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三大动力刍议

2020-03-16 09:33:58
高教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矛盾动力时代

刘 敏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 湛江 524088)

一、新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出新要求、新挑战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在新的时代,如何把握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如何深刻透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动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法宝作用,是新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尤其是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大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特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也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思想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好这些思想问题,不关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会无从谈起。而解决这些新矛盾和新问题,正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使命。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境遇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应对新挑战、新变化和新要求。而只有深刻把握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同当前大学生实际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新时代大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以及新时代党阶段性任务阶段性目标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基于这样的新要求新挑战,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理论

“动力”(motive power)原本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切原力量的来源。《辞海》关于“动力”的解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使机械运动、工作的作用力,如风力、水力、热力等均为动力来源,这是关于“动力”的本义;二是延伸义,即比喻使事业不断前进发展的推动力。发展动力问题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重点探讨的问题,学界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问题,从不同视角、不同方面展开了论述,成果丰硕。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大方面:矛盾动力说、需要动力说、合力动力说。

“矛盾动力说”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1]。持这个观点的代表性学者是张耀灿和陈万柏。他们认为,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受教育者的思想也会产生新情况,于是两者之间又出现了新的矛盾,为了解决新矛盾,又开始一个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如此循环重复,推动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这是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出发阐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需要动力说”则认为动力来源于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人的需要”。持这个观点的学者有厉晓妮、马奇柯等。他们分别从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角度深刻分析了为什么“需要”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他们所持的主要观点有:需要之所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是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的差异性存在以及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也存在的非一致性”[2]和“需要与满足两者之间有对立统一性以及需要的永不满足性”[3]。“需要动力说”是从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的需要理论出发论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合力动力说”则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动力系统是一个各种作用力共同发挥作用形成的合力系统”[4]。持这个观点的代表学者是孙其昂教授。他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动力系统包括宏观场域(国家和社会)、中观场域(学校、社区、企业)以及微观场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学科自身)[5]。“合力动力说”是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合力论”的视角出发,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看成一个变化发展历史进程,在此基础之上,确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不同因素、不同方面,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一个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合力。

笔者认为“合力动力说”比较全面、准确地阐释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问题。它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透视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定性,深刻揭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本文在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问题上,也是认同“合力动力说”。并根据这一思路,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是指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并能够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各种作用力或推动力的合力。它是一种交互作用的合力,贯彻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共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运动变化。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同样遵循着这种发展规律。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伴随着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转化以及党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的变化,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也呈现变化发展的新趋势。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有哪些、又是呈现出什么新特点,这些问题都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深入探究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动力的问题。

笔者认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体现在多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根本动力、基本动力和直接动力。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多类型、多层次、多方面合力系统,共同促进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三、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三大动力

根据前文关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理论的阐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育人实践活动,其发展动力必然会伴随着新时代新要求在不断变化发展,呈现多样性,体现在多方面,表现为一种交互作用的合力,贯彻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全过程。笔者认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根本动力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当前人们实际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差距;而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直接动力;同时,新时代党阶段性任务、阶段性目标的变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

(一)根本动力: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当前大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对立统一体。回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矛盾也是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矛盾这一问题,目前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主要观点有:一是主体和客体、思想和行为的矛盾,二是主体的正确思想政治意识和客体错误的思想政治意识的矛盾,三是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道德水准之间的矛盾等。在这些观点中,被认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是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道德水准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依据。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政治表现总是和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不完全适应,也很难达到完全一致。而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缩小这一距离,使两者无限趋于协调。假如没有这一矛盾,也就没有必要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了。另外,这一矛盾贯彻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要分析这一矛盾,弄清楚当前社会发展要求是什么、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状况如何、两者之间又有哪些差距,然后再确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载体加以解决,使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与社会发展要求由差距走向趋同,由不协调走向协调,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次过程。伴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社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又产生新的要求,这时候人们的思想品德也有了新的变化,这样两者之间又开始产生新的矛盾。新矛盾要求新方法,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载体等新发展。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道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当前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新时代必然对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提出新任务和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时代新人”培育的要求和目标。“‘时代新人’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体现和要求”[6]。时代新人有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道德品德等)、精神状态(自信、从容、奋进、创新等)、时代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在现实社会中,大学生的基本素养、精神状态和时代责任是否达到了时代新人的要求呢?又是怎么样把大学生培育成为时代新人?这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同当前大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存在的矛盾。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大学生应当具备时代新人具备的基本素养、精神状态和时代责任。然而,现实生活的大学生的实际思想品德水准不一定达到,为此,使大学生的实际思想品德水平达到时代新人应具有的基本素养、精神状态,从而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就成为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这必然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新发展。同时,伴随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动和各阶层人们利益的调整,社会关系也在发生新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是不断地呈现新特点和新变化,也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思想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好这些思想问题,不关乎人民群众的思想状况,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会无从谈起。而解决这些新矛盾和新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的内容、载体、方式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新时代的新挑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使命。正是在面临新矛盾和解决新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变化发展。因此,可以说,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当前大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直接动力:新时代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人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的需要是人对其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和需求。社会的发展也是为了不断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从而促进人的不断发展。那么,关于人的需要问题,在马克思重要的著作中几乎都有涉及,从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资本论》都有论述。特别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阐释了“需要”在整个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地位和作用。他们认为“劳动”“需要”和“增值”三个因素构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逻辑起点。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看,每一种社会改革和革命,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任何一种社会改革和革命都是为了满足新的需要。那么,既然人的需要是生产的前提和动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育人的实践活动又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那么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直接动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做人的工作,它的所有活动都是直接作用于人的。因此,人的需要和思想品德状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据和基本动力。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一方面集中反映出我国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另一方面反映了人民需要的内涵不断扩展、层次的不断提升。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需要是由多元化、多层次所构成的,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条件的变化、社会性质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如今,我国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物质财富相当丰富,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实现小康水平基本达到,2020年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说,在我国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已经得到解决,人们最初的物质和文化饥渴已经得到满足,在这基础上,人们自然会转向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美好生活的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大的关联性。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越来越多元化。然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现实情况却制约着国家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影响着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这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下功夫研究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思想状况,从而不断调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的、方式、载体等内容,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引导人们的思想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要求的方向发展。只有关注大学生的需要,才能更好地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发展特点以及面临的新问题,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好精神生活教育缺位,大学生理想和信仰的精神危机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陈旧,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物化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进一步提高等。因此,基于美好精神生活需求的分析,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积极的教育观念,加强理想信仰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7]。唯有这样才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基本动力:新时代党阶段性任务、阶段性目标的变化

在任何一个阶级社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和现实需求的反映,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属性。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任务、目标和历史使命服务的,具有突出的无产阶级党性。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且根据党在每个阶段的奋斗目标、阶段性任务来确定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方位的目的和任务。此外,党的一定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任务都是分解到各领域、各行业、各部门中的,党在各领域的奋斗目标和任务也是有差别的,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有差异性的。也就是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奋斗目标、基本任务不同来制定不同历史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根据党的阶段性任务、阶段性目标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概言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伴随着党的阶段性任务、具体奋斗目标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

在新时代,党的总体目标和总任务都发生了变化,党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都有了新的具体目标和具体任务,这些具体目标和具体任务汇聚成党在新时代的总任务、总目标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新的历史方位,要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必然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好发挥政治功能。进入新时代,党的中心工作、阶段性目标和任务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侧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提升爱国情怀,引导大学生辨别是非,预防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的侵害,提升他们的辨别能力。此外,还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理想信仰是大学生身上的钙,是大学生的精神灵魂,如果大学生没有理想信仰,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和主心骨。只有让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二是更好地发挥服务经济的功能。当前,我国处在经济新常态阶段,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更好地提高他们将来从事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掌握经济活动的行为规范,形成理性的经济行为。大学生将来面临着就业问题,也最终要走向社会,所以,只有教育他们适应新常态、了解当前国家经济发展形势,才能使得他们更加从容地融入到社会中去,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三是更好地发挥文化功能。推进立德树人工程,加强品德修养,培育大学生的奋斗精神。通过开展各种高质量的文化活动,熏陶大学生的思想,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通过文化育人,文化化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内容也需更加多样化,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人民的精神生活等领域。时代在不断变化,大学生的思想特征也在不断变化,从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变化发生,以更好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猜你喜欢
矛盾动力时代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数学杂志(2022年4期)2022-09-27 02:42:48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8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童话世界(2020年13期)2020-06-15 11:54:50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