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福建 厦门 3610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高校的特色,也是办好我国高校的优势。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生动的办学实践表明,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只有重视并科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各方面工作才能够保持健康平稳发展。在相当长时间内,人们特别关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开始更多、更深入地关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教师在学校中的作用和所拥有的社会影响决定的,也是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的现实要求。2016年12月,在中央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被摆在重要位置进行讨论。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布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突出师德养成,创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面对新时代党和国家要求以及社会期待,教育部门、高校的领导及专家进行了积极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努力推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快速跟进及水平的不断提升。
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国际环境纷繁变化等诸多因素无不作用于教师队伍,使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既表现为部分教师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职业精神一定程度的滑坡和少数教师行为的失范,也表现为社会和政府对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强烈要求,还表现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教师、院系、学校 “内部”以及社会评价、发展环境“外部”开展深入调研,厘清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形成问题的关键,而这本身也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任务。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若干年以来,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在不少高校大量存在,已经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在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把握上存在偏差,对显示度较高的 “硬”指标和学校发展近期效果的追求超过了对人才培养和长期目标的关注;一些人在育人主体的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开展知识教育主要靠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党团干部,不少教师对自身肩负的德育责任疏于承担;学校在激励引导政策的制定上存在偏差,重教师业务表现轻思想政治考核,不少教师认为教学、科研业务比全面育人容易量化和考核,因此愿意在这方面较多地投入时间和精力,相反在人才培养的深度投入以及个人自我道德提升和政治进步上要求不够高。
道德形成由他律到自律,再由自律到自觉。开展师德建设也应该从提高对教师的要求开始。当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呈现代际快速更替和构成多元多样的特点,“80后”“90后”“海归”甚至国际教师逐渐增加,队伍结构较之一二十年以前出现重大变化,许多高校自身师德传承出现一定程度的断裂。部分中青年教师强调师德养成要靠自我追求和自觉实现,心理上 “排斥”外在要求和刚性约束。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不欢迎 “被规定”的同时,不少教师自律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师德领域出现的问题仍然屡见不鲜。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高校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高度和重视程度大幅提升,在加强和改进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理论学习、思想引领、文化建设、工作体系建立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在整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重点、难点,也是一个薄弱环节”[1],距离中央的要求和社会期待仍有差距。系统的制度构建,特别是加强管理的举措仍显进展缓慢、力度不张。部分学校对通过校纪校规惩戒师德失范行为的认识模糊,建立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硬约束的动力不足。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实行学校、院系两级工作责任制,大都建立了学校党委统筹领导、学校出台制度规定、教师工作部协调各单位齐抓共管、学院党政工团具体实施的体制和机制。具体推进中,学校相关部门之间各自行动多、相互协作少;院系基层单位落实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责任不均衡不充分,有的对教师思想状况掌握不足,有的保障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投入不够,有的对教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力,有的协调解决单位内部矛盾能力不强。部分党组织对教师队伍党的建设缺乏重视、方法简单,部分教师党支部作用发挥不出来、缺乏凝聚力和行动力,一些党员教师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先进性。
进入新时代,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教师的一系列讲话中多次谈到高校教师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曾指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基础工作,“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2]。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3]。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开展好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一些优良的传统。比如,坚持党的建设和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把党的领导贯穿教师队伍建设的全过程,确保队伍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坚持全面要求的人才观,思想和业务一起抓,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做专业领域的研究者,更要培养良好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知行合一、为人师表;坚持阵地建设,教育引导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坚持教学相长理念,倡导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尊重、良性互动;关心教师生活,支持教师成长,表彰先进教师和树立师德典型,为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等等。这些好的传统和做法,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
解决当前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以发展的视角创新理念和方法,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高度关注以及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文件,包含了站在教育发展全局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加强队伍建设的原则性要求,体现了时代之需、社会之需,理解到位就能够找准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正确方向、目标定位。在此过程中,校园社会化、社会信息化、价值多元化、师资国际化等特征反映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上也要求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安排,积极适应新形势,树立新理念,使用新技术,有的放矢、与时俱进,缩短与教师的心理和情感距离,不断提升对教师的思想引领和舆论引导能力。
教师的思想形成和情绪波动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与学校内部情况关系密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整体把握、协同推进。除了重视理论武装,不断坚定教师的理想信念之外,师德建设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面,应该将其作为最直接的抓手,坚持正向激励的同时,推动师德师风要求的具体化、制度化,尤其要坚持培育家国情怀,拓展教师了解国情民情、服务国家发展的渠道,在教师特别是 “海归”教师中广泛开展国情教育;营造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严格标准、创先争优,努力做 “四有好老师”①。系统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于健全工作体系,不断完善运行机制。
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在把握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找准问题,不断加强工作组织力,激发政治引领力、制度约束力、榜样带动力,培育自我驱动力,实现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的持续生成和有效传导。
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开展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实现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该重点关注的领域,需要不断完善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合作、学院具体落实、教师自我提升的工作格局和机制,统筹解决 “多头管理、无处用心”问题,把统一领导、共同发力落到实处;也要从把好教师 “入口关”开始,全方位考察、管理教师队伍,其中教师评价体系既要对学历、经历等有明确的要求,对学术成果有具体的规定,更要综合考察教师思想品德修养,积极运用制度和规范引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将师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教师的个人品行、职业操守、师风表现在考核评价办法中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学校要注意充分发挥院系基层单位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与教师联结最直接、最紧密的组织和领导力量发挥最有效的作用,进而提升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力。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表现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必须 “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4]。高校应该把针对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培训作为教师培养和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创新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传承师道。教师区别于学生,培训更应突出实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教师的特点组织好思想理论学习和集体建设,尤其要加强实践锻炼并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把自我政治修养、道德素养、文化涵养提升要求和引领学生立德树人的职业要求自然、有机融入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让教师发挥引领作用,首先要相信和尊重教师,充分激发教师的内在使命感和荣誉意识,通过发掘身边先进典型,加大对师德先进的表彰力度,发挥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特别是 “老先生”和 “大先生”的榜样作用,引导教师淡泊名利、潜心治学,引领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引导教师以高尚师德提升人格魅力、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学风。
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党委的职责,不仅是保证学校办学方向的需要,也是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我国高校党员教师占教师队伍很大比例,普遍建立了基层党的组织,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学院基层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因此党建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切入点就是抓好教师党建。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门和院系党委可以围绕提升教师党建质量,对标党建工作标准,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首先应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开展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核心任务,通过扎实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定党员教师的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其次要发挥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使党支部在培育人才、凝聚人才、服务人才方面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还要助力教师专业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同步提升,及时吸纳优秀教师进入党组织,把符合条件的党员学术带头人培养为教师党支部书记,让 “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成为高校基层党建和教学科研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双提高的中坚力量。高校基层党支部与普通教师贴合在一起,最能够直接熟悉和了解每一位老师,应该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更加关心和关爱每一位老师,及时解决教师的思想问题;也要主动开展群众工作,帮助教师疏解工作和生活中的矛盾和困难,最大程度汇聚起建设文明学校和支持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虽然每位教师各有不同,但都应该严以自律,自觉树立育德意识,既当 “经师”又做“人师”,启人以智、育人以德。面对青年教师,特别是长期在海外求学的教师,可以探索建立教师参与实践育人新载体,安排他们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和校园文化活动,引导教师扎根中国大地做学问,解决国家和社会发展真问题,同学生一起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增长智慧才干。时代在变,教师自我组织的方式和现实需求产生了很大变化,要注意引导各种新型教师组织建设,在广大教师最集中、最活跃的组织和团体里让积极、健康和向上的正能量充盈组织团体、感染激励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务虚和务实的统一体,必须虚实结合,求得实效。”[5]新一代教师讲究身心体验和心理感受,开展教师工作要结合教师成长发展和生活实际,积极帮助解决他们在户籍、住房、待遇、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合理诉求,让教师在感受到组织关怀的过程中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高校综合改革影响到每一位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也是帮助教师更新观念、舒缓情绪,树立大局意识、支持改革的过程,思想工作教育者都要在这个过程中经受锻炼、获得检验。
近年来,厦门大学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断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注意落实中央和教育部要求,参考兄弟学校经验,从关键节点、环节弱点、工作难点上进行攻关,强化系统性、协同性,夯实基层党建根基,努力引导教师崇德尚业、立德树人。
学校在统筹党的建设和制定事业发展规划中把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基本的内容,列为事业发展的保障性措施。党委常委会经常研究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党委、行政负责进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顶层设计,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和目标,承担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明确规定学院党委书记是单位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负责人,不再另外安排副书记负责教师工作。学校通过制定完善内部文件要求教师党支部充分发挥对教师的引领关怀作用。2017年,厦门大学根据中央文件规定较早设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并确定了专门的岗位编制;2019年,设立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加强了力量配备。设立机构时,学校单位注意把握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教师工作部与宣传部合署,将人才办与学校人事处合署,人才办领导与组织部、宣传部领导相互兼任,努力实现抓思想政治和抓业务发展的有机统一。
厦门大学在2018年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以一流党建引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2019年学校召开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以创新基层党建为根基夯实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基本面。党委通过文件明确教师党支部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履行政治把关和师德把关职责,强化党支部团结、带领、教育、服务全体教职工的作用。举办教工党支部书记研讨班、培训班,制定教师党支部书记 “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方案,规定 “双带头人”标准,实现党支部书记的集中轮训全面覆盖。完善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要求党员教师开展 “双周政治理论学习”和所有教师进行团队集体建设,开展 “做新时代 ‘四有’好老师和 ‘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与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结合对口扶贫、东西协作,组织教师到革命老区、西部地区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坚定党员理想信念。学校党委2019年6月组织党支部书记在对口扶贫单位宁夏隆德县办培训班,参训人员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主动为当地干部群众开展多场智力扶贫讲座,返校后还组织本单位教师义务为隆德县办了不少实事和好事,发动更多教师关心、支持党和政府的扶贫攻坚行动。
学校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打造有情怀的通识课程,通过教师的 “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认识世界,牢固树立 “四个自信”。2020年1月下旬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爆发后,学校立即组织公共卫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等单位教师带领部分学生开展应急科研攻关。学校党委迅速组织医学院、人文学院、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上线开设 《疫情防控的历史回望和现实思考》系列讲座,安抚情绪、引导理性思考,把师生引导到同舟共济、科学防控的正确轨道。参与科研攻关和授课的教师在实际工作和与疫情的斗争中经受了考验,受到了锻炼。厦门大学鼓励教师带领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和精准扶贫事业,将知识有效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学校2017年修改教师聘任条例,鼓励教师参加挂职锻炼、开展社会实践,“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学校推行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改革,从2019年开始恢复辅导员住进学生宿舍制度,部分学院安排教师轮流入驻学生公寓,面向学生公开设立交流时间,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学校注意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加大对研究生导师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发挥导师在思想引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的作用。
弘扬优良师德师风,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强化教书育人的正确导向,大力营造优良校园文化氛围。2015年,学校邀请部分校友撰写当年任课教师和指导老师呕心沥血、潜心育人的回忆文章,编辑出版 《我的厦大老师》一书。书籍出版后,学校党委将该书赠送给全校所有在职和离退休教师,并作为赠送新入职教师的学校 “礼物”,极大地激发了 “厦大老师”的集体荣誉感。学校加强教师荣誉体系建设,举办新教师 “第一堂课”引荐勉励仪式、优秀教师表彰和老教师荣休仪式,彰显尊师重教传统,传承爱岗敬业精神,激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开展全校教学比赛和青年教学技能大赛,鼓励全体青年教师互相观摩学习。评选 “我最喜爱的十位老师”,开设 “师德师风讲堂”,深度挖掘教师坚守讲台、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感人事迹。建设教师发展服务机构,主动服务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升。选派教师参加对口支援项目,到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基层乡镇或驻外机构挂职任职,拓宽教师的事业领域和贡献渠道。2019年,厦大美籍教师潘威廉为中国代言的故事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不仅展示了外籍教师对中国的热爱,而且对广大国内教师也产生巨大震动。
学校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科学管理、严格要求,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和处理师德失范行为的实施办法等,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2016年,厦门大学落实 《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制定教师违纪处分条例,强化了对教师行为的纪律要求,后又根据 《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处理办法,将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遵守学术规范、教学纪律和互联网管理法规,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和认真执行科研经费使用管理规定等问题分别进行细化要求。学校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相统一,完善 “入职”考察机制,突出师德考核的重要位置,将考评结果作为教师职务晋升、导师遴选、人才项目推荐、课题申报、评奖评优、出国研修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师德考评不合格的教师予以严格限制。
注释:
①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