实生活中,文书使用的范围很广,教师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课堂教学的素材。首先,就地取材。教师应具有一颗敏感的 “文书心”,从学生的大学生活与学习中搜集学生熟悉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文书应用就在身边。比如学校各部门发的各种各样的通知、关于学生考试作弊的批评通报,学生在社团工作中要写的计划、总结,领导在活动中的讲话稿等等。这些教学素材简单、真实、接地气,学生在熟悉的前提下容易产生亲切感,也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其次,关注时代发展,从社会取材。从政府、公司、团体等单位的发文中,教师也可以找到教学素材,如人大会议作出的决议,政府的工作报告,公司的年度总结,地铁站张贴出来的通告等等。这些教学素材能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不仅可以扩大学生视野,而且能够将理论讲解与社会、时代需求相结合,从而使课堂教学具有新鲜、新颖的特点。
文书写作能力的培养,是秘书学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一个独特标志。重视文书写作课程教学,提高文书写作课程教学质量,增强秘书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是秘书学这个年轻的学科存在的现实意义,也是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